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對我說,程硯秋對京劇表演這個行當,忠誠如命,他的一生都在為京劇做貢獻,想要推動京劇不斷向前發展。”
“因為把命放在了這上邊,所以,在京劇的彩片事業受到一些外力干預時,他最愛的劇本不能過審時,他才沒能挺過來。”
“父親說著,向我背過了身子,我知道他在偷偷…心痛。”
“那個時候,我才對京劇表演這個行當,有了一點點,一點點真正的了解。”
“每一位京劇人,京劇大師,都是把京劇當做他畢生最大的事業去做,去推廣發揚。”
“京劇容不得你休息,必須與時俱進。”
“你必須唱出來吸引戲迷的東西,你必須演出來戲迷愛看的東西!”
“不光如此,京劇也需要發展,也需要創新啊,各位。”
梅葆九先生在講臺前,是沖起了拳頭。
他用力握緊,那是他在對京劇現在這個行當的擔憂。
是京劇正處在一個無比尷尬,對年輕人而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境況。
說之前,洛一明引出京劇需要創新的概念時,臺下的老戲迷們覺得,洛一明是在說笑話。
大家均不以為然。
可當梅葆九先生,說出京劇在當時就在努力創新。
前輩們在創新的路上前仆后繼,為的也是京劇事業蒸蒸日上,不斷發展時。
再看看今天的京劇,很多人沉默了。
京劇沒落了,就算你不想承認,這也是事實。
“程老師和我的父親,那幾年都是在為京劇的彩片事業努力,想要拍攝一部京劇片子,想要京劇向大熒幕推進。”
“可他們的創新,走上大熒幕的努力還是失敗了。”
“我父親其實知道。”
“京劇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定要去創新。”
“1951年,我和父親在懷仁堂演出,白娘子扮相他就與眾不同。”
“我父親渾身穿白,頭頂一個紅繡球,我也是一身白,非常漂亮,這個扮相之前還沒有過。”
“所以那一場我們的形象非常好,很跳,代表了白蛇的一種新形象。”
“還有1950年除夕,我和父親在懷仁堂合演了《金山寺》和《斷橋》這兩出戲。”
“齊燕銘先生提了一點意見,我父親就改了念白。”
“我父親演出的劇本也是經常修改,他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創新。”
“傳統的京劇魂,我父親跟我說過,那是不能變的。”
“但是京劇的形,京劇的框架,可以去創新啊。”
“因為,時代在進步,你如果不創新,你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你就永遠只能被時代所拋棄。”
“如同一明開場說的,現場還有幾個人喜歡純碎的京劇呢?”
“喜歡…”有同學捧場。
“喜歡的話,又有幾個人能唱一段京劇?”
“……”臺下沉默了。
此時的寂靜最為可怕。
“可悲吧,你口口聲聲說著喜歡,但是讓你唱,你根本唱不出來。”
“那么你說,京劇是很難唱的,所以你只能喜歡。”
“但你可知道,在往前推不用一百年,只要五十年。十個人當中,五個人京劇都能來兩句。就像現在的流行樂一樣普及。”
“你告訴我,這是為什么?”
梅葆九先生說的是啊。
在那個年代,沒有流行音樂,大家都是唱曲。
京劇藝術,也是主流的戲曲藝術。
人人都在學京劇。
參與到京劇表演中來,自然不覺得有多難。
現在,是因為大家不喜歡京劇了,所以京劇才無人問津。
難,是相對的。
不學,才是被遺忘的根本。
戲臺里的戲迷們,京劇的從業者們,沉默之余,開始反思了。
他們實際上,一直都是在自欺欺人。
把京劇去打造成為高雅的,普通人不能欣賞,不能了解的藝術。
從而把自己束之高閣。
面向著那些不知道聽不聽得懂的人演唱。
可現在,你還有地方唱,還有人因為國粹的名號維護京劇。
但假若有一天,國粹成為了糟粕,保護傘被摘掉。
試問,還有幾人能夠為京劇站臺?
還有幾人愿意聽你這京劇?
