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話,李永生挺膩歪摻乎這種事情的。請大家搜索()看最全!的小說
原本是該英王和今上坐在一起,私下商量的,結果現在是寧致遠和他在商量。
寧御馬好歹還是天家身邊的近侍,他李某人摻乎進來,算怎么回事?
而且身邊還有真人在圍觀,真君更是索性坐到了旁邊。
當然,這些人的存在,都是見證,不過李永生還是感覺不舒服。
可是考慮到永馨對這一世父王的情感,他還不得不硬著頭皮撐下去,誰讓寧致遠就選了他做傳聲筒呢?
事實上,李永生只是一個道具,寧御馬是在隔空喊話。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現在英王不想進京,而天家出京并不方便,更別說目前的形勢劍拔弩張,輕易出京容易遇刺不說,也有可能導致京師不穩。
不過,王不見王也不是壞事,起碼出了什么紕漏,還有轉圜的余地。
“世襲親王?”李永生沉吟一下,憑良心說,他覺得這個誠意真的不算小了。
但是一旦接受了這個誠意,且不說現場有這么多見證,以后天下人也都能知道,天家對英王的不薄,那么英王相當于是被束縛住了手腳。
當然,這世道最終是靠實力說話的,但是大義和民心向背,也是很重要的。
李永生很清楚這些,反正他也不可能替英王做主,于是微微一笑,“一開始就開出這樣的條件,看起來還有得商量?”
“哎呀,永生,我知道你想直說,也不能直到這個樣子吧?”寧致遠哭笑不得地搖搖頭,心說左右不是你的事兒,操心這么多做什么?
不過憑良心說,這樣的反應,符合天家交待的“速速安定英王”的宗旨。
英王聽到他的回答,微微頷首,寧御馬既然沒有否認,那就確實是有得商量。
他想的比世子遠,世襲親王固然聽起來不錯,但如果一直是現在這種狀態的親王,隨便什么跳梁小丑都敢在自己面前蹦跶,再加上很多莫名其妙的刺殺,那有個鳥毛的意思?
這種可能會有嗎?不光有,可能性還很大,不見本朝開國十二公三十六侯,目前只剩下了兩公三侯?這也都是世襲罔替的。
哪怕是目前僅存的兩公三侯,也是提心吊膽地活著,欺負一下黎庶尚可,根本不敢摻乎朝政。
一旦接受了這個世襲親王,他受到欺負,可真的連抱怨的資格都沒有了,英王以賢名著稱,若是連立身的根本都丟掉了,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世襲親王……僅僅是聽起來挺美。
李永生試探出還有得商量,就沒再繼續,而是說起了別的。
寧致遠也不著急離開,心說我開出了價碼,英王怎么著也得有個回應才對。
然而偏偏地,英王還就沒有回應,當天下午就離開王府,視察封地去了。
京城的風云,卻是愈演愈烈了,兩天之后,上書的親王達到了十一家,須知中土國本來就只有十七個親王,其中還有三個親王因為沒有到十二歲,尚未離京。
明眼人知道,遇刺的親王越來越多,有些沒有遇刺的也摻乎進來,一來是想從天家那里獲得些補償,二來也是表示:我也遇刺了,所以其他人遇刺,不是我干的。
這是一種很奇葩的邏輯,不過親王里從來也不缺少奇葩,奇葩到襄王那樣的不多,但是能達到英王這種正常思維水平的,真的是寥寥無幾。
對于親王們的各種奇葩,歷代天家在有意無意中,都在推波助瀾——蠢點好啊,民意口碑差點好啊,沒人跟我搶位子。
反正親王們知道,不管自己再怎么折騰,只要別碰紅線,天家也不會把自己怎么樣,趁著眼下的亂象,沒準能渾水摸魚。
今上對大多數親王的反應都不太在意,那些小胳膊小腿,他伸手就碾死了。
然而,當數量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會引起可怕的量變,而且每一個親王力量雖然弱小,但是總擁有或多或少的人脈——事實上大多時候,他們的人脈不會太差。
以會稽的寧王為例,他生性怯懦,早早地被放出了京城,別人也跟他保持距離,以免惹惱下一任天家,他基本上沒有積累下人脈,但是他有個強勢的王妃裘氏。
眼看這些豪門大族在京城里興風作浪,群情激憤,天家實在忍不住了,只能挨個安撫親王們留在京中的家眷,同時聯系在大名府的寧致遠:事情談得怎么樣了?
