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及甫被老爹從京城叫到了西北,天寒地凍,風沙漫天。
坦白講,文公子是一肚子埋怨。
您老一個人受苦也就是了,何必拉著我一起下水啊!
只是到了蘭州才半個月,文及甫的想法就徹底改變了,哪里是一片荒蠻,簡直是黃金遍地,商機無限!
除了官方的青苗錢之外,西京銀行拿出了300萬貫,投資農業和道路,皇家銀行,聯合平縣的錢莊,又拿出500萬貫,投資西北的水利。
幾乎整個金融圈,都被西北當成了一塊寶地兒,準備分一杯羹!有人要懷疑,莫非是王寧安有這么大的號召力,能逼著大家都往西北投資?
顯然不行,就算王寧安再強大,也只能因勢利導,總不能逼著大家賠錢吧!
說穿了,還是西北的潛力太大了,值得投入巨資。
王寧安,文彥博,文及甫,他們正站在一片遼闊的土地前面,一眼望不到盡頭,在土地的旁邊,還堆著不少磚頭石料,這是建引水渠用的。
“這片土地,應該有幾萬畝吧?”文及甫好奇道。
“準確說是四萬八千畝!其中適合種田的有一萬畝,剩下的是牧場,不過等水渠修好,可耕之田,就能達到三萬畝!”
文彥博準確報出了數目,文及甫張大了嘴巴,露出了吃驚的神色!
文家也是土豪,文彥博當了這么多年官,光是賜給他的田就有幾百公頃之多,幾萬畝土地,還不至于讓文家父子失態。
但是,別忘了,這幾萬畝田,一望無際,是完整的一塊,可以隨心所欲,想種什么就種什么,而且得到土地的成本幾乎是零!
王寧安當初在平縣,把老百姓組織進了農場,也建立起頗具規模的農業,可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平縣的農場產出的糧食總是要比嶺南和交趾的農場貴,這三塊農場之中,交趾最便宜,產量最大。
而平縣的農場,甚至不比周邊的糧食便宜。
這一點讓王寧安一度很困惑。
按理說規模經濟,大農場,大農莊,怎么會沒有價格優勢,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當初多少講經濟學的老師,提到霉國的大農場,都垂涎三尺,充滿了羨慕,還有無數人鼓吹土地集中,效仿霉國,建立起大農場,然后就能和人家搞農業競爭……這一套想法,王寧安最初也是相信的,否則,他就不會在平縣嘗試了。
可是當真正做起來之后,王寧安突然意識到,他也被忽悠了。
就拿平縣的農場為例,因為是所有百姓自發加入的,農場要給百姓工錢,要給百姓分紅,相比之下,老百姓的收入的確增加了,看起來是有利于百姓,但是別忘了,給老百姓分紅,給老百姓工錢,這些最終都要打入糧食價格里面,怎么可能降低糧價?
另外,因為是老百姓自發組織的,就要照顧老百姓的利益,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就是各家各戶,都要預留一些土地,給他們種菜,種植雜糧,滿足生活需要……這當然是合理的,哪個農民會去市面上買菜吃啊!
可這項合理的要求,產生的結果就是一些土地,不得不拿出來分掉,因此很難見到一望無際的大片良田,中間必然會有隔斷,殘缺,因為這些土地老百姓需要,還必須給。問題出來了,土地不完整,修水利就有麻煩,也沒法執行統一的標準,甚至以后有了農業機械,也沒法實現機械化作業……
為什么想法很好,老百姓的要求合理,結果弄到最后,居然沒有弄出傳說中的大農業?
這一點困惑了王寧安很久很久!
直到橫山之戰打贏,開始規劃西北的發展,王寧安才驟然想通,終于知道了問題出現在哪里!
想想吧,后世哪些國家有大農場?
霉國!加拿大!澳洲!南美!
這都是什么地方!
都是特么的殖民地!
他們的土地是怎么來的?
一個字:搶!
把土著都宰了,一個不剩,土地自然而然是他們的,龐大的土地,稀少的人口,想怎么規劃,就怎么規劃,什么值錢,什么方便,就種什么。
因此這些大農場普遍種植小麥、玉米、大豆一類能拿到國際市場買賣的大宗農產品!
反觀大宋呢!
幾乎所有人,都是漢家兒郎,都是生活了幾千年的原住民,說穿了,也是土著!
大家彼此都是自己人,能下手殺人,放手搶奪土地,隨意劃分嗎?
當然不成!
