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報上的遼東可汗妃妃并非聰明的女子,永樂侯著實高看她了。”
朝臣還是想繼續爭取一番,印證他們這種飽學之士,絕不會似顧四爺不學無術的紈绔,還能被女人給騙了?
在他們眼中只有女人依附聽話的份。
男人的尊嚴不準許被踐踏玷污。
顧四爺嘲諷道:“爺寧可想得多一些,也不愿意留下隱患,斷送陛下的大好局面,本來可以一舉蕩平解決所有問題的機會,為何錯過?只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東西,才屬于自己,讓遼東繼續掌握在蠻夷手中,爺沒有安全感,直接碾壓過去,踩到他們無法翻身,爺才高興呢。”
“陛下,您可不能給后人留下隱患,早日徹底占據遼東,您也可以繼續對外擴張,顧瑾說過,中原之外有不少國家呢,中原文明當廣播四方,您該是他們的皇帝。”
女婿陸侯爺要征伐遼東,兒子顧瑾有意擴張掠奪海外的金銀等財物。
顧四爺太難了。
總不能不幫女婿同兒子吧。
他只能發揮自己的嘴皮子優勢,同反戰的朝臣們爭論一二。
至于被他夸大能力的可汗妃?
只要能達到目的,顧四爺不介意把蠻夷婆子捧高高。
他知隆慶帝對陸皇后的心結,更知道因為隆慶帝拿不準陸皇后,隆慶帝對有本事的女人都存有戒心的。
如今隆慶帝連才女都不大喜歡了,只愛單純的傻白甜。
隆慶帝就是不愿意再費盡心思去琢磨有趣的女人靈魂。
聽話的,單純的,解決舒緩他欲望的女人才是最適合他的。
至于母親不聰明,兒女不大聰明這事……隆慶帝自覺兒女們也足夠用了。
何況小皇子若是隨了生母不聰明,對隆慶帝而言,這反而是好事。
不聰明的皇子可以享受一輩子榮華富貴。
隆慶帝開口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朕對遼東用兵從未想過半途而廢。”
“陛下倘若堅持,臣擔心遼東那邊魚死網破,傷亡太大。”
“遼東可汗沒有被擒拿,一旦錚兒興兵,就不會魚死網破了?”
“可是明明就有……懷柔手段為何不用?”
“因為你說得那些手段解決不了根本的隱患,朕征伐遼東之心從未變過。”
隆慶帝征討遼東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找到秘寶。
甚至比完成太祖遺愿更重要。
不對,求得長生本來就是太祖真正的遺愿。
隆慶帝怎么會輕易放棄?
他可是皇帝啊,再多當五十年的皇帝,不好嗎?
倘若有機會長生不死,隆慶帝付出任何代價都愿意的。
沒有一個皇帝不求長生的。
此時,他完全忘記傳位給陸錚的念頭。
他能長生,還要太子做甚?
當然他會對陸錚好,只是皇位……等他死了再說。
“朕無需聽你們的,你們按照朕的命令行事即可,誰再敢阻止錚兒征伐遼東,朕要了誰的腦袋。”
“臣……遵旨。”
朝臣默默嘆了一口氣,只能認命了。
何大人眼珠一轉,“陛下,臣以為倒是可以做出同遼東談判的架勢,攻其不備,許是能有意外的收獲。”
“陸侯爺借著這次永樂侯抓住遼東可汗的機會,他徹查京師重地,找出許多的間諜,糧草等戰前準備大多已經完成,臣以為完全可以佯裝停下準備,一心同遼東談判,只要做得周密,應該不會讓遼東那邊發覺。”
“臣贊同何大人的建議,不過要做到外松內緊,被裝著,裝著,沒騙住遼東,反而把好不容易鼓動起來的戰意弄沒了。”
顧四爺嘴角勾起,“那樣的話可就成了笑話,得被遼東人笑死,沒達到目的不說,反而惹了一身麻煩,付出的代價可能更大。”
“應該不會……”
“何大人,遼東的探子雖然被抓走不少,但是朝臣中到底有多少人真正支持陸侯爺征討遼東?總是以德服人的人,永遠都不明白刀劍放到脖頸上才能徹底讓人臣服。”
“用兵不是一直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臣相信陸侯爺指揮戰爭能力,可是不信時不時都會拖后腿的朝臣們。”
“準備的事就不讓他們插手!”
隆慶帝眸子深沉,顧湛變聰明了,竟是找到了破綻漏洞,著實難得。
“臣建議繼續在民間宣揚同遼東的仇恨,讓百姓們深刻了解此戰是為民族之戰。”
顧四爺輕聲說道:“但凡這次隨陸侯爺出征的將士,全部關在駐地,嚴謹談判的消息傳進去,還可以讓人鼓動他們士氣,反正陛下的銀子放著給官員們借走,還不如給將士們當賞銀,攻下遼東,陛下賞出去的銀子都能賺回來,臣聽陸侯爺說過,打勝仗最賺錢了,這些年遼東積累可是不少,而且當初蠻夷在中原肆虐時,搶走的金銀同樣不少,臣不信搬去遼東的銀子都花光了。”
隆慶帝眸子變了變,何大人抿了抿嘴唇,佩服道:“永樂侯該在朝廷上做官的,太會賺銀子了。”
“臣不要。”顧四爺搖頭道:“做官多累啊,臣動動嘴就好,陛下想聽就聽,不想聽就當臣發癔癥了。”
顧四爺狠狠瞪了何大人一眼,小聲嘀咕:“爺對你女兒挺好吧,你怎么能害爺呢,做官哪有吃喝玩樂舒服?”
“陛下保證臣一世永樂的。”
顧四爺拽了拽隆慶帝的衣袖,“做官掌權,臣不快樂。”
隆慶帝甩開顧四爺的手,按著發脹的腦袋,“朕不會讓你出仕做官的,朕還不想弄得天下大亂,你……有今日的名聲不容易,別讓當官掌權給毀了。”
“就是嘛,別讓做官影響臣的吃喝玩樂。”
顧四爺瞇起眼眸,幸福說道:“像現在多好,臣想說什么都成,想指著其余朝臣罵,也沒問題,一旦進入官場,臣就不敢說話了,還得被上官管得死死的,說多了,一句冒犯上官就能讓臣難受。”
何大人尷尬咳嗽兩聲,“您就是做官也沒人敢說您冒犯上官。”
隆慶帝微微頷首贊同,“不過顧湛還是在朕身邊,給朕解悶最適合他,朕有許多臣子,卻只有一個顧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