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哧。”小丫頭嫣然一笑,居然真有一股子百媚生的味道,看來墨奢香的功法進境神速。難怪前世小豬豬會成為選秀女王,看來很多東西,真的需要天份。
小女孩上前抱住鄧公子的胳膊,絲毫不在意美妙的弧線被擠壓變形:“哥哥是不是也想學。想學就說么,妹妹教你,不收學費的。”
遇上這么一個膠皮糖滾刀肉,鄧華無可奈何,說實話,對墨奢香那套可以轉換外貌的功法,他還是很期待。只不過沒好意思說出來而已,如今小丫頭主動傳授,武癡鄧公子絕對沒理由拒絕。
八月二十八日,一行五人前往燕京城,除了小哥仨,東方怡和廖晶也一同回京。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不是什么難事,但是真正推動企業改制試點,在淮陽省卻不是那么簡單的。
盡管梅省長也想打破舊觀念,領導淮陽省大踏步前進,在改革的道路上先行一步。只是想法是好的,形勢是嚴峻的,僅僅是省里面的阻力,就讓清遠市的申報,處于停滯狀態。
就連陽廬市市委書記喬明英都旗幟鮮明反對:“企業改制試點非同小可,牽一發而動全局,一個封閉落后的清遠市能不能打好第一槍。我想沒必要討論了吧。剛剛經歷大換班的清遠市,折騰不起,也沒有能力折騰。”
很顯然,老喬不是反對改革,人家的理由很正當,實際上梅旭東很清楚,自己的老兄弟是在反對自己。從打在淮陽省上任,兩個幾十年的兄弟,甚至沒有過一次私底下交流,這極不正常,更不要說雙方還是兒女親家。
“任何制度上的進步,都要有宣傳部門吹風在先。”宣傳部長尤王梓慢悠悠地說,“突如其來的改變,在戰場上也許會有突襲的效果。但是政治生活中,切忌任何嘩眾取寵,任何不宣而戰,任何不成熟的想法,都要摒棄。”
陶新明詫異地看向尤王梓,這位來自團中央宣傳部的副部長,一向是以改革派自居,居然會說出如此一套言論,顯然不是就事論事。那么,尤部長這番話恐怕寓意深遠,難道說,涉及到燕京城的世家之爭。
隨著1997換屆臨近,華夏整個政局處于微妙的境地,很多世家不甘雌伏,早早開始運作。97年換屆,和往年不同,屆時將會決定再下一屆接班人的人選。這個時候誰占據有利位置,都會成為八年后新一屆領導集體看中的中流砥柱。
無疑,這是一個大蛋糕。華夏建國以來,世家大閥曾經有過幾次洗牌。一個是三五反,一個是五八年,再有紅色年代,以及后來的改革開放。
至于說五年前那次,還有剛剛過去王同倒臺導致的大清洗,每一次政治地震,政治世家都會首當其沖。既得利益者免不了成為新興勢力瓜分的對象,蛋糕只有那么大,政治資源只有那么多。
任何一個新的世家想要崛起,任何一位想要再進一步,沒有人讓出嘴邊的肥肉根本做不到。華夏一共多少省部級。一共多少中央委員、候補委員。
說白了,政治無非是擊鼓占座游戲,誰在鼓聲停止之前占據最有利位置,誰就有可能坐上那張椅子。最要緊大家看好的不是眼前,而是新一代領導集體手中的牌局。
經過92屆領導班子的過渡,2002年的換屆,被無數人關注,就連世界政治家都在關注。沒有了老一輩坐鎮的領導集體,會給華夏帶來什么樣的新氣象。
不管是誰,只要獲得接班人的青睞,都將把握住未來十幾年的發展契機。很多老牌世家想要再進一步,更多新興世家想要崛起,這就導致諸多的明爭暗斗。
之所以一反常態,想必尤王梓部長反對的不是企業改制試點,而是梅旭東和賴仁清。無論是梅旭東還是賴仁清,在上年度淮陽省的政治地震中,都處于有利位子,隨時有可能再進一步。
最重要是梅旭東和賴仁清身后的東方世家,在淮陽省搶先布局,成為政治大省未來掌舵人最有力競爭者。兩家獲得的利益不只如此,作為兩家政治勢力的中堅力量,不過是諸多收益的一個縮影。
陶書記沉聲道:“企業改制試點涉及到國有資產所有權的改變,的確不能草率行事,任何一個企業的改制,都要在紀委部門的監督下進行。當然,密切監督企業改制試點不等于踟躕不前,恰恰相反,當此大時代,淮陽省就是要打破陳規陋習,從封閉的政治環境中闖出一條生路,讓滯后的淮陽省,追趕上時代的腳步。”
當此時,很少會有人對改革唱反調,但是卻又有無數人,從各自利益出發,按照各自的想法來演繹改革和保守。沒有人會憑借一個人表態,就把他貼上改革派或者保守派的標簽,那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相反,在某些人的心目中,最起碼陶新明不應該屬于改革派,在之前嶺南省的反腐中,陶新明把一批帶著改革派標簽的腐敗分子送進監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很有一批人把陶新明看作是保守派代言人,甚至蘭家,也被視為保守派最后的堡壘。這一點在鄧公子經歷的前世,真真切切發生了,今生卻因為鄧公子的橫空出世,一切都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陶新明今天的表態,成為迥異于大家心目中印象的表演,讓人刮目相看。實際上陶書記在嶺南省戛然而止的動作,很多人不理解,明明他可以乘勝追擊的。
當時的嶺南省省長,已經焦頭爛額,甚至開始上高層含冤。因此有人以為,那是高層施壓的結果,卻沒有人想到,是鄧公子一番話,讓陶新明終止了反腐。
省政法委書記江柄傳用手指敲敲桌面:“我們應該注意到,沿海沿邊經濟區的改制試點中,出現諸多經濟問題。我們更應該清楚記得,幾年前前蘇聯失敗的改革,正是某些人打著改革的幌子,行侵占國有資產之實。任何表面上的噱頭,不足以讓我們喪失警惕,務必要謹守底線,嚴厲打擊貪占國有資產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