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斷與蓋爾加朵的電話,墨菲走入活動現場,立即被無數記者包圍了起來,連續不斷的成功,已經讓他身上籠罩了一層光環,天然就會吸引媒體的關注。
這是一場在舊金山地區的媒體和影迷見面會,也是《消失的愛人》北美眾多宣傳活動中的一站。
出席這種活動,免不了受到記者的圍攻。
“斯坦頓導演,《消失的愛人》帶有典型的黑色風格。”
墨菲離開的時候,一名記者努力掙扎到了他身邊,大聲問道,“縱觀你拍攝制作的所有影片,都帶有鮮明的黑色風格,這是為什么?難道真的像一些媒體所說的那樣,你進入好萊塢之前不幸的生活,影響到了你的創作風格?”
“我的所有影片從來都不是在寫社會的甘甜,而是反應一些現實問題。”
既然出來做宣傳,墨菲當然會給媒體一些能宣傳炒作的東西,他轉頭看著那名記者,反問道,“你不覺得黑色電影很唯美嗎?”
他也不需要記者回答,繼續說道,“黑色電影是電影藝術王冠上最美的那顆黑珍珠,黑色電影的主控思想是探索我們人性深處的幽暗、邪惡,探索異化的社會怎樣把人性中善的那一面壓倒、吞噬。比利懷爾德的《日落大道》、約翰休斯頓的《馬耳他之鷹》、羅曼波蘭斯基的《唐人街》、科恩兄弟的《心不在焉的理發師》、大衛芬奇的《七宗罪》都是經典佳作,我也想拍攝一部這樣的經典黑色電影。”
墨菲接著又扔出一句,“黑色電影,能讓我們看到現實的幽暗,看到故事編排的機巧和視覺沖擊的美,發現和揭示人性的惡,社會的黑暗,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善。”
其實到了現在,他也發現,曾經在太平洋對岸的那個自己,在學習電影制作上完全走錯了方向,當初他只顧及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卻忽略了黑色電影在那邊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
這些回答不但沒有滿足記者們的需要,反而讓他們更加瘋狂。
又有一個女記者問道,“據我們所知,不少情侶觀看電影之后出現了問題,你所宣揚的愛情觀和婚姻觀,會不會太消極了?”
“那些說看了《消失的愛人》就不相信婚姻、不相信愛情的人,你們的愛情是有多脆弱啊?”
影片已經上映了,墨菲當然不會在說什么‘拆散北美1500萬對情侶’的話,這樣的噱頭適合映前宣傳,卻不適合現在,因此他轉變了口風,“難道這不是一個提升普通情侶幸福感的正能量熱血電影么?”
說完這些,墨菲不再回答記者的問題,轉頭走向汽車那邊。
這都是《消失的愛人》整個映后宣傳計劃的一部分。
隨著影片渡過最為火熱的首周末,二十世紀福克斯又推動了一系列的宣傳營銷方案,并且以互聯網作為主要的載體。
任何能引發關注度的熱點話題,都是二十世紀福克斯和互聯網水軍們推動的重點。
比如在博客上面,就有一個真假難辨的話題在廣泛流傳。
“據悉二十世紀福克斯與墨菲斯坦頓正在推進《消失的愛人》的續集,續集的主題會是尼克鄧恩逆襲艾米,如果男主是你,該如何逆襲腹黑女主?”
二十世紀福克斯不是無的放矢,這樣具有互動性的話題,能激發出影迷最大的熱情。
在互聯網任意一個轉載這個話題的網頁上,都能看到大批影迷的回復,他們絞盡腦汁,積極參與。
“提高自己保險額度,裝出意外車禍什么的詐死,等妻子拿到保險金后三不五時偷偷出現在各地――故意找人偷拍曝光,最好再散布一些妻子對他外遇心有芥蒂無法釋懷于是逼迫他以此補償的小道消息,讓流言霏霏,卻不讓人找到騙保的證據,自己隱姓埋名換一生。又能用輿論復仇,又躲過妻子,不過難度系數這么高,尼克鄧恩那樣懶惰的小腦袋撐不住吧。”
“男主最好的逆襲方法有兩個,第一個是變成消失的男孩,讓她再也找不到,你繼續,身敗名裂什么的我不在乎,完全拋開一切。第二個在博客上寫自己的經歷,自然有好萊塢的人會拍他的自傳。所以這不是逆襲的問題,而是他壓根沒想逆襲。”
無論是查理茲塞隆的表演,還是角色本身的設定,艾米留給人的印象更深,而且尼克鄧恩的平庸實在激不起人的好感,沒多少人看好他能逆襲。
“其實,我想說:逆襲有風險,出手需謹慎。男主的律師最后已表態,以后沒事別惹自己的老婆。凡人想逆襲常青藤學霸,真的,通常只能想想。本身不是高智商流派,想做智斗真的……”
“哪里有逆襲?女主精通心理學社會學,把男主的心理和社會輿論的導向把握的死死的,這么渣的男主哪有本事逆襲,只能為了一次錯誤賠上下半輩子的幸福,和早已不愛的女主貌合神離的生活下去,養大那個算計來的孩子。”
“為什么要逆襲?他倆的婚姻本來就是婊.子和狗的結合,丈夫有外遇,妻子有備胎,本來就是天作之合,誰也別怨誰。他倆是極配的,經歷了這樣一番折騰之后,他倆互相制約著互相控制著,何嘗不好?又為何要逆襲呢?”
