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沒有理會朱慈烺的問題,反而回到座位上坐了下來,揉了揉額頭道:“朕在走一條沒有別人走過的路,最讓朕頭疼的卻是看不到前方的對錯。”
將目光投向了盧象升之后,崇禎皇帝道:“方才盧愛卿問朕不見戰國之事乎?本是同出一源,卻又互相攻伐不止。
朕當然知道戰國之事,然而現在的情況,你們誰還有更好的辦法提出來?讓晉王吞并了神圣羅馬帝國之后繼續保持著晉王的封號,讓整個歐洲落入大明的治下,當然沒問題。
然后呢?
然后誰能保證晉王不會有其他的心思?或者說,這一代的晉王沒有那個心思,下一任的晉王呢?
推恩令是個好東西,然而卻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因為朕不想看著大明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過上百十年后文恬武嬉,再弄出一個建奴!
一會兒你們回去之后各自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好辦法,如果有,朕可以接受,如果沒有,就按朕說的執行吧。”
揮揮手讓張之極和盧象升滾蛋之后,崇禎皇帝又把朱慈烺給留了下來。
望著一直躬身立在自己身前的朱慈烺,崇禎皇帝突然走了過去,用手拍了拍朱慈烺的肩膀:“恨父皇么?”
朱慈烺的眼眶突然有些紅。
現在已經主政京城并且開始幫崇禎皇帝處理奏章的朱慈烺,可以說從小到大就沒見過崇禎皇帝會像一個普通百姓家里父親的一面。
在崇禎皇帝身上表現出來的永遠都是無所不能,鐵血,冷酷,無論什么時候,崇禎皇帝都是那個虎視八方的皇帝,而不像個父親,自己也像臣子多過于像個兒子。
最是無情帝王家!
生在帝王家就是這樣兒,有些東西必須要拋棄,有些東西必須得承擔起來,從自己登上太子大位的那一天就知道。
用袖子悄然抹了抹眼眶,朱慈烺道:“兒臣不恨父皇。盧閣老和英國公看不明白,是因為他們當局者迷。”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嘆道:“他們當局者迷,朕何嘗不是當局者迷?一超多強?呵呵,孩子氣!”
后世所謂的一超多強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
幾大流氓手里都有蘑菇彈,雖然天天都在比比劃劃的,但是誰也不敢真的向誰下死手,最起碼也不會明面上互懟。
至于那些沒有蘑菇彈的國家,自動自覺的被幾大流氓薅羊毛就行了,連說話的聲音都大不起來。
就像是某幾個腦袋抽抽了的家伙想要入常一樣,那常是隨便是個人就能入的?
五大流氓把好處收完了之后,隨便哪個一票反對,這事兒就算是黃了,而且五家也不可能再讓任何一家進來分攤好處。
反正想要入常,要么一次性車翻五大流氓,要么修改聯合國憲章。
車翻五大流氓的事情就不要想了,有那個實力的統一藍星都沒有問題了,誰還在乎什么大流氓席位。
至于修改聯合國憲章,五大流氓有一個否決的,這憲章就沒辦法修改……
所以后世可以維持種這種表面平衡,最起碼也不會鬧的太過分。
而大明具備這個條件嗎?
論到手里的家伙,可能大明本土是最強的,畢竟有著皇家學院和那么多的大學做為研發方面的后盾,然而也不能說其他幾個皇子手里的家伙就弱到哪兒去。
畢竟還沒有出現蘑菇彈這種大殺器,連無線電都還沒有搞出來的年代,打仗的最基本因素還是靠人。
這也就意味著大明本土對其他幾家有優勢,然而卻無法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所以一超多強的局面在大明根本就沒有實現的可能,像什么分封諸王的玩法,朱玩璋更是早兩百多年前就已經玩過了。
都是王,這些人心里就會琢磨著那個皇位。
崇禎皇帝還活著的時候自然沒有人敢跳,等崇禎皇帝死了之后呢?
