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姆利亞的核心,世界開端的“始源之地”。筆《趣》閣ww.qu.
保持銜尾成環狀態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巨蛇睜開了眼皮,露出閃耀著奧秘之光的一對豎眼。
“開始了呢。”巨蛇不曾張口,以意念傳達出這樣的訊息。
“是啊,終于開始了。”一道面容模糊,卻散發著無比神圣氣息的女性影像出現在了巨蛇的眼前,望向被巨蛇環繞的世界基石――七曜之理。
《空之女神》的目光穿過光輝,望向最核心處的的那道枝杈狀的裂紋,正是這道裂紋導致了世界強度倒退,太古文明崩毀。
噬身之蛇的豎瞳中投射出一股無形無質的波動,七曜之光周圍純粹的黑暗被這股波動破開。神圣之光閃耀,一條通往外側的圣光之路沿著波動向上攀升,向外蔓延。
圣光之路越過了“始源之地”的邊界,越過了外部的規則帶,越過了空間,越過了時間,降臨到了塞姆利亞,接引那位大崩壞以來第二位客人三度造訪“始源之地”。
這位名為黎恩・舒華澤的人之子和初次來到“始源之地”一樣又有些不同。一樣是指他被七曜之理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看不見噬身之蛇,看不見《空之女神》。不同則是說初次到來時被動吸引,這一次是主動投入。
他就這樣專注地,忘我地看著世界的基石,用全身全靈的力量去捕捉基石中的裂痕,去計算修補的方法。
與構筑世界的核心相比,人的生命何其短暫,靈魂又何其渺小,但就這樣渺小的靈魂,短暫的生命卻擁有著無限的可能。
這份可能性正是《盟主》與《空之女神》所沒有的,所期待的,也是世界復蘇不可或缺之物。
圣光之路引導著黎恩的靈魂,將他送到原初之蛇的眼前,送到女神的身邊,越過銜尾之環,進入了世界的核心。
與七曜之理截然不同的法則自黎恩的靈魂中析出,雖然它與世界基石相比很不起眼,很微弱,但是它的存在感卻沒有人能夠忽略。
不知是不是出于人類的習慣,析出的法則最終凝聚成一個流動的球體漂浮在黎恩的雙手之上,黎恩就這樣托著“聯結”法則的具限,高高舉過頭頂,將之送進了那一道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傷口中。
用一個通俗的比喻,世界如同一幢摩天大樓,七曜之理就是這幢大樓的支柱。支柱裂了需要修補,地球送來的“聯結”就是上好的修補劑。
流動的“修補劑”透過“支柱”的表面,在傷口處積蓄、凝固,并開始與周圍完好的部分產生聯系,直至緊密聯結,最終無分彼此。
世界的傷口變淡了,變淺了,雖然傷痕沒有消失,但已經沒了那種讓人心碎的感覺,反而像是一塊天然的水晶中自然生長的紋飾,帶著一種奇異的美感。
這份美感,正是“聯結”法則正式融入塞姆利亞,從“外之理”變為“塞姆利亞之理”的最好證明。
一個世界要成長,除了完善自身的規則,有時也會汲取外部的規則來完善自身。塞姆利亞能有太古時期的繁榮,融合的規則不知凡幾。
但是沒有一次融合會像這次這樣直接進入核心區域,沒有一次融合會讓與世界一同誕生的原初之蛇,《太古盟約》之主感到如此的喜悅。
這份喜悅隨著“聯結”融入塞姆利亞而越發的高漲,最后充斥著整個“始源之地”。
喜悅的情緒達到最高點的瞬間,原初之蛇的身體動了動,咬住尾巴長達一千二百零五年的巨蛇穩緩緩松開嘴,七曜之理隨之綻放出無盡的光芒,照亮了整個“始源之地”!
什么都看不見的黑暗?那根本不是“始源之地”的原本的姿態!五光十色,光怪陸離,以七曜為核心構筑出斑斕世界才是“始源之地”的本來面目。數不清的“理”在這里誕生,演化,完善,讓塞姆利亞變得更加完善,更加強大,更加美麗。
盡管和全盛時期相比,現在的“始源之地”才恢復了一部分,但這份美麗的景象卻足以忍受無盡孤寂的原初之蛇感到滿足,讓臨危受命的《空之女神》驚嘆不已。
身處“始源之地”最中心的黎恩,本應受到沖擊最大的黎恩卻沒有那么強烈的感受,或者說還沒有閑暇感受什么。
此時此刻,黎恩的心中只有輕松,一種放下重擔的輕松。
“修補世界基石的裂縫”是《盟主》的說法,在黎恩眼中這就是變相的“補天”――這特么是人干的事嗎?你確定不是混元大羅金仙即創造主、圣人才能干的事好嗎?
沒有直面過世界的核心,絕對無法感受到那種超乎常理的吸引力,稍有不慎就會迷失自我,到時候別說修補裂痕,連自身的存在都會被同化摸消。
光是抵抗這種吸引力,就耗費了黎恩大量的心神。如果不是他的靈魂有一半來自異世界,對同化有著一定的抵抗力,如果不是兩位大能先前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對黎恩進行特訓,黎恩還沒有到達傷痕處,就會迷失自我,再也無法回到留在地面上的肉身。
頂著致命的吸引力還要尋找傷痕,剝離與靈魂精密結合的“聯結”法則,最后還要將之送入世界核心......這一些列的事情做下來,比同時面對阿瑞安赫德和馬克邦都累,哪還有什么閑心去觀察“始源之地”的變化。
等到黎恩回過神,想要看看自己的成果時,一股浩瀚無比的力量降臨在了黎恩身上――世界的“回饋”開始了。
人之子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美好的世界自然也會祝福人之子。
并不是感念黎恩補天之恩又或是論功行賞,僅僅是如同你向天空丟蘋果,蘋果最終會落回你手中一樣。至于蘋果是否完好無損,會不會把你砸傷,天空概不負責。
世界無情,世界無親,世界無私。
這也正合了小滴正在誦讀的那句: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迭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