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村口大樹下,有一個老大爺正搖著扇子在乘涼,他看到一輛很少見的大巴車停在面前,非常好奇地望過來。
“你,你是林老師的女兒?”
大爺看到下車,一身白色體恤的林輕衣,愣了一下,立即開始激動起來。
然后,他扯著嗓子大聲喊道:“鄉親們!林老師的女兒回來了!”
喊了一會兒,或許是太激動,沖進幾間平房,用高音喇叭喊起來。
很快,附近都轟動起來!
“林老師的女兒在哪里?”
越來越多的村民往這邊趕。
林輕衣看著一張張熱情的臉,笑著問好:“叔叔阿姨好!”
“這些都是你現在的同學嗎?”
一個三十多歲的婦女指著林輕衣身后的同學們好奇地問道。
“是啊!我帶他們來看看!”
林輕衣點點頭。
“這些孩子穿得真好看!”
“這些都是城里人啊!”
“唉!所以得讓孩子念書,將來讓他們去大城市闖蕩!留在這山旮旯里,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
一些村民,看著高三六班的學生們,眼里露出羨慕的目光★長★風★文★學,ww▽w.cfw▼x.n△et。
他們這里的人,大部分都沒有離開過大山,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鎮上趕集。
“快!快!大家都別傻站著!去家里坐!坐了這么久的車,都累了吧!進屋喝口水!”
一個穿著白色汗衫的中年男人指揮道,他是這里的村長。
隨即,一個困難擺在了大家的面前,這么多人,到底住在哪里?
“這樣吧!村長大叔,能不能把我的同學們安排到每個鄉親家里……“
林輕衣說道。
她帶同學們來,最主要的原因是想看看父母有沒有留下什么珍貴的資料,另外一方面,則是讓同學們體驗一下鄉村生活。
相信他們切身實地地體驗之后,對于生活,對于未來,會有一些獨特的看法。
這個靈感,林輕衣主要是得益于前世看過的一個綜藝節目《變形記》。
“那好!現在時候也不早了!正巧,大家伙都在,我們就就近安排一下!”
村長點點頭。
林輕衣在村長的帶領下,來到一處平房。
她看得出來,這是全村最好的房子,雖然腦海中沒有記憶,但是她的直覺,這就是以前住過的房子。
“這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主動來打掃,雖然林老師和王老師走了那么久,但是他們一直在大家伙心中!”
村長說著,開始抹眼淚。
“是啊!要不是林老師和王老師,我們大家伙的孩子,沒有地方上學啊!”
“現在村里的孩子,還是一個過去林老師和王老師教過的丫頭自愿過來教的!”
鄉親們你一句,我一句開始接起來,說起林輕衣的父母,大家都非常感恩。
這讓林輕衣和所有的學生都更加好奇起來,林輕衣的父母到底是什么樣的人啊。
首先,能夠培養出林輕衣這樣優秀的女兒,其次,在村里還這么受愛戴。
“劉平!我念到的過來,你們家里是娃娃,我給你們家分配一個男娃子!”
村長指著薛利,望著人群大聲念道。
很快,出來一個四十多歲,有些黑的中年男人,他摸摸頭:“我們家條件不好,床也不多!小哥,你就將就著跟劉招一起睡!”
“沒事兒!大叔!我看劉招非常活潑可愛,我很喜歡和他一起睡!”
薛利笑著說道,他摸著中年男人身邊的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兒。
“大哥哥,你是初中生嗎?我好多作業不會做,以后不會的,我可以問你嗎?”
小男孩兒仰著頭,望著薛利,眼睛晶亮。
“好!我是比初中生還厲害的高中生,你有什么不會的,都可以問我!”
薛利被他的表情感染了,認真地點點頭。
“好!好啊!我們和孩子他娘都是泥腿子,連小學都沒有念過,自己的名字都是林老師教大家伙寫的,有這位小哥叫,那是我們劉招的福氣!”
那個叫劉平的中年大叔笑得合不攏嘴。
“我也要!我也要!村長,給我們家也安排一個高中生,每次看到娃兒做作業,我們就惱火得很,大字不認識一籮筐!”
“哈哈哈!誰不是喲!”
“林老師以前說,再窮不能窮教育,現在不管地里多忙,我都要讓娃兒讀書,將來他們總有一天,要走出大山!”
村民們聽到這些從大城市里來的都是高中生,一個一個,都激動起來。
這時,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兒走過來,她看到林輕衣,驚喜地喊道:“衣衣!你回來了?”
林輕衣有些尷尬,她不認識這個女孩兒啊。
“可能你不記得我了,我是王秀蘭啊!”
那個女孩兒開始解釋道。
“秀蘭是個好姑娘!林老師和王老師走后,我們村里就又沒有老師了,現在,就是她和在村里教孩子們!”
林輕衣頓時明白了,這個穿著非常樸素的女孩兒,正是她爸媽以前教過的學生。
得知她爸媽去世了,村里缺老師,她主動輟學來教孩子們。
“蘭蘭姐,孩子們多虧有你!”
林輕衣非常感動。
像這種大山里走出去的女孩兒,才能體會到求學的艱苦,但是她辛辛苦苦念到了大學,卻因為河西村沒有老師,毅然決定輟學。
這份心性,真的是難能可貴!
“沒事兒!老村長!我現在給孩子們上課,也買了書在自學,將來有空了,我再去考一個成人本科!”
王秀蘭反倒安慰村長。
她遞給一個包裹給林輕衣:“衣衣,你上次走得匆忙,這是我整理林老師的遺物發現的!”
原來,這是一套日記本,足足有六本,翻開,里面的頁面已經發黃。
“這都是林老師和王老師多年來寫下來的日記!”
王秀蘭顯然已經看過了。
林輕衣細細地翻著,這都是她父母在不同地區支教留下來的。
“來到大巴村的第一天,這里是偏遠的山區,全村還沒有通電,更沒有一幢像樣的房屋,簡易學校是村民們一塊泥胚,一根木頭建起來的,整個學校只有一間教室,只有一個班,一共67名學生,年齡從最小的六歲到最大的11歲,再大的孩子,我們再三做家長的工作,也要不來,他們要留在家里干農活,從孩子們的目光中,我能看出,他們很渴望讀書,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今天收到了來自同學的捐書,看到孩子們第一次看到課外書時,歡呼雀躍的表情,我和林海都非常高興,同時,也深深地知道,我們的任務還很艱巨……”
“今天很開心,終于有慈善組織給大巴村捐款了,第一幢希望小學就要從這里誕生……”
“看著大巴村越來越好,我們知道該離開了,因為還有更多的孩子條件還很艱苦,他們需要我們……”
“今天是和大巴村孩子們告別的時刻,看到孩子們揮別時的淚水,我和林海也很舍不得!”
這一套套日記,記錄了林輕衣父母18年支教的生活,看著一所所鄉村小學從破舊,到收到社會各界的捐款步上正軌,他們再換下一個地方。
看到這里,林輕衣忽然想起了以前時空曾經風靡網絡的一部微電影《希望樹》,在這一刻,她決定把這部微電影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