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四人齊齊叩首見禮,見禮的過程中卻是滿心的疑惑,兩名進士、一名舉人、一名泰西的傳教士,這種搭配也實在是太過詭異了,陛下召見他們究竟有什么要緊的事情?這些人忐忑不安的想著。
孫元化和王徵在火器研究上頗有造詣,再聯想到陛下御駕親征時也是依靠火器方才擊敗了皇太極,于是對召見他二人的目的已經有了大致的猜測,不管是出于對技術的好奇還是建立功勛的渴望,他二人對這件事都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
而宋應星屢屢遭受科舉的打擊,現在卻又被東廠的人千里迢迢帶到皇宮之中,于是久已沉寂的功名之心再次變得熱切起來,暗暗猜測著自己到底是因為什么才入了陛下的法眼?又會給自己安排什么樣的重任呢?無論是什么,自己一定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啊。
湯若望則是這些人之中最為熱切的一位,他不遠萬里從泰西來到大明,就是為了傳播上帝的榮光,而辛苦多年卻見效甚微,如今有機會拜見大明帝國的皇帝,只要能說服他皈依天主,那么上帝的榮光不就可以立刻照耀整個東方世界了么?但是因為多年養成的堅韌,湯若望很好的掩飾住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貿然開口說傳教的事,而是打定主意一定要盡自己和所有來到大明的傳教士的力量,先獲取這位皇帝陛下的好感和信任才行。
“諸位平身,賜座。”李悠看到這些人也是大為高興,這些才是他需要的人才啊,連忙讓太監辦過幾個凳子給他們四人坐下。
“諸位可知朕請你們來究竟有何要事?”等他們謝恩小心翼翼的坐下之后,李悠開口問道,他一邊詢問一邊暗暗地回憶著這些人的資料。
“敢問陛下,可是想讓微臣和良甫(王徵的字)主持火器一事?”孫元化倒也不拘束,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久聞陛下在遵化以火器輕松擊敗皇太極的十萬大軍,微臣和良甫早已是心向往之,早先大軍剛剛回京的時候微臣和良甫還想去軍營之中見識一番,可惜卻被守門的士兵毫不客氣的趕走了。”
這些士兵的舉動也讓孫元化和王徵感到大大的不可思議,以如今大明文貴武賤的局面,這天下那還有自己進不去的軍營?當初他在寧遠的時候,關寧軍的種種軍械對他來說可不是秘密,但是轉念一想要是這支軍隊和關寧軍一樣的話,陛下又怎么會在遵化輕易獲勝呢?
“正是如此,你二人這下就不用擔心沒機會見識這些新型火器了。”對于他二人擅闖京營的事情李悠不予置評,若是批評他二人難免讓他們覺得丟了面子,批評京營那是更不可能,此種行為翻到應該嘉獎才是,“朕打算在京城附近設立一處軍械局,專門負責新型火器的研究、制造,不知孫先生和王先生可愿屈才?”
這些火器的制造圖紙、工藝秘訣其實李悠手上都有,宋軍之中也有專精于此的人才,但是他們都是遲早要離開的人,所以這些事情還是得大明本土的臣子為主,希望在這段時間里他們能夠盡快掌握這些只是。
“微臣遵旨,還請陛下放心,我二人定會將此事辦好。”即可滿足自己的興趣,還能為朝廷建立功勛實現抱負,這樣的機會可是不多見的,孫元化和王徵略微交換了個眼神,就欣然領旨謝恩。
“嗯,我已經讓曹化淳在城外給你們找好了地方,等你們安排好自己的事情之后就讓曹化淳帶你們去上任吧,朕也會安排得力的人手襄助與你二人。”京城附近擁有煤炭等礦藏,暫且可以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之所以讓曹化淳帶他們去,是因為此事肯定是要保密的,而這所基地的保密工作則是由曹化淳親自負責。
這個時代的大明文人保密意識極其淡泊,所以李悠絕不會在他們沒有進入基地之前就將圖紙等資料發放給他們。
送走了孫元化和王徵,李悠又將目光落在了宋應星身上,“朕早就聽說宋先生在農事和百工上面頗有研究,所以這次又一件比研究火器更加重要的事情要交給宋先生去辦。”宋應星日后所著的《天工開物》乃是一本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的百科全書,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廣博的見識,宋應星是寫不出這本書的。
“我大明自從開國以來狀元倒是錄取了不少,不過能留名后世的卻并無幾人,只要宋先生能辦好這件事情,朕認為宋先生在史書上的名字將蓋過我大明乃至此前千年所有的狀元。”李悠知道宋應星一直將自己沒有考中進士而當做最大的遺憾,所以才拿出這樣的話來激勵他,這番話顯然起到了應有的效果,宋應星聽完之后面色潮紅激動之極。
李悠一招手,曹化淳連忙將一個托盤捧到宋應星面前,托盤上放著一顆紅薯、一顆土豆,“此二物剛剛進入我大明不久,種植的農戶不多,也不得其法,無法發揮著兩物的最大作用,若是種植得當,此二物每畝產量當不下千斤,若能廣泛種植,則我大明的百姓就可以再無饑餓之憂,宋先生可愿意負責此事?”
土豆與番薯種植的資料李悠也略微有一些,依靠這些資料再加上宋應星的天分,相信番薯大帝的名號絕不會再次落到康麻子的頭上。
“學生領旨謝恩,學生定會辦好此事。”宋應星對農事知之甚詳,當然了解這項任務的價值,立刻應了下來,李悠同樣在京郊給他撥了一座莊子,讓他專心負責此事。
孫元化、王徵和宋應星先后接受任務告辭離去,最后終于輪到湯若望了,李悠喝了一口茶稍微潤潤嗓子,然后看著湯若望說道,“湯先生,你可知道朕大老遠的把你從陜西請來究竟有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