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胡睹此時正站在城頭上注視著民團士兵的訓練,他們第一批招募了三萬民團士兵,幾乎都有從軍經驗,這些士兵身穿皮甲,手執長矛和弓箭。
倉庫里有五萬副兵甲,除了盔甲是比較老式的皮甲外,長矛、戰刀和弓箭都和正常士兵一樣,這些民團士兵武裝起來,隊伍整齊,喊殺聲震天,完全看不出他們是臨時招募的平民。
耶律胡睹頗為得意,他很清楚城內很多平民都曾被征召入伍,稍加訓練兵力就增加了一倍,他一下子有了六萬大軍,何懼宋軍?
這時,有士兵大喊:“籠火城的狼煙點燃了!”
籠火城是幽州城南面約三十里外的一座軍城,城中五百士兵已經全部撤回幽州城,目前只剩下十名士兵,一旦點燃狼煙,這十名士兵就會棄城而逃。
耶律胡睹也看見三柱烽煙,他輕輕嘆息一聲,“宋軍還是來了!”
一個時辰后,遠處出現了一條黑線,隨著黑線越來越近,只見旌旗招展,人馬密集,儼如烏云般鋪天蓋地,低沉的號角聲不斷吹響。
范寧率領的十萬大軍終于抵達了幽州城,隊伍在距離城池還有三里時停下,只見高高的城墻上密密麻麻站滿了士兵,一架架投石機如巨人般矗立在士兵身后,整座幽州城顯得氣勢恢宏,堅固無比,想攻破它絕非易事。
范寧催馬緩緩上前,在距離城墻還有一里時停住了步伐。
夏天的陽光格外刺眼,范寧瞇起了眼睛,搭著手簾打量城墻、城門和護城河,城墻是用燒制的大青磚砌成,嚴絲合縫,估計用鐵火雷炸也未必炸得開,而城門高達三丈,寬兩丈,應該是厚重的木門,外面包裹著鐵皮,異常堅固。
這時,范寧的目光落在護城河上,護城河很寬,至少寬達十丈,和桑干河的一條支流相連,幽州城建了一座石橋和外面聯系,高高吊橋放下來,正好落在石橋上,不過石橋橋面已經被拆除,只剩下四座石墩矗立在水中。
范寧的目光又移到水門上,一般大城都有水門,幽州城也不例外,水門高兩丈,寬一丈五尺,可容千石貨船駛入城中,水門內有暗道通往城頭,當船只駛入時,士兵就會從暗道下來,收稅或者檢查,但此時水門有三道胳膊粗的鐵柵欄阻隔,堅固程度不亞于城門。
范寧見幽州城確實難以攻打,心中嘆息一聲,調轉碼頭回來,令道:“大軍折道去璐縣。”
‘嗚——’
低沉的號角聲吹響,十萬大軍轉道向東,向五十里外的璐縣而去。
種諤率領的西路軍已經先一步抵達了璐縣,璐縣是一座大縣,城池周長有二十里,不過百姓已不足千戶,宋軍已將所有百姓從城內清理出來,將他們送往北面的懷柔縣。
宋軍開始璐縣城內拆除民房,平整土地,除了縣衙和幾座大宅外,其他房屋都不留,全部夷為平地,璐縣縣城將作為倉庫和軍衙重地,同時在城內駐扎一萬精銳士兵。
在璐縣三面的曠野里已經各自搭建了一望無際的大帳,并在大帳周圍構筑板墻,修建成三座可容二十萬軍隊的大軍營,
璐縣緊靠璐水,河道停滿了滿載糧食以及各種物資的船只,數萬民兵正在負責搬運物資進城,城內也搭建了上百座大型帳篷,專門用作倉庫,這些倉庫沒有靠城墻,而是搭建在城池中央,四周修建了一圈木柵。
軍衙也在縣城內,就是利用原來的縣衙,而旁邊一座沒有拆除的大宅則作為情報司的駐地。
此時范寧負手站在軍衙大堂上,久久凝視著眼前的幽州模型,模型為木制,約一丈長寬,是按照幽州縮小比例做成,制作得非常精巧,完全和幽州城一模一樣,連護城河、城門的比例都沒有錯。
老將種諤慢慢上前沉聲問道:“相公可有了破敵思路?”
