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朗讀大廳的舞臺上,洛一明這一刻,并不是主持人。
“莊子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通俗的來講,人生是沒有畢業的學校,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在漫漫人生路走到盡頭的時候,無悔這一生。”
“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張海迪的輪椅上的夢。”
“張海迪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位殘疾作家,5歲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終身截癱。”
“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中學課程。”
“后來,她又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以及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后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
“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韓出版,而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最主要的是,這本書曾經讓朗讀,讀書,成為那個時代人們追求理想,實現抱負的最重要的途徑。”
“分享這本書,我是向自己,同時,向這個時代提問。當我們很容易的通過一些其他手段獲得一個問題的答案時,是不是讀書,朗讀就失去了曾經它最重要且無可代替的作用?”
“是不是,我們就不需要朗讀了?”
洛一明故意停頓下來。
他這個連續的發問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陷入了思考。
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他們也在發現,似乎朗讀,讀書離自己漸行漸遠。
要不是學校逼著他們去買一些書籍讀,他們根本不會提起讀書的興趣。
洛一明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他不希望自己的朗讀是對現代人的一種鞭笞,他只是想把自己的感受分享出來。
開始朗讀了。
洛一明手中端著張海迪的《輪椅上的夢》,但他的目光卻從未在書上,而是充滿感情的望著鏡頭。
輪椅上的夢很多章節。
洛一明選取了有關讀書的一段落給大家朗讀。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朗讀告訴所有人,過去,很多人想要讀書而不得,費盡心思地閱讀。
可如今,現在的人們讀書很方便了,卻再也不珍惜時代給與他們的讀書的寶貴機會。
聲音,下一秒陷入絕望的低沉中。
“那些天黎江告訴我,外面正在大批地查抄書籍,據說,還要把那些被打成毒草的書燒掉,那些書有很多曾被稱為不朽的名著。”
“人……仿佛具有一種反叛的天性,精神或越是被禁錮,人就越會迸發出更大的反抗力量。”
“那一時期的閱讀也一樣,越是被查禁的書,人們閱讀的愿望就越強烈。”
“很多書都被用巧妙的方法偷偷藏起來,在一雙雙渴望的手中悄悄傳遞著。”
洛一明的手伸出去,好像把書遞給了他的同伴。
下一秒,慢慢走向觀眾,他眼神中帶有著回憶,仿佛他經歷過張海迪的故事,走過那樣的年代。
他這一刻,不再是洛一明,而是故事的主人公,而是…以張海迪的口吻,訴說曾經那段歲月。
“黎江借來的書期限總是很短,他說,那些等待借閱的人已經排成了長長的名單。我經常迫使自己在一個晚上讀完一本厚厚的書。”
“我的眼睛不得不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在字里行間飛快地奔跑著,迅速地囫圇吞下整段的句子。”
“每讀完一本書,我都要用雙手緊緊地抱住腦袋。”洛一明的手抱住頭,蜷縮成思考的模樣。
他很難受,很痛苦。
那是長時間的閱讀,不休息帶來的一種身體的抗拒。然而心靈卻依然向往的矛盾。
“即使這樣…..也不能抑制那種炸裂般的疼痛,疼痛!”
洛一明搖搖頭,苦笑著:“當又一本書傳到我手上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要讀。”
“能夠從從容容讀完一本我所喜愛的書,成了我最大的…愿望。”
“從《在人間》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主人公怎樣歷盡坎坷,飽嘗了人世間的痛苦。”
“當春天的太陽和煦地照耀著,伏爾加河水漲得滿滿的,大地顯得熱鬧而寬闊,主人公來到一艘輪船上,結識了正直的廚師斯穆雷。”
“在他的幫助下開始讀書……可惜,我還沒有讀完,書就被拿走了,我只能在記憶中去追尋那些匆匆掠過眼前的人物。”
“在《熱愛生命》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種力量。”
“在那個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人的體內,有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它是不能用堅韌頑強這樣的字眼來形容的。”
“但它卻使這個垂死的人掙扎著通過了荒無人煙的冰天雪地。”
洛一明的手握成了拳頭。
他身體的血液在激烈的沸騰,將死之人,尚有勇氣讓自己成為一個戰士,那是多么可怕的力量。
“當他被饑餓的狼撲倒在地的時候,用他的牙齒深深地咬進狼的咽喉,把狼咬死。”
“這個力量就是信念和意志!”