幾千年來,歷代之中除了國初唯一一次均分土地的機會,其他的時間,只能眼看著均田制不斷被破壞,朝廷根本束手無策。
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是自己人,面對自己人,需要談條件,需要妥協,需要給予補償……這些東西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站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這些都是交易成本!
當成本增加到一個限度之后,傳說中的大農業,變得無利可圖,自然就沒人做了。
有人要問,那大宋不也有幾十萬畝的地主嗎?他們巧取豪奪,霸占了那么多的土地,為什么不能形成大農業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要站在土著的角度來看,就拿文家舉例子,他們的確弄到了很多土地,但是畢竟有些人是他們動不了的,賬面上幾十萬畝土地,并不能連成一片,中間有很多阻隔,被切成了一塊一塊的,這樣一來,也就沒法進行標準化作業了。
另外呢,文家雖然兼并了土地,但也僅僅是所有權落到了他們手里,那些失去土地的農民,除了一部分不得不跑到城里之外,剩下的還都留在了農村。
殺人不過頭點地,文家能如何?
他們敢把人都逼上絕路,一線生機都不給嗎?
顯然不能,失去土地的農民,多數還是變成了佃戶,還要繼續給文家種莊稼,文家也只能拿走大多數的糧食,還要給人家留點口糧果腹。如果連佃戶都不讓人家當了,那是會出大簍子的!
反過來,什么是大農業?
當然是大規模,機械化,追求效率,排斥勞動!
在滿是佃農的情況下,你怎么建立大農業?
王寧安花了很長時間,終于把這個要命的問題想透了,他終于明白了,所謂的后世先進經驗,如果不仔細弄清楚來龍去脈,不想清楚實現的條件,就隨便照搬,以為只要是進步的,就一定是好的,一定能做到,那就太荒唐了!
另外后世大多數學者的水平,也真是讓人不齒!
規模化,大農業,說得好聽,那要犧牲多少人的利益?這些人會答應嗎?要去補償這些人的損失,你補償之后,還有利益可言嗎?
當然了,這里是大宋,不是后世。
王寧安腳下的土地原來屬于西夏,并不是大宋的疆域,這上面住的人也不是大宋的子民……完全可以不用顧忌錯綜復雜的關系,放開手腳,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文及甫稍微計算了一下,三萬畝水澆地,一畝能產一石半的糧食,三萬畝就是四萬五千石,放在西北的市場上,能賣到三萬貫左右,而實際上,他只付出了種子,農具,牲畜,和人工花費,最重要的土地,他的花費極少。
因為按照規定,只要每年繳納500貫,連續繳納五年,這片土地就屬于他了。
“如果使用奴隸耕田,人工成本還能壓下來,只要給他們吃飯就夠了。因此一年最多只要8000貫成本,剩下的兩萬二千貫,全都是賺的!”
文及甫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兒,“最重要的是,這些農場出產多,品質好,完全可以左右糧食價格,不管是哪里的糧商,都沒法爭!”
文公子仿佛看到了無數金山銀山,正在向他滾滾而來!
“要更多的土地,要更多的農場!”文及甫放肆大吼,“爹,西京銀行還要增加貸款,青苗錢,越多越好啊!”
王寧安面帶笑容,既然大農業在大宋境內,無論如何,也推不動,那不如就在外面搞大農業!
只要產出足夠的糧食,能保證吃飽肚子,大宋就可以釋放更多的人口,進入城市,相應的,農村的人口壓力小了,人地矛盾緩和了,國家的基礎也就穩定了,不用擔心會出現農民起義,遍地烽火!
王寧安覺得他找到了跳出治亂循環的路子,整個人都升華了……有人高興,就有人郁悶,比如呂誨,他興沖沖找到了宋庠,希望靠著老師的一臂之力,將黑暗掀開,把王寧安的面目顯露出來。
這么多年了,無數名臣都栽在了王寧安的手里,唯有他呂誨,找到了王寧安的命門!
可是在馬濤家里坐了一陣子,把青苗錢的事情,仔仔細細問了一遍,比如借款的數量,是不是真的那么多?比如還款能力,會不會出現壞賬?這里面有什么貓膩?
馬濤都聽不下去了,“我的田就在城外,大人不妨去看看能不能還得上!再奉勸大人一句,不要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你!”呂誨被懟得無言可對,只能狼狽敗退。
馬濤反倒不好意思,他偷看了一眼宋庠,卻發現宋相公渾不在意,呵呵一笑,“年輕人嘛,不摔幾個跟頭,長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