這些親王里,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英王,而且英王的影響力,也確實巨大,如果成功地安撫了這個皇叔,其他親王的氣勢,都要被打消很多。
至于說襄王……那不值得安撫,事實上大部分的親王們,都在為襄王倒計時數數。
當然,天家若是真的顧念太皇太妃的好處,老太太大行之后,若是襄王不繼續作死,很可能也會被放一馬。
但是這一點,其他親王學不來的,誰也沒有一個太皇太妃的老媽。
所以盡早安撫好英王,就是天家滅火計劃中最重要的一環。
聽到寧致遠說,英王去封地視察了,少年天子氣得破口大罵:你特么的除了養馬,會做點人干的事嗎,你當自己去大名府,是去度假的?
寧致遠不怕天家罵,起碼不怕這種程度的罵——別人倒想被天家罵呢,有那份榮幸嗎?
所以他誠惶誠恐地表示:英王積怨已深,我總不好攔著人家不是?為今之計,若是想讓他盡快表態,還得無心真君出面。
起碼是真君出面,才能找得到人不是?
那就讓無心真君出面吧,天家也沒了脾氣,原本他想的是,在拿下坎帥和兌帥之后,全力理順軍隊系統,同時整頓朝綱,當然,全力破獲幾起刺殺案,也是重中之重。
但是現在,軍隊尚未理順,親王們已經大亂了,朝廷風言風語也很多。
而那些刺殺案雖然有點眉目,可是什么時候能告破,誰也說不準。
少年天子的計劃,被徹底地打亂了。
無心真君出面,找到英王就很容易了,英王的封地,還不到整個大名府的一半,真君神念一掃,哪里化修多,就是親王所在的位置了。
不過他這么一掃,也讓英王有了底氣——少年天子這是真的著急了。
于是他回府之后,對寧致遠表示:目前國事艱難,我是知道的,而我在大名府,離順天太近,離邊陲又太遠,聽說西南有不穩的跡象,天家封我世襲親王,我家愿為朝廷永鎮西南。
這條件很了不得,此前說過,親王鎮邊,是一等一犯忌諱的。
更別說是世襲親王鎮邊,這簡直是獨立小王國嘛。
不過英王就這么提條件了,他心里有火氣,你不就是見不慣我在京師附近嗎?擔心我插手朝政嗎?我去西南,躲得遠遠的,夠不夠?
西南潮濕,是瘴癘叢生之地,對于習慣了北方干冷天氣的人來說,來這里等于是被流放了,英王在西北頗有點影響,去了西南,相當于是從頭開始。
所以這個條件雖然過分,卻也能顯出他心灰意冷的意思,我惹不起你,那就自我流放。
至于說永鎮西南會成為獨立小王國——我惹不起你,你還不允許我自保了?
反正這個回復,里面各種味道十足,據說天家聽聞之后,都愣了好一陣。
當然,這也是漫天要價,等著對方就地還錢,不過其中可以騰挪的空間也不大。
天家回過味來之后,他肯定是不愿意答應此事。
親王鎮邊,這是一個再壞不過的開頭,別的親王有樣學樣的話,中土國中樞的掌控力會大減,可以預料的是,三代之內,必然會形成割據的局面。
但是不答應也不行,現在朝廷亂得一塌糊涂,不采取有力措施的話,會繼續亂下去。
于是天家告知寧致遠,你跟英王說一聲:我要去見皇叔一面,好好地聊一聊。
英王一聽,好啊,那你就來唄,我這邊準備接駕儀式。
這就是相當于把少年天子擱在火上烤了,不過,當初你對我不聞不問,諸事拖著不辦熟視無睹的時候,考慮過我的心情嗎?
他也知道,天家是等著他主動表示:您不用來了,我去順天府就好。
但是,可能嗎?關系已經糟糕成這樣了,彌補也是毫無意義,還是拿點硬貨出來吧。
少年天子心里當然很不爽,但是這個時候,已經顧不上計較這些了。
他也算個膽子大的,根本不動用正式的天子儀仗,只召了千余名貔貅衛和御林內衛,快馬輕騎,直奔大名府。
卯正出發,亥初抵達了英王府,一路煙塵滾滾,根本不通知當地的官府,風一般地刮了過去。
到了英王府,他隨便吃了點東西,子初時分,叔侄開始交談。
雖然是機密談判,但是雙方參與的人并不少,哪一邊都有七八人,李永生因為被認為“思維敏捷”,也被英王召了去。
倒是趙欣欣,沒資格進來,這是英王認為,不該為此次談判,增加“道宮”的元素。
叔侄倆一落座,簡單地寒暄過后,直接進入了討價還價的階段——王見王了,該鋪墊和了解的,前期也都做了,不需要說那些廢話。
李永生則是見識到了,原來大人物的討價還價,其實也是赤裸裸的。
(月底了,凌晨慣例有更新,預定下月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