范寧輕輕嘆口氣,“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水軍,我在考慮,能不能從水路破城?”
種諤立刻明白了范寧的意思,“相公是想利用護城河的寬闊?”
不怪范寧想到了水路,護城河寬十余丈,深達兩丈,完全可以行駛三千石的船只。
范寧點點頭,“船只可以改造成為上城通道。”
“可相公想過沒有,船只距離城墻太近,遼軍利用火油攻擊,可以輕易摧毀船只。”
范寧半晌沒有說話,這就是他最擔心的地方,護城河緊靠城墻,城頭上的士兵可以輕易將火油罐拋到大船上,只需十幾只火油罐,大船便是一片火海,確實不太現實,一時間,他竟有點無計可施。
種諤經驗很豐富,他微微笑道:“這種情況,還是先用重型投石機開路,先打一個月的空對空戰,摧毀遼軍士氣,然后再尋找機會。”
范寧也笑了起來,“城頭上也是重型投石機,我們要壓制住它,必須使用超重型投石機才行,估計今天就該運到了。”
攻城武器的組裝工場位于縣城城外西南,這里有大片空地,被木柵包圍,夜晚,四周木柵上插滿了火把,燈火通明,將組裝工場照如白晝。
組裝工場內堆滿了由拖船隊運送而來的無數攻城器械,攻城梯、云梯、攻城槌、投石機等等,其中僅投石機就有兩百架之多,不過大部分都是重型投石機,小型投石機和超重型投石機只占一小部分。
范寧期待的超重型投石機大約有二十架左右,這種超級投石機高達五丈,相當于五層樓高,拋竿達十丈,可以將百斤重物投到五百步外,每架投石機需要上百人操縱,號稱戰爭之王。
這種超級投石機是自重式拋射,也就是蹺蹺板的原理,在拋竿前端掛上數千斤的鐵錠,鐵錠從高處下墜時,便帶動后面的長竿拋射,這種平衡式結構比鉸鏈式結構簡單,不容易損壞,發射頻率也快,但唯一的麻煩就是需要大量人力像蹺蹺板一樣把另一端壓下去,一般至少要百余人。
不過宋朝發明了蒸汽機后,可以利用蒸汽機的力量取代人力,一臺蒸汽機就足夠了。
宋朝的蒸汽機在工匠的不斷改良下,越造越小,最小的蒸汽機只有五尺長寬,約六百斤重,一輛牛車便可以運走了。
空地里熱火朝天,兩百名工匠正在安裝一架超級投石機,范寧在一名軍器監官員的陪同下,查看投石機的安裝情況。
“這種超重型投石機最大難處就是拋竿制作,每根拋竿至少要做五年時間。”
范寧嚇了一跳,“怎么會要這么長時間?”
“拋竿必須用竹子來造,去南方尋找十幾丈高的大竹,每根拋竿需要五根大竹,把它們劈成竹篾,再用膠粘束,用布帶密密包緊,浸油后陰干,再用布包緊,再浸油再陰干,再用布包裹,浸泡一次就是幾個月時間,陰干也要幾個月時間,要先后浸油五次,包裹五次,這就需要五年時間,最后得到的拋竿韌勁極大,彎而不折。”
范寧想了想問道:“如果彎曲度太大,最后拋射時,會不會只高不遠,往天上射去。”
軍器監官員笑道:”確實有這種可能,這就需要不斷試驗,不斷調整,以尋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所以組裝環節非常重要,尤其組裝超重型投石機,差之毫厘,就會謬以千里,每一個細節都要完美,需要精工細作。”
“那安裝一架投石機需要多少時間?”
“按照重型投石機比較簡單,三十名工匠一夜便可安裝完畢,但安裝一架超級投石機,需要兩百名工匠安裝三天,主要麻煩在調試上。”
范寧也不細算,直接問道:“那你告訴我,安裝完成二十架超級投石機,需要多少時間?”
軍器監官員想了想道:“如果大家辛苦一點,日夜不停地組裝,我估計十天時間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