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王這身富態肉,一看就是和淮陽王一樣在太皇太后身邊養出來了。
“我來給皇嫂拜別,今日便出宮開府了,一直以來多謝皇嫂的照顧。”
豫章王雖然六七歲大了,早到了開蒙的時候,可是太皇太后一直養在身邊,也不能讓男子進后宮啊,就這么耽誤下來了。
好在太皇太后禮儀方面教的還不錯,沒被慣成無法無天的性子,就是說起話來柔聲細氣,跟個小娘子一樣,聲音也尖細。
這要是不知道的,看見真以為是個渾圓的小娘子扮的男裝。
話說的漂亮,其實真沒用她照顧什么。
這是皇帝親兄弟,太皇太后那邊都不敢怠慢了,當眼珠子似的,攏手里怕人沾上。
太皇太后也就這點愛好了,蕭皇后也沒打算和她搶,不遠不近地相處著也挺好。
本以為太皇太后剛死,哪怕出宮開府這階段也是在她這邊照顧著,再怎么樣她是后宮之主,說小叔子避嫌就為時過早了他才那么大點兒的年紀,雖說看著夠大的。
但皇帝一聲不吭,都沒和她招呼一聲,蕭皇后心里就犯嘀咕了。
太皇太后的死,初時她還以為是永平帝下的手。先是親兒子的死,再然后是褚貴妃那邊,她以為自己上的眼藥已經夠了,永平帝也是心急的不行,居然趁著天下大亂的勁兒把太皇太后給不動聲色的料理了。
蕭皇后以為自己是看破了永平帝。
結果,豫章王這么一出宮,讓她警醒了。
莫非并不是永平帝下的手,而是永平帝疑心上了她?
不怪蕭皇后多心,這些天給太皇太后守孝,永平帝就對她不冷不熱的,初時她并沒有多想,可是臨時來了豫章王這一出,就不由得她不多想了。
“皇嫂?我就是和皇嫂打聲招呼,這便走了。”豫章王柔聲道。
蕭皇后回過神:
“你先坐著,想是皇上這些天為皇祖母心傷,也沒與我交待,你說你才這么小便出宮早得著消息我還能多準備準備,如今倒是令我措手不及。”
“多謝皇嫂,這些天何止皇兄,皇嫂也是忙前忙后,還要管著后宮事物,頗多勞累。跟在我身邊的宮女太監和嬤嬤都是自小伺候我的,多得皇兄體恤,也都讓我帶出宮去。另外開府事宜都交待給了禮部,我好歹也是皇兄的親兄弟,不至于有人敢怠慢了我,多勞皇嫂操心。”
不愧是太皇太后身邊長大的,這話說的人心里熨貼。
“可你畢竟年幼,若在宮里我還能照拂一二,你出了宮去倒叫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了。你皇兄處理政務事忙,以后但凡有什么需要的,你盡管和皇嫂說。你且等著,”蕭皇后轉頭吩咐大宮女去準備,她自己才又坐著與豫章王聊了會。
從日常生活習慣到開府的諸多事宜,她在宮外知曉的也都稍稍提了些,無非是沒話找話,顯示關心而已。
豫章王都不曾想到蕭皇后是這么多話的一個人,以前看著挺端莊挺話少的
人丑話還多,不能忍。
他在太皇太后宮里日常對著的那位老太太都是頂級美人,更不要說他親兄長和親姐,一個賽一個的漂亮,他好歹占個白啊。
連臨走時蕭皇后送他小半車的貴重禮物,也只能彌補他心靈受到的小小創傷。
皇兄高高在上是皇帝又怎么樣,還不是娶了個丑女。
豫章王摸摸臉蛋,終于能出宮去了,以后天高海闊任他浪了!
只要他不學著淮陽王犯他兄長的忌諱,應該就能活命吧。
雖說豫章王只有六歲,可這些皇室忌諱也是懂的,沒少聽小太監跟他說外邊那些事,他有理由懷疑那是皇兄派在他身邊日常洗他腦的。
只要以后吃喝那啥賭,樣樣都精,文德武功樣樣不通,他能快快樂樂地活到死。
蕭皇后哪里知曉豫章王小小年紀,心機已經深到會謀算的時候了,她一心想要跟永平帝陳情。
永平帝是個被害妄想癥,他不會因為她向太皇太后下手對她有多憎恨,倒是很可能會防備著她,怕她有一天會向他下手。
就像庶人王氏對玉衡帝下手一樣。
就是話題怎么開是個問題,只要這話一提難免會令人有種此地無銀的感覺。但又不能不說,不說,永平帝不能把自己憋死,但很可能最后把她給憋死。
“能是誰?”蕭皇后不得不有此一問。
本來她就覺得太皇太后死的蹊蹺,活蹦亂跳的一個人,身子比她看著都好,可能她死太皇太后都還健在。
以前當是永平帝下的手,可是如果排除永平帝呢。
蕭皇后覺得后背都涼了,小陰風嗖嗖的打著旋地往上卷。
事實上自打謝顯往宮里給她遞了話,阻止了她入套之后,她就自省了,仗著皇帝當下的信任似乎自以為高竿。她過高的估計了自己,低估了旁人。
而現在太皇太后的死,終于讓她稍稍能夠體會一下被害妄想癥的深度患者永平帝的心態。
不知背地里的是誰,不知那人何時,以什么樣的手段下手。
就好像一把刀懸在腦瓜頂,但什么時候落下來卻沒人提前告知。
謝顯嗎?
蕭皇后直覺地搖頭,太皇太后的死于誰都有好處,于謝顯卻未見得。
而且,從謝顯日常行事來看,也不像這么在陰暗處齷蹉行為的。
“皇上在哪兒?”蕭皇后突然問。
桂枝懵了,這等窺探帝蹤的事,皇后是想讓她親自去?
“剛過了辰時,朝會或許還未結束”
蕭皇后沉吟道:“你去盯著點兒算了,準備一下,半個時辰后咱們去壽康宮。”
太皇太后便停靈在那里,這幾日永平帝退了朝便去做他的孝子賢孫,今日估計也少不得要去。與其鄭重其事去太極殿,不如就在壽康宮將這事兒了了。
荊州的局勢在八月初的時候有了轉機。
在北吳攻陷了南陽郡之后,蕭司空分兵兩路自己和蕭寶樹帶著五萬精兵與駐守新野郡的一萬兵將對抗北吳十萬兵馬,僵持月余,始終令北吳大軍不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