突厥人撤兵而去的時候,是頗為嚴整而且井然有序的。
對于北胡而言,這非常難得,同時也顯示出了突厥汗國有別于匈奴,柔然這樣的草原汗國的地方。
他們和中原帝國的交往更多,所以無論文字,政治體系,軍事體系等等許多方面,都要強于他們的先輩。
這也正是后來人會說,戎狄之盛,古之未有的原因所在。
大業十一年九月中,突厥大軍北還。
輜重先行,主力大軍隨后,左右皆有突厥主部騎兵衛護,四萬主部精騎,留在后面斷后。
金狼旗在寒風中高高飄揚,十幾里外,依稀可見,所以,從雁門撤軍的時候,突厥大軍上下,并沒有一點落魄的樣子,一如他們乘勢而來之時,那樣威風而不容人輕犯。
不過等大軍進入馬邑的時候,聽聞隋人援兵并未追上來,而是停駐在了雁門城,突厥大軍上下,就都松懈了下來。
兩軍根本未曾接觸,也無所謂脫離,只是相隔越來越遠,都沒有表露出任何戰意。
突厥人是一心北歸,隋人援軍七拼八湊,戰力低下,天氣也越來越冷,也沒有跟突厥人戰上一場,給皇帝討個面子的想法。
于是,突厥人這里,很多部落貴族這個時候,都覺著戰爭就此結束了,剩下的也就只有趕路的問題了。
進入馬邑郡不久,突厥人大軍就亂了起來。
這個時候,即便是突厥汗賬也不會再說什么了,因為突厥諸部的各部貴族,也開始往汗賬靠攏。
第一個要做的,不會是別的什么,而是將自己部落的牛羊馬匹,放置在自己看得見的地方,省得大軍散去的時候,被別人占了便宜。
所以說。突厥大軍從馬邑經過,向北而去的時候,已經變成了一團團的,估計等到出塞。可汗傳令諸郡自去的命令的時候,這支大軍瞬間也就煙消云散了。
實際上,突厥的貴族和將領們都不太滿意,因為付出很大,收獲卻太少了。而且,回程也太漫長。
漠北的部落,估計十一月能回去就不錯,近一些的也要十月了。
所以,他們大部分都會選擇在定襄郡過冬,偎依著主部取取暖,而且,他們也在等待主部給予的賞賜。
當然,突厥王庭諸部才是突厥的主體,他們大部分已經隨著汗賬南下。占據了更加溫暖一些的云中草原。
這次出征,王庭各部都很賣力,他們不指望可汗能給他們加官進爵,也沒指望獲得太多的奴隸和賞賜,他們希望的是,天神的兒子,他們尊貴的可汗,能夠看在他們英勇作戰的份兒上,劃給他們一塊能夠休養生息的豐美草場。
所以,撤軍途中。汗賬是最為繁忙的地方,始畢可汗在這北風呼嘯的行程當中,卻是心焦氣燥,腦袋上冒出的火苗差不多都能點著柴禾了。
所以。誰也沒在意,大軍漸漸趨于雜亂。
牛羊被分的差不多了,有的裹挾在大軍當中,有的則漸漸落在了身后,跟驅趕著一路北行的隋人奴隸混在了一起。
殿后的諸部大軍收回到了汗賬左右,無數的各部戰士和牛羊一樣。混雜在一起,東一片西一片,一邊放牧著牛羊,一邊驅趕著隋人奴隸,成為了大軍的尾巴。
馬邑東北,寒風肆虐,吹起漫天積雪。
隆隆如同悶雷般的馬蹄聲,踏破了這片冰雪寒風構造出來的世界的平靜,很快,天邊出現了一條黑線,成群的隋軍騎兵縱馬而來。
八千騎兵,從云內城開拔,一直來到云內馬場邊緣處才慢慢止住腳步。
嶄新的隋軍戰旗,終于高高飄蕩在恒安鎮軍的頭頂之上,一個大大的李字,繪于戰旗正中,恒安鎮軍各部旗幟,也都掛了出來。
李破駐馬于一座小丘之上,面無表情的遙遙望著西方。
這次,不用再取巧了,恒安鎮九千余軍兵,帶出來了八千,所有會騎馬的,甚至能騎馬跑上幾步不掉來的軍卒都在這里了。
戰馬不是問題,恒安鎮現在的戰馬,多的自己都快受不了了。
這樣的一支騎軍,肯定打不了什么硬仗,只要遇上數量多一些的突厥騎兵,一半的隋軍騎卒就都是木頭,等著被人砍的木頭。
但隋軍的士氣卻很高昂,因為他們這次踏上戰場,背負的東西可就要多的多了。
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為了明年云內城中的人,尤其是他們的父老妻兒不餓肚子,他們必須在這個冬天里,拿命去拼,甚至是拿命去換。
而他們和隋地那些“義軍”以及官兵不同,他們這次要搶的是突厥人,他們心中不會產生一丁點的愧疚之情。
