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方郡?”李淵問道。
李靖點點頭:“正是。”
“朔方能擋下頡利嗎?”李淵再問。
李靖依然很自信的回答:“朔方郡不能,但柳駙馬卻可以。太上皇你難道不認為,他是一個很膽小的人嗎?”
“他,膽小?”李淵很懷疑,李淵從來沒感覺柳木是一個膽小的人。
“對,他膽小,他害怕看到戰場上血淋淋的一幕,害怕看到自己(身shēn)邊的人死去,害怕看到自己保護的東西被破壞,而他最害怕的就是戰敗,所以他總是作足了一切準備。甚至比臣想得還多。”
李靖這么一解釋,李淵也微微點頭:“要是這么來用膽小一詞的話,那么朕也膽小。”
“太上皇,那就換一個次,謹慎。”
“好,這個詞換的好。”
“太上皇,您比臣更了解柳駙馬,您不認為他帶了二千家丁就是自己的保障?”
李淵搖了搖頭:“藥師,你不能這樣。朕許諾過,除非小木他自己愿意,否則任何人不能讓他使用他的秘密軍械。這一點不僅僅是朕,就是二郎也要遵守這個承諾。”
李淵聽出來,李靖這是在((逼逼)逼)柳木出手。
李靖面對李淵的指責卻絲毫也不緊張,反而拿出一塊絹帛:“太上皇,這不是臣的意思,而是圣人的意思,圣人對臣說,沒有人要求柳駙馬使用他的秘密軍械,他若是愿意自己用,那么臣當一力配合。”
“這是一個不好的手段。”李淵認為這樣等于是騙了柳木。
李靖再勸道:“太上皇,圣人說您的承諾會永遠有效。在大唐沒有人可以破壞這個承諾,但圣人很想知道,那些秘密軍械的實戰效果。至于以后用不用,依然遵守承諾,柳駙馬來決定大唐的軍隊是否使用,在何時使用。”
李淵不語。
李靖也不再多話,他知道自己說服太上皇李淵了。
李淵思考了很久這才開口:“小木在溫泉享受,他萬一沒有發現頡利的大軍往這邊而來,當如何?”
“太上皇,您說這個可能嗎?”李靖反問之后,李淵自己都笑了。柳木比任何人都在意(情qíng)報的重要(性性),他怎么可能沒有發現頡利的動作,更何況蘇定方也是員良將,若不是蘇定方自己要遵守三年之約,大唐的從三品右領軍衛將軍之職就是他的。
正在李淵還有些猶豫的時候,有人飛馬來報:“太上皇,李大元帥。本在朔方東郡綏州北扎營的柳駙馬商隊,全數拔營。上報的正式文書給出的理由是,去西受降城看看,有沒有商機。全營出動是因為許多人沒見過草原。”
李靖看著李淵,那意思很明顯,太上皇您現在還認為柳木只顧玩樂嗎?
正當李淵準備開口認同,卻見一飛騎由遠處而來。
李淵遠遠的看著,他知道那是李靖部下的信使。
來人靠近,施禮:“太上皇,李大元帥。劉仁軌部一共三千六百人,在朔方郡領了補給,一人雙馬,全騎往正東而去。”
李靖聽完匯報先一步開口:“太上皇,您可以再等一會,相信用不了多長時間第三騎就會到,匯報的內容會是牛進達找借口留下至少二千人馬。”
李淵在等。
半個時辰后,李淵越發的佩服李靖的判斷力,雖然猜錯了一點點頭,但卻抓住了核心。
牛進達借了所謂一千輜重兵幫柳木拉貨。
而李靖的人很明確的匯報,那是一千真正的精銳,每個人都是青壯,而且他們自己所帶的所謂輜重數量就不少,馬車有上百輛,戰馬一千四百匹。
李淵一揮手,示意周邊的人退離。
所有護衛退到一百步之外,李淵才開口:“聞月閣你知道多少?”
“太上皇,聞月閣初建的時候所有的人馬都是我夫人收留的。臣雖然沒有問過太多,但也知道不少。”李靖并不回避這個問題,李世民已經登基,以聞月閣人員為核心成為了神策隱衛,這些人可以說已經是大唐在編的人馬。
李靖不擔心太上皇李淵會秋后算賬。
“那么,你知道隱衛有多強?”
李靖這次卻搖了搖頭:“臣不知,臣之夫人也不知。原本這些人是刺客,但眼下卻不同。柳木教了許多新奇古怪的東西給他們。臣之前與一刀聊過,一刀說他不用刺殺,但卻在更加兇險的環境之中作事。”
“繼續。”
“一刀說,他一(身shēn)武藝只是關鍵的時候用來自保,隱衛之中許多人都喜歡這樣的任務,借用柳木的一句話,他們是百變的,優雅而浪漫的在刀尖火海之上跳舞……”
李靖正說著突然停下,李淵正準備催問李靖為什么不講了。
卻見李靖一指天空,天空上有三只巨大的三角形正在快速的往東南方向去。
李靖驚呼一聲:“那不是鳥。”喊完,李靖拿出望遠鏡:“是人。”
李淵倒是淡定:“是朕命令封鎖消息的,這是小木的人馬。控制那個叫……滑翔翼的高手可以在睛空之時在天上飛足一整天。”
李靖臉色一變:“臣請太上皇,強調幾隊以供臣調派。”
作為軍神,李靖連思考都不用就明白這東西對偵察有多大的用處,飛的那么快,那么高,就算在頡利頭頂上飛過頡利也毫無辦法。
柳木怎么能夠搞出這種逆天的東西來,人就怎么能在天上飛。
李淵根本就沒接話,只是吩咐道:“安排一下,朕先去巡視屯田,好久沒有去晉陽宮了,朕打算回去看看。而后從晉陽宮北上,經恒州北上云州。去安排吧。”
“太上皇!”李靖再次請求,他知道沒有李淵的命令,自己要說服柳木借飛行偵騎難度會大數倍。
“朕說過,小木的軍械是不是使用,在什么時候交給誰使用,由他作主。除長安有危機之外,連圣旨都可以不遵。”李淵給了李靖一個解釋。
這時,讓李靖萬萬沒想到的是,第四個信使出現。
“太上皇,李大元帥。恒州大總管李績將軍親自押運糧草前來,已經派人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