打起來是正常,打不起來才叫見鬼,只不過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所以倒不如干脆把神圣羅馬帝國那邊獨立出去,讓老三也當個皇帝,老大同樣在北邊或者美洲那邊當個皇帝。
這樣兒一來,這三家撐死了也就是互相挖坑,想著把對方給埋進去,然而大規模開片的可能性卻是小了很多。
只要這三家把持住了整個世界,那么最大得利的就永遠是大明百姓,而不用擔心蠻子們出來搞事情。
至于把自己埋到油桶的那個位置,除了那個位置在三間的中間,屬于不偏不倚的位置之外,崇禎皇帝同樣想著的還是下面的油。
自己知道那塊地方的重要性,太子也知道,可是以后的繼承人是不是知道?
如果再遇上幾個敗家的怎么辦?大明的油桶還要不要了?萬一有個混賬東西覺得那破地方沒啥意義想要扔了就更惡心了。
頭鐵歸頭鐵,大明自己扔地盤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也不是沒出過。
比如宣德年間的緬甸和交趾,還有奴爾干都司,都是因為當時覺得這些破地方拿在手里太麻煩而扔掉的……
所以崇禎皇帝選擇把自己埋在油桶上面。
只要自己的寢陵在那里一天,就沒有任何人敢提出來放棄那塊地盤,也就意味著油桶將永遠屬于大明所有。
至于會不會出現英格蘭跟后世的鷹醬那種關系,崇禎皇帝同樣不在乎。
雖然那種關系確實挺操蛋的,然而其中有很大的因素還是在于英格蘭蠻子們自己作死,而不是鷹醬如何如何。
畢竟,早期去到美洲大陸的那些英格蘭蠻子,都是些被流放的大盜,傳教士,小偷,手工藝人等等……
其中最為關鍵的原因還在于英格蘭蠻子先天不足。
地盤小,國內人口少,政黨之間互相撕逼的情況天天都在上演。
而美洲大陸孤懸海外,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在吸血壯大自身,而英格蘭蠻子們則是跟德意志的蠻子們互懟到死。
在這種情況下,小國寡民的英格蘭蠻子被自己的兒子按在地上摩擦,之后更是管自己的兒子叫爸爸,也就變得可以理解了。
大明帝國跟他們的情況一樣嗎?
大明的面積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最關鍵的是,無論是遼王還是晉王,這兄弟兩個就算都被獨立出去當皇帝了,那他們也是大明天子的親兄弟,基本盤也是大明百姓,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是從大明百姓中選出來的。
里外里還是那些人,只是分成了三個國家而已,跟蠻子們又豈是一回事兒?
沉默了半晌之后,朱慈烺開口道:“兒臣還是以為,歐羅巴那些蠻子難堪大任,三弟在神圣羅馬帝國那邊繼位為帝,還是應該以我大明百姓為主。”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早晚的事情罷了。我大明的工程一日未停,勞工的需求就一天擺在那里。至于那些蠻子們,以后給他們一些甜頭嘗嘗就能老實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
沉默了一會兒,崇禎皇帝又接著道:“朕跟你說這些,是不想讓你心里有什么地方別扭著解不開。
你做了這么久的太子了,應該知道一天要處理的政務有多少,如果再加上那兩塊地區,以后再加上蓬萊,你猜猜會出現什么樣的局面?”
朱慈烺遲疑道:“兒臣會忙不過來,然后就會將事情分散到內閣和司禮監。”
說完之后,朱慈烺恍然道:“父皇的意思是說,會出現大權旁落的現象?”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古往今來,不外如是。你自小就見過朕是如何處理政務的,而你自己也是個勤奮的。
可是,你能指望你的子孫后代都跟你一樣么?勤政如太祖高皇帝,最后不還是需要內閣來幫著處理政務?
別指望著皇家學院正在折騰的那些有線電報無線電報一類的東西,事實上,以后可能會出現千里傳音之類的手段,你在紫禁城可以將你的聲音傳到任何你想傳到的地方。
過遠的距離會讓很多人產生不該有的想法,然而人心這種東西卻是最難猜測的,根本就經不起一絲絲的試探。
朕從來不去試探人心,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要么聽話要么去死,這才是一個君王應有的馭下之道。
為何那些蠻子們貪起來無法無天?地廣人稀,缺少了相應的制衡手段,再扯一扯什么罪不及家人的狗屁人權,誰還會怕?”