到那時候,京劇真的就亡了吧。
“梅老說的是啊。我們不得不想一想,京劇的明天在哪里?”張派傳人,名旦關金蘭是張君秋大師的親傳弟子,她先打破了寂靜。
“京劇已經不是之前那個我站在臺上,就底氣十足的京劇了。要變。要求新,求發展。”
“以前我會很驕傲的跟我兒子說,你父親我是唱京劇的。但我孫子和他同學說爺爺是唱京劇的,他同學跟他說京劇難聽死了。我才知道,京劇現在的年輕人根本就不喜歡了。”
又是沉默。
“是啊,京劇看來真的要創新了。”
“不創新就等死。”
“京劇不能死啊。”
張云初想說點什么。
想為傳統京劇打擂臺。
可京劇藝術,真的不是從前,讓眾人膜拜的藝術了。
現在,人們都是會去聽歌,聽流行音樂,看電影,看綜藝節目,誰還會去戲臺子聽戲。
梅葆九先生的演講還在繼續,他還在感染更多的人。
“難道我就眼睜睜看著我曾經摯愛的京劇事業,到終了無人問津。”梅葆九在講臺振臂一喊。
那一句,讓人感覺他老當益壯。
更讓此時,戲園里的數百名京劇愛好者,激動不已。
不能。
自然是不可以。
觀園里的京劇票友們個個握緊了拳頭。
京劇不能亡。
京劇還要傳承下去!
“我想,不應該是這樣的。”
“我繼承了梅派衣缽,將原汁原味的梅派藝術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是我重要的任務。”
“但是和年輕的京劇朋友們一道去探索新京劇的發展,讓京劇真的可以走近每一個人的心里,我想,這是我更大的使命。”
“喜歡京劇的朋友們啊,我們應該去思考一下京劇的未來了。希望百年之后,我的學生們還在推廣著京劇,京劇藝術也還是被大家接受認可喜愛的藝術。”
“我是梅葆九……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梅葆九大師的演講終,現場卻再也不能平靜了。
如一塊石子打入湖面,一圈圈漣漪泛起。
觀園的戲迷,票友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
傳統京劇沒落了。
新京劇當立!
而這個時候,洛一明和梅葆九先生在臺上唱起新京劇的作品,新貴妃醉酒開始了。
精彩的演唱,默契的融合,讓還在思考著京劇未來的戲迷們,一下子豁然開朗。
流行音樂和京劇嫁接。
京劇一下子年輕了起來。
就是這樣。
新京劇就是這樣的!
有了流行樂的點綴,襯托,梅葆九先生一開嗓的京劇唱段就將歌曲推向了。
驚艷!
那“愛恨就在一瞬間”唱出,而一瞬間,畫面中的舞臺就爆了。
觀園看戲的戲迷朋友們也爆了。
同時,關注著這一期大牌來了的很多普通觀眾,更爆了。
爆!!
爆!!!
“好聽。”
“京劇果然魅力無窮。”
“梅葆九先生的旦嗓沒想到這么細膩。”
“他的演唱絲絲入扣,比女人還女人。”
“從來沒覺得京劇這么好聽過。”
“應該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明的流行通俗唱法跟梅老的京劇一比,弱爆了。”
電視機前,已經有無數觀眾在欽佩梅葆九先生的京劇演唱了,而所以能夠這般驚艷,其實,還是在洛一明的配合,和前邊的鋪墊。
“你們錯了。一明從開場,就想要振興京劇,他從一開場就在為大家鋪墊情緒。他唱的通俗其實很好了,但明顯,他是為了京劇,梅老這段的爆發。”
一位綜藝資深研究家,點評了這期節目。
文化圈的執筆作者滄海也看到了這期節目,他當即發表了文章:“洛一明主持的節目有感而發,論那些即將失傳的老手藝。”
當晚,網上就出現了很多討論民間失傳手藝的帖子。
傳統京劇,也被很多網友視為,不創新就會成為下一個隕落的藝術。
我們可以淘汰舊的,創造新的,但是京劇作為國粹,不能消失。請求喜歡京劇的年輕人,去推廣新京劇。
如洛一明預料的那樣,網上接著就是鋪天蓋地的,支持新京劇破土而出的聲音。
新貴妃醉酒這首歌曲,也是被很多熱心網友,通過各種渠道,把音頻,視頻截取下來。
猛烈的攻占各大論壇,網站。u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