外戰和內訌的根本區別,他們還想不太清楚,但總也知道,搶了突厥人,他們會得到大家的稱贊和獎賞,搶了隋人,那就叫賊寇了。
領兵出來的李破,也漸漸感受到了壓在身上的擔子,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如果他現在還是恒安鎮的參軍,老老實實的呆在恒安鎮,他只會想著全軍的糧草支用問題,絕對不會帶著人冒死出來,尾隨突厥大軍,走這么一次鋼絲。
但現在不一樣了,他是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恒安鎮將主,而且,將云內城納入了恒安鎮治下。
那么責任就完全不一樣了,無論是不希望明年城中有餓死人的事情發生,還是擔憂明年糧食不夠,云內城生出內亂,還是為恒安鎮軍自身著想,不想讓士卒離心,或者呢,是傳來的消息讓他感覺到有機可乘。
反正,他一咬牙,讓李碧坐鎮城中,自己則帶著恒安鎮軍幾乎是傾巢而出。
第一個目標很明確,云內馬場啊。
這地方算是李破的起家的地方,也是他的福地,不管怎么說,他算是盯上這地方了。
現在,云內馬場已經成了突厥人的旅站無疑,走過路過的都愿意在這里歇歇腳,暖暖身子,誰讓這地方房子蓋的這么多,又這么好呢。
恒安鎮軍的攔路打劫行動,從云內馬場東北邊緣處就此開始。
第一個犧牲品也產生了,他們從神武方向而來,人數不少,而且屬于突厥人王庭諸部的附屬部落,差不多也就是奴部,他們押著神武城中捕獲的奴隸,驅趕著牛羊,走的十分緩慢。
于是,他們毫不意外的歇在了云內馬場的聚居區里面。
當然,他們已經落后了很多,如果從天空望下去,他們前后脫節的很厲害,大部分人已經跟隨大軍主力,望見了北方的長城,而尾巴,卻還留在云內馬場這里。
這里差不多有五千突厥人,可見,如果他們都走在一處,會是一支多么龐大的軍隊了。
五千多人,如果正面抗衡,士氣飽滿,養精蓄銳的隋軍,毫無疑問,一樣能擊潰這支急于北歸,已經疲倦的士氣全無的突厥人騎兵。
但損失可就難說了,好在,這儼然又是一次突襲。
事實表明,突厥人應對突襲的本領差的很,因為他們沒有多少應對突襲的經驗,在草原上,所謂的突襲,就是在對方察覺之前,盡可能的靠近敵人的部落,然后就一定是強攻,而且是距離很是不近的強攻。
這和隋人說的突襲完全是兩碼事兒。
這一次,李破沒有率軍在清晨發動攻擊,他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這里只是開胃菜,不能在這里耽誤太多的功夫。
所以,攻擊在日落之前開始,大軍分做兩部,一部四千人,從兩個方向向前突進。
突厥人的反應很慢,也許他們已經熟悉了馬蹄聲震天動地的情形,也許是他們太過于松懈了,直到隋軍的戰馬已經狂奔了起來,一些零星的突厥人才從聚居區里騎馬跑出來準備迎接戰斗。
這個時候,他們可能還不知道,在這里怎么會憑空冒出如此眾多的隋人騎兵。
突厥人驚恐的望著鋪天蓋地狂奔而來的隋軍騎兵,一邊本能的催動戰馬,跟在他們的首領,或者勇猛的勇士身后,迎了上去。
他們毫不意外的被隋軍淹沒了,這次,隋軍也沒有一鼓作氣,沖入聚居區當中,而是像碰到礁石的潮水一般,劃過聚居區的邊緣,并射出箭矢,將迎出來的突厥騎兵紛紛射倒在地。
然后……一部分隋軍滾鞍下馬,拿起盾牌,刀槍,弓箭,直接變成了步卒,從各個方向向聚居區內挺進。
刀砍矛刺,外加弓箭輔助,迅速突進,嫻熟的步兵技巧,在他們身上展現無疑。
廝殺聲一直持續到天色昏暗下來,終于,一支數百人組成的突厥起兵,先是從步兵的盾墻和刀槍箭雨中艱難的殺出來,然后又沖破了外圍騎兵的阻攔,只余二百多人,向北瘋狂逃竄而去。
這樣的情形,發生了也有幾次了,隋軍并不在意,聚居區內的抵抗,隨著最后一支突厥人騎兵突圍而走,聚居區內的廝殺聲漸漸隱沒,也象征著里面再沒有幾個活著的突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