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了崔家的使命,踏進了洛陽的那一天,崔貴妃就再也沒有一日的安寧。
她從來沒有睡得踏實過,那時怕自己死,后來又怕兒子被害了。
每年無論寒冬臘月還是夏日炎炎,她都十分的畏寒,“那種感覺,大嫂懂嗎?”
大謝氏吞了口唾沫,說不出話來。
“大嫂舍不得四郎,可大嫂還有六郎與七郎,還有我大哥,還有整個崔家。”
“現如今,大嫂要怎么做呢?”崔貴妃伸手捂著胸,笑了起來,她伸手壓鬢,一支花釵卻被碰得歪斜。
她伸手摸索著,取了下來,又重新簪了上去:“說來也是有緣。當日的阿沅曾在此處,與大嫂這會兒的神情一模一樣。我算算時間,都已經過去六七年了。”
大謝氏額頭的細密汗珠匯聚在一起,滑落進她眼中,沾脂粉,整得她眼睛生疼。
崔貴妃低聲的笑了起來,神情復雜。
當年的她在這蓬萊閣中,親眼看著謝氏掙扎著做出選擇。
誰曾想過,多年以后,興許是個報應,她在家族與兒子之間,也仍在掙扎之下,逼迫著謝氏嫡親的姐姐,也在這蓬萊閣中,再次做出選擇來。
“大嫂覺得,緣份是不是十分的奇妙。”
大謝氏臉上汗珠更密,流淌下來,沾了胭脂,呈粉紅色澤,她卻沒有拿帕子去擦臉:“您何必這樣逼迫我?”
做了這個決定的,并不是她,而是崔家,是崔家上下。
崔貴妃不為所動,大謝氏的臉上漸漸失了血色。
她心疼兒子,可也做不來搖尾乞憐的事,哪怕此時心中滴血。
崔貴妃微笑著看大謝氏,沒有說話。
“大嫂送的《靈山新雨圖》,我十分喜歡,昨夜賞得舍不得閉眼,實在是乏得很了。”崔貴妃揮了一下手,大謝氏緊抿著唇,從地上站起了身來。
她明明心痛已極,可卻背挺得筆直,從袖口中拿出一方帕子,緩緩擦了擦臉,才忍了心中感受告退。
崔貴妃讓清容送她出去,靜姑看著大謝氏,便說道:
“娘娘,您這樣做,便再無退路了。”
這些年來,崔貴妃一步一步走到如今,養大兩個皇子有多不容易,靜姑是看在眼里的。
嘉安帝對她沒有多少寵,如今來蓬萊閣也不過是略坐一坐。
現今宮中后位懸空,若崔貴妃想要更進一步,需要仰仗崔家的地方還多。
可若是將崔四郎強拘在洛陽,便是開罪了崔家。
崔貴妃忍不住閉了閉眼睛,笑容有些凄涼:
“我也是身不由已。有些事情,追兒都懂了,崔家卻總是不懂。”她擰著秀眉,苦笑了兩聲:“興許是懂了,卻仍只是不甘,所以才越發急切。”
靜姑眉頭皺了皺,又問道:
“會不會是王妃從中周旋的緣故?”
秦王至今府后只得王妃,而圖謀大事。
崔貴妃與傅明華關系不差,又從未插手過兒子后院之中,興許是崔家的舉動,觸了傅明華逆鱗,才使她心中不快,言語之間使燕追送《靈山新雨圖》進宮?
靜姑的話,讓崔貴妃側頭看了她一眼,她心中一凜,崔貴妃則是又將頭轉開了。
“實則奴婢覺得,給大太太一個警告便算了,沒有必要將四郎君拘在洛陽之中。”
“我不拘,讓追兒來嗎?”
崔貴妃淡淡一笑:“我知道你心系崔家,可是自皇上廢除中正九品制后,難道你還不懂?”
“世家以何立足?”
靜姑啞口無言。
“以人才。先魏晉時期,朝堂之中,世家力量強大,足以左右朝政。”崔貴妃嘆了口氣,“那時謝家振臂一呼,天下文人學士,高官士爵無不順從。”就是皇帝也惹不起眾怒,得要退步。
“可現如今呢?”
皇帝已經不再需要人才自世家里出,朝堂官員雖仍大半與謝家關系親近,可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世家終有一日要遭淘汰在這科舉制的發展之中。
對于燕追來說,崔氏當初為他所做的一切,是因為崔家是臣,而他是君。
為君之道,他可以施恩,卻絕不能允許崔家挾恩求報答的。
崔家送女兒的舉動,當初先帝在時,大唐只不過是初立,嘉安帝愿意妥協,燕追卻性格強勢,必不愿受人左右。
“我生的兒子,我心中清楚。”崔貴妃嘆了口氣,“他愛元娘,興許是怕她傷心,也不愿與她生疏,但這件事情,他絕對不是會受婦人左右,無論他有多喜歡。”
哪怕就是傅明華清楚局勢,默認此事,燕追也定是絕不肯妥協的。
“若他會受婦人左右,還有如今的事?”
大謝氏壓根兒就不會自作主張,怕是會來尋她辦妥此事了。
崔貴妃輕聲的笑,這才是她覺得十分諷刺的地方。
怕是大謝氏心中早就已經料到了這個結果,只是為了崔家,為了世族,她仍是如此義無反顧。
“追兒不會受十二娘。”除了他自己不愿受崔氏所挾持之外,他還要讓嘉安帝看到,他不會因為母親,而受外族所影響的決心。
他要讓嘉安帝看到,他與燕信不同之處。
燕信身邊的各式美人兒,大多與容涂英有或多或少的關系,要么也是與四皇子一黨有些牽涉。
初時一看,燕信如此一做,自是籠絡人心,可卻失了圣心。但燕追卻是失了人心,冷了崔氏,卻獨得了圣心。
她的兒子,將事情考慮得面面俱到,崔貴妃笑著問靜姑:
“你說我怎么幫崔家呢?萬事難周全。”
燕追在讓她做選擇。
靜姑明白過來,也是臉色微白,只是想著崔貴妃此時心痛如絞的心情,手心手背都是肉。
兒子是她的骨肉,崔家亦有她的父母。
“只是如此一來,便苦了您了。還有那……”
她是想說中宮之位,崔貴妃卻抬了手,止住了她的話,幽幽的嘆了口氣。
晌午之后,宮里來了人,說是崔貴妃請傅明華進宮去取已經賞完的《靈山新雨圖》,碧藍有些惴惴不安,問傅明華:“娘娘會不會遷怒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