“我多么希望能把這本書保留在身邊啊!”洛一明長聲念著,這么好的書,能夠留下來,反復的讀一讀,豈不是一件快樂的事。
但他的眼神下一秒黯淡下來:“可黎江來拿這本書的時候,我卻不能讓另一雙等待的手失望。”
“我期待著以后有時間繼續品讀,但生活中有太多的問號,我很想知道,為什么那么多書突然間都變成了毒草?”
“過去,我想起維賈曾給我朗誦過的詩,聽,聽那云雀……云雀在高空里盤旋,鳴叫,向人們傳達著天空的廣闊,也帶著我的思緒到那無限之中去邀游。”
“讓我忘記了這屋子的昏暗和狹小,忘記了自己在病床上的局促和笨拙。”
洛一明的聲音帶著焦慮,帶著因為張海迪身體的殘疾,讀書變得困難的吶喊。
他是高亢的,卻無奈要陷入低沉。
陷入悲慟。
“我有時沉浸在詩篇里,只覺得耳邊回響的,已經不是維賈抑揚頓挫的朗誦,而是來自遙遠的,又仿佛是近在眼前的鳥的鳴唱。”
“它緊緊地環繞著我,使我的心靈與這壯麗和激越融為一體……”
“維賈的朗誦在我耳邊漸漸低落下去了,回到現實中,面對眼前嚴峻的生活,我把自己更深地沉入到書的世界里。”
“讓思緒回到那些過去的年代,和那些在黑暗和死亡之中尋求光明和生存的人們在一起。”
“在一起。”
洛一明重重的念著這三個字。
這個時候,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全部被洛一明的朗讀代入了,那個時代,距離一些年輕人很遙遠。
他們無法想象到,有書籍會被燒掉。
他們無法想到,一些人想要讀書而不得。
對比自己,有著書籍擺在身邊,擺在寬闊的閱覽室,圖書館,等待著自己去讀。
他們卻從沒生發過這樣的一點想法。
是該好好讀幾本書了!
這是年輕人心里的聲音。
更多的,有過那個時代經歷的中年和老年人,他們更想起了,那些曾經想讀而不得,后來忘卻去讀的書籍和詩篇。
“明天我要去圖書館轉一圈。”在河省形臺的一個老爺子跟他的老伴說。
“兒子,明天幫我去買一本書回來,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廣棟的一個退伍老軍人對他的兒子說。
如果不是朗讀者,兒子不解父親為何會提起這本書,可同樣看過了朗讀者,聽到了洛一明的朗讀。
他知道,老爺子是想起了他的那個年代,想起了這本書。
戰爭遠去,但和平卻仍需要維護。
這樣一本書,會給人思考,會讓人懂得和平來之不易。
如果說第一期的朗讀者,僅僅是用母親的話題強行賺取了大家一波眼淚,只是宣揚了盡孝精神,小程度的宣傳了、啟發了觀眾讀書。
但第二期,洛一明身體力行的用自己的朗讀告訴了大家,應該去多讀書。
“我和他們一起憤怒!”
“一起激動!”
“一起吟誦寫在墻壁上的詩句!”
