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五年五月十一,朱由檢在乾清宮見到了崔昌武。
崔昌武恭敬地朝天子行了一個跪禮,聽到免禮的聲音,才站了起來。
“賜座!”
崔昌武拱手說道:“臣不敢!”
朱由檢見崔昌武十分拘謹,一點沒有依仗李植的權勢而跋扈,十分滿意。他撫須說道:“崔相公何方人士?”
崔昌武答道:“天津衛城人士,和齊王是一個街坊長大的。”
朱由檢點了點頭,上下打量著崔昌武。
“崔相公的樣貌不凡,如此英武,做我大明的輔臣倒是撐得住場面。只是看上去年輕了些,少了些上位者的威嚴。”
崔昌武笑了笑,說道:“圣上明鑒。為人臣者以才取,不敢言威。齊王常教導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讓百姓得利了,讓國家富強了,這官便是好官。只要是一個好官,便是沒有一絲官威,也能取人心。”
朱由檢倒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話,琢磨了一會兒,哈哈笑了起來。
“這么說,天津的官員們不圖私利?都是為百姓勞碌的?”
崔昌武拱手說道:“在天津,以前還有一些自私自利的官員。不過自從臣做了紀檢組總長后,抓了幾十個人,硬是把牟私利的屑小都震懾住了。如今天津的官員不說個個大公無私,但敢中飽私囊的沒有了。”
朱由檢撫須看了看崔昌武,似乎是在琢磨崔昌武的話。
許久,他才說道:“我大明的輔臣雖無前朝宰相的權,卻有宰相的職責!若我以崔相公為輔臣,這大明該如何治理。”
崔昌武聽到天子說輔臣,而不說首輔,琢磨了一會。然后他拱手說道:“如果天子以臣為輔臣,臣首先要做的是在江南均田賦。”
“所謂民富國強,士紳不納田賦盤剝百姓,是我大明的蛀蟲。只有斷了士紳盤剝百姓血汗的渠道,百姓才能富裕。百姓富裕了就不會跟隨流賊造反,朝廷也能收得到稅收,才能養兵。”
“所以臣若為輔臣,第一件事情就是敦促齊王發兵南京,落實在南京駐兵兩萬的事情。而且這南京的兵馬必須是騎兵,要保證能日行百里,能最快速度殺到江南的任何地方,抓捕違抗圣旨的奸佞。”
朱由檢和王承恩對視了一眼,欣慰地點了點頭。
顯然,崔昌武已經代替李植答應了駐兵南京的事情。崔昌武顯然已經接受了不做首輔而做次輔的安排,準備督促李植出兵。
有了崔昌武這句話,事情就成了一半。
朱由檢笑道:“崔相公如何站著說話,坐!來人,上茶!”
崔昌武想了想,坦然坐了下去。過了一會兒,便有小宦官送上了烏龍茶。
崔昌武說道:“臣這些年跟著齊王,倒是學了一些治國的方略,請圣上明鑒!”
朱由檢撫須說道:“崔相公請講!”
崔昌武說道:“齊王常言,民以食為天。我大明朝這些年災荒連年,最缺的就是糧食。一些遭災地方糧食價格翻了幾番不止,百姓易子相食,爭先投賊。所以臣以為,治國的第一步就是足食。”
“均賦之后,便要建立法庭,在鄉村間樹立規矩。規矩很簡單,誰出力誰得益!我大明土地遼闊,地方上可以開墾的土地以億計。只要鄉間有了規矩,百姓們開墾荒地能夠自己耕作不受盤剝,則無數的荒地都會變成良田。”
“開墾新田需要的農具,水車,都可以向天津購買。天津大批量生產這些東西,價格十分便宜。百姓十戶人一甲聯合起來,往往只要投入幾十兩銀子就能開出幾百畝田地出來。”
“有了新田,百姓們就能足食,朝廷就有了更多的田賦。則民富國強的第一步便成了。”
“而這第一步的關鍵,就是法庭法院要公正無私,在地方上樹立規矩。按齊王的話來說,只要產權一清晰,社會的效率自然會得到最大化。”
“臣執掌法紀多年,最擅長鎮壓奸佞鏟除屑小,所以若天子以臣為輔臣,臣敢擔保大江南北的法院法庭都能發揮作用,厘清地方上的種種丑惡。”
聽到崔昌武的話,朱由檢有些意動,撫須不語。
如果崔昌武所說的第一步能實現,他朱由檢就不失為一位流芳百世的賢君了。
“第一步若成,則民間再無饑荒之苦,朝廷再無流賊之憂,天下可以太平了。但僅僅是太平尚不行,還要有第二步。臣以為大明各地都要向天津看齊,讓百姓不但溫飽,更能富裕。”
朱由檢去過天津,是知道天津的百姓有多富的。聽到崔昌武說要讓大明的百姓向天津看齊,他忍不住問道:“如何富民?崔相公請講。”
崔昌武站了起來,拱手說道:“富民的關鍵,是要提高百姓的產出水平。市面上的人數不變,商品多了,最終百姓能享用的商品自然就會提高,百姓自然就富了。”
“對于農民來說,富裕便是要擴大耕地面積,引進齊王的農業機械。同時提高農業的畝產,從天津購買鳥糞土做肥料。”
“幾年之后農民產糧提高了,就會大量消費城市生產的工業產品。”
“對于城市中的手工業者來說,就是要從天津引進先進機器開立流水線工廠。將以前需要做一個月的東西變成幾個時辰就能完工的產品。可以從齊王處購買蒸汽機,用蒸汽機帶動機械,大大節省人力。”
“有了工廠,衣服、家具、陶瓷、農具和各種生活用品的價格都會大降,百姓就能買得起。”
“對于鄉間的閑散勞動力來說,便是要偵查開挖礦山。我大明物產豐饒,各種礦藏應有盡有。如今天津各種工業發展很快,十分缺鐵礦、銅礦、鉛礦、硝石、硫磺、錫礦和鎢礦,我們大可以在各地開挖礦山出售礦石,一礦可富十里。”
“對于商人,則要鼓勵商人發展海洋運輸。同時可以仿效天津興建鐵路,在大明建設兩縱兩橫的鐵路路線,讓大明各地的物產流動起來。”
崔昌武說了一會兒,停了下來,最后說道:“臣親眼見證,齊王在天津正是如此發展,才能在十幾年的時間內建設出如此富饒的一鎮九省。”
聽到崔昌武的話遠景規劃,朱由檢的眼睛里不禁有些興奮。
他突然哈哈大笑幾聲,撫須說道:“齊王果然得人!齊王得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