《消失的愛人》有堅挺的媒體和觀眾口碑作為后盾,但想要維持在一定的熱度,類似這種參與式的宣傳方式必不可少。
二十世紀福克斯擁有成熟的運作體系,當這個體系正常運轉的時候,所能發揮出的能量是相當驚人的。
影片的首周票房也讓他們相信,墨菲能再次以小博大。
互聯網上面,充斥著各種與《消失的愛人》有關的話題,還有各種所謂的解析,簡直有當年《黑客帝國》上映后的盛況。
“《消失的愛人》相關疑點求高手幫忙解釋……”
“為什么艾米如此恨尼克了,還要回到他身邊?”
“論墨菲斯坦頓在《消失的愛人》中異于正常人的三觀!”
“尼克鄧恩和神奇的艾米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婚姻真的像《消失的愛人》里說的那樣嗎?”
這樣的話題在互聯網上四處流傳,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觀點做出解析,一百個人心中就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大部分人都認為自己才是最正確的,都想要說服那些意見不同的人,為了列舉尋找證據,還會有一部分人重新走進影院。
不同于映前的宣傳,這都是互聯網在北美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不斷有影片依托互聯網宣傳取得成功后,好萊塢慣用的一些宣傳營銷手段。
這位手段未必有多高明,卻相當的實用。
由于前期宣傳制造了足夠多的話題,后期宣傳中,并沒有再使用特殊的方式。
不過,網路上也有批評的聲音,其中不少還是針對墨菲的,這是任何影片和導演都無法避免的。
但有些言論,則直接指向墨菲的教育背景。
“縱觀執導的所有影片,墨菲的劇情結構和鏡頭感覺都很棒,但是讀書太少,空有視野,技藝差些卻夠用了,就是‘讀書太少想得太多’,是典型的美國式的底層出身的導演,缺乏足夠的修養。”
甚至還有人把墨菲拖出來,與另一位黑暗風的導演大衛芬奇做比較。
“看完大衛芬奇的電影,我會先低下頭裝裝逼,不露表情,自身很炫酷的感覺,回去偷偷看影評研究劇情,第二天告訴別人這電影有多。”
“看完墨菲斯坦頓的影片,不用低頭,感覺很興奮,馬上開始和朋友討論好,滿臉都是激動的微笑。”
這樣的比較引發了相當多大衛芬奇粉絲的不滿,認為墨菲這樣的導演,怎么可能與大衛芬奇相比呢?
一位觀看過《消失的愛人》的影迷,離開影院的時候,被記者問到了這個問題,回答可謂一針見血,“墨菲的問題在于喜歡的人多,讓文藝青年覺得逼格不夠高了。”
無論是關于《消失的愛人》本身的爭論,還是對于墨菲的討論,這些都保持了影片的熱度,特別是在工作日開始后,票房走勢異常的穩健。
周一首個工作日,只比周日下降百分之四十五,穩穩收獲690萬美元,周二稍有上漲,拿下715萬美元。
傳統的北美院線打折日后,票房繼續維持著穩步下行的狀態,周三報收675萬美元,周四拿到660萬美元。
《消失的愛人》在北美上映一周,輕輕松松斬獲7730萬美元。
對于一部制作成本只有4500萬美元的劇情片來說,一周時間能拿到如此的票房數字,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這畢竟不是那種以特效為賣點的超級巨制,本身也沒有粉絲作為基礎觀眾,能有這般的成績,墨菲也非常滿意。
隨后,《消失的愛人》迎來了北美開畫后的第二個周末,在這個周末里,影片的跌幅之小,簡直讓很多人驚爆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