“或是一起走進崇山峻嶺,在森林里,在篝火旁,度過一個又一個夜晚。”
洛一明的聲音越來越高亢,他好似翱翔在天空中的一只雄鷹。
“書里那些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的形象,如同一團團模糊的,但卻跳動的火焰在我的眼前閃爍。”
“我想起G曾經在《紅巖》的扉頁上寫著:任何化學物質產生的火焰,最終都會熄滅,而用生命點燃的火焰將……永遠……燃燒。”
洛一明的朗讀結束了,他的雙手舉起,左手中拿著那本輪椅上的夢,那是他驕傲的獎杯。
因為讀書,因為朗讀,他感覺很驕傲。
之為一位朗讀的親身參與者,一位朗讀者節目的總導演,他為能打造這樣啟發心靈的節目感到幸運。
全場報以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再一次被洛一明的實力折服。
第一期的朗讀者,被一些人挑刺董青的煽情能力不夠,假哭。
那多少影響了朗讀者的火爆程度。
可第二期,朗讀者在洛一明和黃博的合作下,炸裂了整個華夏。
那些第一期之后便期待這個節目的媒體,在看完了第二期的朗讀者之后,都對洛一明這個鬼馬天才,佩服的五體投地。
這篇文章有一千字了吧?
洛一明熟練的背誦了下來,不,洛一明是走進了這個人物,用她的口吻把故事分享了出來。
這才是真正的文章和人,相融后的朗讀。
精彩!
完美!
張舟是西江西山中學的校長,他正好在看這一期洛一明的朗讀者,聽了洛一明的朗讀之后,他覺得學校里邊各年級應該開展這樣的朗讀活動。
許婉清是浙省行州市的教育局副局長,她對于央視的節目都會關注,前段時間央視宣揚的朗讀者節目,她今天恰好看了。
在洛一明的朗讀之后,她深深的意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她沒有很好的推動民眾的閱讀。
她決定約談幾所中學和大學的領導,把學校的朗讀繪聲繪色地辦起來,逐步擴大到民間,復蘇文化。
《朗讀者》火了,在當期節目結束后,央視很快統計到了第二期朗讀者的收視率。
收視率3.5。
在同時段的節目中,朗讀者收視率將芒果臺的快樂大本營壓在下邊,穩穩地占據第一的收視寶座。
而其他衛視這會的綜藝,根本是望塵莫及。
朗讀者再一次的成功了!
他更加有著洛一明的標簽。
這是綜藝節目,沒錯,但它所傳遞的責任感、溫情與其他娛樂節目不同,它更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價值。
不光是年輕人會思考,身邊的父母乃至爺爺奶奶,都對這檔節目贊不絕口。
文化綜藝節目,一直以來都是不被看好的啊。
央視在這條路上,嘗試了很多節目,屢屢以失敗告終。
但朗讀者成功了。
《朗讀者》的魅力并不僅僅在于朗讀本身,每位嘉賓在朗讀之前分享的個人故事,同樣很精彩,很吸引人。
一個晚上的好評發酵,新華時報在第二天頭版評論了朗讀者:一個節目若內核浮泛,即使當下再紅火也很快會被厭倦與遺棄。
而一個節目,它若以傳承文化,宣揚正確的價值觀為使命,它必定可以長存。
學點評:《朗讀者》是傳播文化的一股“清流”,節目中朗讀嘉賓分享各自的動人故事,帶給觀眾文學、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
而洛一明和董青的朗讀分享,則讓這股“清流”更加透徹、明亮。
陸川昨晚上也看了朗讀者,下一期的朗讀者嘉賓就是他了,他不知道自己的那一期節目會不會這么炸裂。
今天,是他向華藝影視公司遞交辭呈的日子,他終于還是做了決定,從華藝影視出來。他下一個目標,便是籌備自己的影視公司。
說創辦自己的影視公司,陸川知道這步棋很難走,他也缺少很多資源,包括資金。
但和華藝影視的矛盾越發突出,只能選擇華藝簽約的藝人拍戲,電影的質量不能保障,讓陸川最終毅然決定,和華藝分道揚鑣。
也許是看了朗讀者這一期,陸川對洛一明越發喜歡,他猛地冒起一個主意:如果自己支不起來這個大攤子,是不是可以和洛一明合作。8)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