等著朱慈烺將這一番話理解吸收了之后,崇禎皇帝又接著道:“朕再問你一個問題。
錦衣衛的五軍都督府,包括內閣和中極殿,這幾處機構對于倭國的情報都各有收集與分析,那么你怎么看待倭國的內附要求?”
一聽崇禎皇帝提到倭國,朱慈烺當即就表態道:“兒臣以為絕不可讓倭國內附!”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理由呢?”
朱慈烺道:“我大明的各項工程還沒有完工,若是倭國人內附了,到時候又上哪里去找這么好的監工?
殺人打人見血的事情全讓倭奴們背了,于我大明聲望無礙。若是倭國內附,以后這些破事兒豈不是要算在我大明身上了?
即便是退一步講,這些事情不會栽在大明身上,哪怕大哥那邊遼國的名聲也不會好到哪兒去。
一旦遼國的名聲臭了,再想讓大明百姓移民過去可就沒那么容易了,到時候我大哥就不得不倚重于蠻子。如此看來,這些倭奴倒是真正的其心可誅!”
崇禎皇帝搖了搖頭道:“錯了。倭奴其心可誅是真的,可是他們也不會料到朕會將你大哥和三弟分封到其他的地方做皇帝。
所以,倭國人想要內附是真的,不安好心也是真的,但是說到想要毀了我大明或者遼國的名聲,他們還沒有那個眼光,更沒有那個膽子!”
朱慈烺點了點頭,隨即有些疑惑的道:“兒臣有些想不明白是,為什么錦衣衛和軍府對于倭國的情報評判會相差那么多?甚至于中極殿和內閣對于倭國的評判也出入極大。
通過最近的情報和他們的總結來看,錦衣衛和中極殿的看法是類似的,雙方都認為應該早早的解決倭國,不給其壯大成長的機會。
而五軍都督府和內閣又都認為應該扶植倭國,讓他們繼續發展下去,好為大明提供更多的監工?
兒臣不相信五軍都督府和內閣會如此短視,也不相信錦衣衛和中極殿會夸大其辭,兒臣實在是不知道該怎么判斷了。”
崇禎皇帝搖了搖頭道:“朕只問你,倘若決斷權在你手上,你會如何選擇?”
朱慈烺遲疑道:“兒臣更傾向于錦衣衛和中極殿,會提前將倭國滅掉。
原因很簡單,錦衣衛和中極殿那邊的情報與東廠在外的情報相差無幾,也就是說倭國確實是狼子野心,表面的順服之下其實包藏了更大的禍心。”
崇禎皇帝點了點頭道:“這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了。錦衣衛和東廠他們負責收集情報并給出評判,而中極殿是站在大的戰略角度來看問題,所以他們傾向于提前弄死倭國。
而五軍都督府是通過軍事角度來看問題,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倭國從來都沒能對我大明構成過威脅,最大的麻煩也不過是倭亂而已。
現在的五軍都督府裝備精良,兵員素質更是遠超以往,他們又怎么會將小小的倭國看在眼里?
至于內閣那邊,各部都需要大量的勞工,也就需要更多的監工,既然倭國對于大明來說沒什么威脅,他們自然也不會放在心上。
而你身為大明的太子,要站在全局的位置來看問題,自然也會希望弄死倭國。所以這就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了。”
朱慈烺躬身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崇禎皇帝呵呵笑了笑道:“現在選擇哪個對我大明最為有利?”
朱慈烺道:“自然是五軍都督府和內閣的選擇,畢竟倭國再怎么包藏禍心,現在也沒有搞出什么事情來,而我大明需要監工卻是明擺著的。”
崇禎皇帝道:“那就是了。自然是選擇五軍都督府和內閣那邊的方略,先拖著倭國,讓他們為大明繼續提供更多的勞工也就是了。
另外,朕告訴你一句話,那就是小孩子才做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