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放松后,朱由檢心中生出一個新的想法。
既然金尼閣弄出了漢語拼音,那以后來大明的所有外國人,那就全用這個作為漢語的第一級考試吧。
嗯,有這么好的機會,也讓老外們嘗嘗咱們漢語考級的滋味!
哈哈、哈哈。
想到開心處,朱由檢臉上忍不住露出笑容。
看到信王臉上重新露出了笑容,徐光啟和金尼閣四人心中總算松了口氣。
還好,信王不是那種文字的狂信者。
這樣最好,只要圖書館計劃沒受影響就好。
說實話,來投靠信王,金尼閣他們確實是迫不得已。
自南京教案以后,大明朝廷就對西方來的傳教士充滿了警惕。
徐光啟等人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讓傳教士離開澳門重新進入大明內地。
但這也是徐光啟他們所能做到的極限了。
南京教案的發生,把利瑪竇在大明打下的底子破壞殆盡。
傳教士現在所要面對的,是比才到大明時更為艱難的一個社會環境。
因為大明的統治階層,已經對傳教士私下傳教的行為非常不滿了。
這種情況下,金尼閣想在京城建立一個以西學為主的圖書館,若是沒有朱由檢這樣強力的皇族庇護,那是連想都不要想。
這也是朱由檢明明對傳教提出了那么苛刻的要求,金尼閣和湯若望還要再找上信王府來的重要原因。
因為在現階段,傳教士們除了朱由檢根本找不到更好的人選。
朱由檢心中非常清楚金尼閣他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但關于傳教,朱由檢還是堅持他自由的原則。
你有傳教的自由,則民眾必須也要有信教的自由。
這個原則,朱由檢絕不會改。
在朱由檢看來,建圖書館是建圖書館,這和傳教根本就是兩回事,大家就不要混為一談了。
你看,在這一點上金尼閣就做的很好,他就不提傳教的事情。
既然金尼閣不提這個茬,朱由檢當然也不會主動去提。
咱們還是找點高興的事提提吧。
眼珠一轉,朱由檢笑嘻嘻的夸獎金尼閣:“金先生這本千字文,編的真不錯。各個字的發音都很標準,很值得大力推行。”
沒等金尼閣臉上的笑容綻放,朱由檢就繼續說道:“孤聽金先生的說話,就非常的清楚明白。
如果你們所有人的漢語,都像金先生一樣標準,那大家溝通起來,肯定能減少很多的誤解。”
朱由檢大有深意的望了湯若望一眼,然后一本正經的說道:“孤給你們提個建議。當然,這只是孤的一個小小的建議。”
朱由檢鄭重的看著金尼閣:“你們最好以這本書為考核標準。
能準確的發出這些字的讀音,并能準確理解這些字意思的人,再允許他們與我大明民眾交流溝通。
省的因溝通不暢,造成太多不必要的矛盾,浪費大家有限的精力。”
聽完朱由檢的建議,徐光啟、金尼閣四人都陷入了沉思。
是啊,信王說的確實有道理。
傳教士在傳教過程中,確實曾因口音或對字意的誤解,與大明百姓發生過很多沖突。
這些沖突都大大阻礙了傳教的進程。
甚至南京教案的發生,也與這方面有很大的關系。
若是真按信王的提議,加大對傳教士漢語的考核,合格者才能進行傳教,這倒真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誤會。
也許信王所提的這個建議,還真是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呢。
金尼閣四人,仔細思索信王的建議后都大為動心。
而最讓金尼閣動心的,是信王話里透出意思。
信王的潛意思,是不是只要傳教士達到了信王的標準,就能讓信王放松一點傳教的條件。
這信王雖然沒有明說,可金尼閣還是決定要立即向教會匯報。
金尼閣準備建議教會立即采納信王的建議,對傳教士開展嚴格的考核。
總要讓信王殿下看到他們的誠意才是。
當然,信王建議用他編的這本小冊子作為考試標準,也是金尼閣動心的另一個理由。
教會要是真增加這樣一場漢語考試,那他金尼閣也將會隨這項考試而載入史冊。
并不是只有中國人才好名,名垂青史的誘惑,外國人也是一樣的渴望啊。
被朱由檢提議攪亂了心境的金尼閣,明顯坐不住了。
又交談片刻,金尼閣就主動向朱由檢提出了告辭。
幾人告辭出門,李之藻猛然想起一事,從門口又拐了回來。
“殿下,皇莊的各處水利工程,需要您催促一下了。”李之藻面容嚴肅的向朱由檢提出建議。
“怎么,是工地上有人故意拖延怠工,還是李先生發現工地有貪污腐化的情況?”
聽李之藻如此說,朱由檢的臉色迅速沉了下來。
錢莊今年出了事,如今水利工地也要出事?
怎么他的屬下,會腐化變質的這么快?
人家別的穿越者都是怎么組建的團隊?
怎么就那么廉潔,那么省心?
怎么人家就不出現這些狗屁倒灶破事呢?
對這一點,朱由檢是怎么都想不通。
看到信王臉色陰沉下來,李之藻知道信王誤會了,他憂心忡忡的解釋。
“殿下的水利工地沒有絲毫拖延怠工的現象,老夫也沒看到有明顯的貪腐現象。
老夫只是想提醒殿下,現在各工地需要加快些進度了。
京城地面上,今冬只下了一場雪,雪量還不夠大。
這可真不是什么好事。
開春若是再沒有幾場透雨的話,只怕會有旱災發生。”
當想起他所看到的,遍布各處皇莊的那些水利工程,李之藻憂心忡忡的臉上露出了幾分輕松。
“殿下皇莊中的水利設施,各處主體大都完成。
只剩下掃尾的那點小活,只要殿下催促一下,應該能趕在春種前完成。
只要這些灌溉設施能充分利用起來,就算開春無雨,也能確保皇莊春種無憂。
殿下,這可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啊!
還請殿下看在黎民百姓的份上,催催工程進度吧!”
李之藻悲天憫人的說道。
李之藻的這番話,聽上去很像是哪些文人常說的,為民請命的大套話。
但,當這些話,是從黑瘦蒼老,才從水利工地回來的李之藻口中說出時,那話中說服力和感染力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些實學學者,才真是大明最值得尊敬的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