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改為出兩張,應讀者邂逅不訴離殤的建議,每增加240票,加更一章吧!兼職寫作,存稿有限,大家見諒!)
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這正是當初最開始時,秦楓寫給張澤沐的一幅字,被他貼在了門上……當天晚上欺負張澤沐的劉家就起了大火!
后來這故事越傳越玄,都變成了大澤縣婦孺皆知的一句名言了!
居然被城上士兵嚴詞拒絕,愚公之子哈哈大笑,一夾馬肚子,拍馬而回。
聲音中氣十足,卻是響徹四野。
“明日辰時,必破大澤縣城,城內雞犬不留!”
這話一說,城樓上頓時就有人嚇得腿都軟了!
“縣……縣令大人,我們上有老,下有小啊!”
“為了秦楓和張澤沐值得嗎?”
縣令冷冷看了他一眼說道:“張縣丞,你以為交出秦師和張師,流寇就會放過我們大澤縣城嗎?”
“你這腦袋里都裝的是些什么?”
“縣丞管一縣治安,您這樣,還是…↓長…↓風…↓文…↓學,ww$w.cfw@x.n↗et不用做了,回去陪您的上老和下小吧!”
這些話自是原原本本地傳到了秦楓的耳朵里。
張澤沐擔心道:“城外賊兵足有十萬,城上兵丁算上老弱也僅有萬人……”
“明日一早攻城,幾乎沒有保全的可能……”
秦楓見張澤沐一臉憂色,卻是神色自若道。
“去把你五位共中舉人的同學叫過來!”
張澤沐還道是秦楓決意赴死,要找自己和其他同學交代后世,長嘆一聲,出門走了。
片刻之后,五位舉人與張澤沐一起來到了秦楓的書齋。
這五人果然都是真正的儒家人,即便這么多個月,無數的人拋棄儒道,離秦楓而去,他們都依舊在大澤縣儒館治學,不曾離開半步!
此時這五人看到秦楓端坐書齋之中,一副泰山崩于前不變色的態度,似乎全然沒有將城外的十萬賊寇當一回事一般!
看到這一幕,這五名新科舉人都是心里佩服自己的恩師……
但也不由得出言勸道。
“秦師,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您是當世圣賢,要留有用之身啊!”
“秦師,早年孟學士貪生怕死,這儒館之內有一條直通城外的密道……您可以……”
旁人立刻贊成道:“秦師,孔圣當年亦有陳蔡之厄,此為權宜之計,可行!”
秦楓聽得眾人的話,卻是淡淡一笑,開口說道。
“你等既已成舉人,應是頗有慧心,又勤學苦練,化開識海對吧?”
眾人皆是點頭,“自從我等成為舉人,看書的效率的確是大大提高了,想來這便是先賢書中所說的識海了!”
張澤沐又道:“我考取秀才時便覺得耳目聰明,如今得了解元,已能日夜不眠,讀書三日以上了!”
秦楓知張澤沐是因為正心誠意,所以進境比其他五名舉人都要快的緣故,可能他的念力強度都達到念如湖泊了!
僅次于秦楓如今念如大河的強度!
其他五人應該也到了念如水泊的程度……
之前秦楓就了解過,此方世界的鹿鳴宴是要去州城文廟的,想來雖然沒有戰詩可用,但文位還是在的……
所以他要在這儒道小世界,行一件破天荒的大事!
他看了看眾人,卻是又說道:“你等可以立刻從密道離開,為我留存火種,再續教化,速速離開吧!”
六人聽得秦楓的話,竟是一齊搖頭道。
“秦師,我等跟隨您,赴湯蹈火,亦不會旋踵……”
“秦師教我等知禮義,明廉恥,教我等正心誠意……”
“此時正是我等殉道之時!”
又有人說道:“秦師常言,天道好輪回,蒼天不饒誰……我等一腔碧血丹心,蒼天又怎么可能看我們受戮而死?”
秦楓聽得這句話,終是展顏笑道:“天地本無心,儒者自為之。所以儒者乃是天地之心!”
“你等經歷試煉,即將到死亦不悔儒道,當可代天道,行天罰!”
就在張澤沐等人一臉困惑,似懂非懂地看著秦楓時,卻見秦楓將桌上覆著的寫字用的毛氈猛地一揭!
“傳汝等戰詩六首,隨為師代行天罰,上陣殺賊!”
只見六人的面前分別放著秦楓寫成的六首舉人文位可以使用的戰詩!
除了秀才文位就能使用的《易水歌》和《常武》以外……
另外四首分別是《出車》,《無衣》,《射石飲羽》和《白馬詩》。
“這些……這些詩我們都見過,讀過,可是……有什么用嗎?”
秦楓笑了笑,取出騰龍金筆,念力注入筆尖,在一張白紙上書寫了一首《易水歌》!
詩成,白紙無風自燃……
沒等這六名新科舉人反應過來,只見點點白光化為一名黑色緊身衣,眼露兇光的猛士大漢,立在秦楓的身側!
“這就是戰詩!”
“是天道賜給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所能使用的力量!”
秦楓又說道:“但并不是寫出來就可以有用的,必須要完全理解吃透這首戰詩……”
“要在心中可以觀想出詩歌的情景意境再以念力注入,才會有效果!”
“如今戰事緊急,你等一人選一首學習吧,日后有機會,再統統學習吧!”
“記住選自己最喜歡,也最能理解的戰詩!”
六名新科舉人一合計,張澤沐眼疾手快,直接把《出車》搶了過去,大聲朗誦了起來。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謂我來矣!”
這是《詩經》中宣王討狄戎的名作,也是春秋戰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有記載的戰車實戰,念力灌注后,可以召喚出戰車和猛士……
念力越強,戰車越多,可以說是舉人境的最強戰詩!
張澤沐的眼光果然很準!
旁邊的舉人喚作于林,也是大澤縣人士,自從張澤沐到了儒館就一直跟在他左右,這次舉人試也是第二名亞元,當即伸出手來,搶了一張秦楓寫的《白馬詩》走!
這首詩在后世是三國時曹魏王子曹植所做,在中土世界和這儒道小世界……
想來是因為曹操祖籍沛國譙郡,在戰國時為楚國所有,所以變成了楚國的曹植所做,文字卻是沒有變化。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于林嘖嘴贊道:“此詩豪氣干云,最合我胃口!秦師,此詩有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