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婦你拉住她。”書記一個大男人,自然不好和個婦人拉拉扯扯的,何況還是個寡婦,便派自個媳婦出面。
就算他不說,鄧梅也打算這么做,拉住急哭了的李寡婦,好聲好氣地勸道:“李強媳婦,你家蒼竹興許還有救,你別上去打岔。”
“不是你們的孩子你們當然不著急,可那是我的命根子啊……嗚嗚嗚……咋能這樣對他,人……都成這樣了,還被倒掛著折騰,我……”李寡婦心痛地捂住臉,哽咽著怎么也說不下去了。
清苓上前寬慰:“李嫂子,您到這邊來,聽我慢慢說。”她把李寡婦帶到廊下,正要解釋這么做的原因,忽然,像布兜子一樣倒掛在向九背上的孩子虛弱地咳了一下。
盡管只是很小的一聲,但大伙兒都看到了,也聽到了。
“醒了醒了!真的醒了!”
“老天保佑!”
“盈芳丫頭的法子居然真的管用!”
“不愧是老張的徒弟,可見是有幾把刷子的!”
在大伙兒七嘴八舌間,向九把孩子平放在地上,老張大夫上前,按一貫溺水后的施救方法,幫助孩子把口腔、鼻腔里的水和泥污清理干凈,清苓在一旁幫忙遞毛巾。
“娘……”七歲的李蒼竹,虛弱地對著她娘笑笑,“娘,對不起,沒摸到螺螄,還把分到的魚掉水渠里了,本想給你清燉個河鮮湯的……”
在場眾人聽了無不心酸,個別心腸軟的,眼角都濕潤了。
李寡婦當場哭出了聲,抱著兒子一個勁地說:“娘不要那些吃的,娘只要你好好的……”
人是救回來了,但鬼門關繞了一圈,李蒼竹的身體還很虛弱,鄧梅和向二嬸負責送李寡婦娘倆回家。
走前,李寡婦抱著兒子利落地跪倒在地,在張有康師徒倆沒反應過來之前,感激連連地“吧嗒”、“吧嗒”磕了三個實打實的響頭,完了還想給向九磕頭,被小伙子躲開了。
清苓連忙上前扶起她:“李嫂子,救死扶傷是醫者的本分,何況咱們還是鄉親,您莫要放在心上。蒼竹如今身子還虛得很,您快帶他回家休息,煮點姜湯驅驅寒,再熬點米粥給他清清嗓子、潤潤腸。”
“丫頭說得對!你別想太多,快帶著孩子回去吧,可別著涼了。”老張大夫順手拿了幾塊曬在窗臺上的老生姜,讓李寡婦帶回家熬湯給孩子喝。
“嗯嗯。”李寡婦緊緊抱著失而復得般的兒子,感激地說不出話,只有等身體好了,再報答了。
李寡婦一走,其他人也都散了,還得上工呢,地里的活可耽誤不起。
大伙兒都走后,書記笑著朝清苓豎豎大拇指:“今兒多虧了盈芳丫頭。”
社長也不吝嗇地夸道:“可不是,當時我都覺得不大可能,看阿九馱著那孩子滿場跑,說實話,嘴上沒講,心里完全是死馬當活馬醫,沒一點底……”
隨即羨慕張有康收了個好徒弟——不僅心善、腦子也聰明,大家都慌得毫無頭緒時,她還能冷靜地想出這么一個救人的法子。
清苓被夸得不好意思,借口手頭有活,溜進衛生院忙去了。
姍姍來遲的許丹,聽說清苓出主意救了江口埠一個溺水的孩子,心里冒著酸泡問:“盈芳,你咋知道這個法子的呀?以前咋沒聽你提起過。”
“這種事誰還盼著經常遇到?”張有康進來,不悅地接話道,“上工時間少扯閑話,許丹你把那兩個藥品柜清理清理,昨兒差點把過期藥開出去。”
許丹見老大夫說的藥品柜正是自個負責的那一排,脖子一縮,灰溜溜地干活去了。
清苓惦記著那個溺水的孩子,中午休息時,回了一趟家,拿布兜裝了幾斤小米,又從攢雞蛋的瓦罐里數出三十個雞蛋,和幾把紅棗一起裝在竹籃里,趁大伙兒回家吃飯的當口,打算去趟江口埠。
剛出門,就見師娘挎著一個竹籃匆匆走過來。
“師娘?你這是上哪兒去?”清苓加大步伐走上前。
張奶奶佯嗔道:“我能上哪兒去啊,不就是來找你的。你要去江口埠看望那孩子,也不跟我和你師傅說一聲。喏,這是早上分到的魚,我抓了兩條,你一起帶去吧。我就不跟著去了,灶膛的火還沒熄呢。你也早去早回,等著你開飯。”
“可魚是給您和師傅補身子的。”清苓搖頭不肯接。
張奶奶心里熨帖,但還是說道:“我們沒病沒痛的,補啥身子啊。再說,那不還有兩條嘛,你一條、我跟你師傅一條,夠吃了。這么小孩子遭這么大罪,趁現在不好好補補,落下病根就麻煩了。”
見師娘執意如此,清苓也就不再推辭。想著等棉被彈好、抽空去趟縣城,背點小米、葵花籽去,看能不能換到點魚票。
近山坳和江口埠分屬兩個生產大隊,除了分糧或是攸關每個社員的大事需要集中開會時會聚到一起,平時幾乎沒什么來往。上代銷點買東西若是遇到了,態度好的笑著點個頭,態度不好的權當沒看到。
像清苓這樣,背著背簍、挎著竹籃去江口埠串門的,可謂是少之又少。是以,李寡婦家還沒到呢,家住附近的主婦們都紛紛地圍上來,眼里閃著八卦的光芒,問她是不是去李寡婦家。
“對,我去看看蒼竹那孩子,這會兒應該在家吧?”清苓友善地笑著說。
“在呢在呢。”一個身材圓潤的胖大嬸,熱心腸地回答道,“發生這樣的事,少不得躺床上休息幾天。咦,閨女,你是不是衛生院的護士啊?老張大夫的徒弟?”
因前不久才去過衛生院,胖大嬸認出了清苓:“那不就是蒼竹的救命恩人咯?蒼竹不就是被老張大夫的徒弟用新奇法子救活的。以前可沒人斷氣這么久還能活過來。”
原來,清苓用大伙兒聞所未聞的方法,救了李蒼竹一命的事,短短半天就已經傳開了,不止近山坳、江口埠,就連沿江公社那都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