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一明是要干什么?”
“我怎么感覺他是要毀京劇啊?”
“不對不對,我覺得洛一明是要欲揚先抑,這小子總是不走尋常路,他的套路你永遠猜不透。”
“是呢,洛一明這么一說,我倒對京劇的這期節目很感興趣了,實際上,要不是我閨蜜來,我真的提不起興趣的。”
臺下的觀眾開始議論。
而洛一明的開場,讓梅葆九先生也知道了,為何洛一明要和他談那么久。
為什么洛一明一定要自己表態支持一下新京劇。
傳統的京劇,的確存在洛一明說的這些問題。
這個問題是不可避免的。
在沒有電視,電影也很貴,相聲、快板、大鼓什么的都不夠全面的情況下,作為當時覆蓋面最廣的大眾媒體,京劇變成了承載意識形態宣傳任務的最佳載體。
幾十年前,大家聚在一起是討論京劇的,劇情啊、唱腔啊、明星啊什么的,各種花邊新聞,各種追星,圈內各種爛七八糟事兒。
跟今天是一樣一樣的。
自上而下的,大家都在推廣京劇。
無論是行政性的,還是自發性的,或者其他性質的,全民追捧的情況下,京劇在那個時代火了。
而從前的京劇,可不全是陳腐的才子佳人,它各種類型片都有。
就像是今天的電影電視,武打、刑偵、言情、戰爭、歷史、官場、驚悚,應有盡有。
那時的京劇也不都是墨守陳規的。
自己的父親梅蘭芳、還有其他名旦程硯秋、尚小云都排過現代裝束的戲,一樣受歡迎,甚至還有取材自印度民間故事的舶來品京劇。
曲調音樂也是與時俱進的。
就說楊寶忠除了京胡一絕。
當年在現代裝束的戲里還能穿西裝在臺上用小提琴伴奏,曲調也都是新創的。
自己為何后來都是穿著西裝表演。
梅葆九先生,也是想要告訴現代觀眾,他也有一個時尚觀念,他也會創新京劇。
所以,以前的聽京劇,變成了邊聽邊看。
梅葆九先生也在表演上豐富了京劇的形式。
可縱然是這樣,洛一明還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京劇的問題。
現在那些傳統劇目,表現的角色,唱腔沒有一個能讓一個現代觀眾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形成代入感。
這是可怕的。
而現今,即使是資深票友,也大多沉迷于技法,沒見幾個能對作品本身表現的人物和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
這是悲哀的。
像洛一明說的,二十幾年前,那時的人們,他們寧愿走好幾個小時的路,也要去看戲。
現在,哪里還有年輕人會做這種傻事。
他們應該只會為了和女票看場電影,在售票門口排長隊了。
時代過去了,京劇沒落了。
雖然他不想承認,但洛一明的話,是讓他不得不清醒。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在那一刻,梅葆九先生決定,就幫助洛一明在這一期節目上,提倡年輕的京劇愛好者,去探索京劇新的表演形式。
或許,這才是真的挽救京劇的唯一出路。
在全場都在議論之時,洛一明還在講著:“比起別的曲藝來,京劇可能是最不幸的那一個。”
“同樣是時代都過去了,相聲還存活在小劇場里,還存活在網絡視頻里,還能接地氣,還有好角兒、好作品。京劇呢?可能除了資深戲迷,年輕人很少看到聽到了。”
“就連春晚節目播到京劇時,可能也是大家的上廁所時間。”
洛一明果然開始細思極恐的主持了。
他一開始這樣,觀眾們就知道,這節目要升華了。
小高潮要來了!
“難道,我們的國粹藝術,我們的京劇就這樣沒落?”
“就這樣成為滄海遺珠。”
“難道我們的京劇藝術就真的代入不了年輕的我們?”
“至少……我很喜歡京劇,但我不覺得,我喜歡,你就一定會喜歡。我也不覺得,京劇是國粹,所以你明明不喜歡,還要去喜歡。”
“京劇不會死。”
“京劇會活著。”
“這一期,我們請來了在京劇表演藝術上,梅派藝術的傳人。著名的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的兒子,當代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九先生。”
“讓他給我們講一講,梅派京劇的故事,和京劇的明天。”
洛一明把他要表達的說了。
而在梅葆九大師把演講說完,洛一明就會和梅老帶來那一首新貴妃醉酒。
然后,新京劇的概念就會由梅老和自己一并提出。
這樣,新京劇就不會只是一期節目中的名詞,會被社會各界關注,從而真的引發一場風暴。
洛一明是要為京劇的創新,發展,做出一點貢獻的。
他不是玩票行為。
作為知名主持人,洛一明也覺得能夠為弘揚京劇事業,振興京劇藝術,盡一點綿薄之力,是他應該做的。
起初,梅葆九先生和洛一明的合唱,他可能只是一個合作伙伴的關系。
可洛一明前奏帶風,把傳統京劇的困境說出,梅老受到啟發后,就不得不去思考京劇的未來。
而且,如果之前是用年紀大了,折騰不動了做借口。
可洛一明的新京劇夢,讓梅葆九先生對于京劇的未來也充滿了期待。
洛一明是他的徒弟,能和自己的“愛徒”,在京劇的道路上,將京劇,將梅派藝術再次推向另一個巔峰,再能夠代入年輕觀眾們,梅葆九覺得,那又將是京劇藝術的盛世。
拿著一臺仿古留聲機登臺,梅葆九先生也是要追憶曾經歲月。
這臺留聲機,是為紀念梅蘭芳誕辰111周年而制作的全球“限量版”,總共只有399套。
這臺留聲機里有解析梅蘭芳大師錄唱片、拍電影,促進京劇藝術現代化傳播的種種探索。
梅葆九先生打算將這樣的對話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他的演講也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曾經梅派藝術的輝煌,第二部分則是洛一明給他啟發的,關于京劇的未來,新京劇破土而生的必要。
梅葆九先生開講了。
從梅蘭芳先生講起,到梅派京劇藝術的輝煌。
從父親的勤奮,一度被第一位老師認定為“老天也不賞飯吃”,但自己卻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勤奮,用功,采百家之所長成為一代大師。
到住在香江半山的時候,日人的炮彈落在床上,堅決不讓傭人過去,而讓自己的兒子去排彈,要炸也炸自己人。
還有,在日人面前,梅蘭芳大師留起胡須罷演的風骨。
梅葆九先生的演講讓大家聽得熱血沸騰。
最后,梅葆九先生說出了新京劇,說自己并不是一個守舊的人。
從小跟隨父親學習,堅持革新,包括《蝴蝶夫人》、《卡門》等國外唱片,自己都有學習。
而今,是時候,在新京劇這條路上,做一個先行者。
節目達到了錄制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