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起小小的緋聞發展到整個行業內部的爭權奪利,誰能夠想到“侏羅紀世界”這部作品居然點燃了如此多爆點?
峰回路轉、盤根錯節、跌宕起伏的事情發展過程,甚至就連社交網絡之上的熱烈討論都還沒有來得及蔓延開來,諸多“福爾摩斯”們也還沒有來得及發揮自己的破案能力,然后事情就已經再出現了最新狀態,以至于網絡上最經常出現的吐槽就是,“更新一下消息吧,你的分析都錯了,現在的情況又不一樣了。”
所有人都瞠目結舌地注視著這一切,就如同正在追蹤著哥倫比亞的八點檔肥皂劇,明知道狗血得不行,卻欲罷不能,似乎所有事情與藍禮掛鉤之后,情況總是容易脫離掌控,結果也總是容易擺脫軌道,這是為什么?
TMZ網站負責爆料,而“紐約客”則負責探討,其中,后者提出了一個非常非常有趣的論調,“藍禮到底做錯了什么?”
對,“做錯事”,這就是“紐約客”的觀點。
在這篇文章中,“紐約客”深入分析了藍禮與好萊塢高層之間的不可調和矛盾。因為藍禮只是想要專心演技,成為一名純碎的演員,而拒絕在權力斗爭和利益爭端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現實情況卻事與愿違,藍禮的實力、影響力和號召力都足以撬動權力架構了,這也就意味著,即使藍禮想要置身事外,權力高層也必然逼迫藍禮做出選擇——要么加入他們要么遭遇毀滅。
如此場景是否有些耳熟?
瑞士,世界大戰時期的瑞士。瑞士作為中立國,獨善其身、置身事外,但隱藏在表面的平和背后,卻是多方博弈權衡之后的結果,現在藍禮也希望成為“瑞士”,但好萊塢不是歐洲,2014年也不是二十世紀初,情況終究還是不太相同。
“這就是華爾街資本對藝術創作的本質: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專心致志投身藝術的藍禮,而是一個招財進寶創造利益的搖錢樹。得不到,他們寧愿毀掉,否則對手就可能要得利了。”
誠然,“紐約客”的文章分析并不全面也不完全正確,他們忽略了許多方方面面的問題,特別是西西弗斯影業的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提供了另外一個視角,讓事件內涵呈現出了而更加豐富也更加多樣的解讀方式。
在此之前,雖然人人都知道藍禮“樹大招風”,年初頒獎季的負面言論就是最好證明,現在回首看起來似乎是荒謬至極,可是在年初時分卻是真實存在的;但人們卻始終無法得知,藍禮的光環所找來的嫉恨和報復是如此惡劣又如此可怕,甚至不惜摧毀藍禮的名望。
對于普通觀眾來說,他們可能知道“利益至上”,但他們無法了解為了爭奪利益的所作所為,更加無法了解藍禮和托馬斯所爭奪的利益與權力到底多么龐大多么錯雜,就連妮娜這樣的業內人士都不見得能夠完全說明白,又何況是普通觀眾呢?
所以,此時他們看到了藍禮的遭遇和精力,腦海里唯一的想法就是:為什么無辜的藍禮就要遭受如此待遇呢?為什么那些滿腦子銅臭味的商人們就不能讓藍禮好好拍戲呢?為什么他們就不能好好珍惜藍禮的表演才華呢?
這個話題在雅虎社區興起之后,漸漸朝著推特、臉書、照片墻等各大社交網絡平臺蔓延,“白蘭度狂熱”再次手繪了一張藍禮抱著吉他單獨引吭高歌的素描,那是來自“夢回煤油燈酒吧”演唱會的開場瞬間,她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藍禮的初衷也是唯一念想:
“我只是想要表演而已。”
事情發展到這里,明顯已經失去了控制,并且改變了味道——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好萊塢或者東西兩岸藝術創作者和愛好者們對華爾街的抗議,整個發展態勢有股奔雷之勢,不可阻擋!
隨后,環球影業方面率先做出了反應,官方表示了立場,一定會徹查“侏羅紀世界”劇組內部的相關事宜,為了確保電影能夠順利拍攝完成,藍禮將成為拍攝現場話語權最大的制片人,而其他無關緊要的制片人都將離開拍攝現場,盡可能地避免干涉劇組工作。
顯而易見,環球影業站在了藍禮這一邊——又或者說,站在了華爾街的對立面,與整個網絡的輿論趨勢保持了一致。
緊接著藍禮也公開表示,“我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能夠順順利利地完成這部電影的拍攝。’侏羅紀公園’系列是我兒時最大的幻想之一,我加盟重啟項目,不是為了毀掉它,而是真心希望它能夠再次感染一代觀眾。我會全力配合科林完成拍攝工作。”
藍禮沒有大包大攬,而是主動把話語權和控制權交給了導演科林特雷沃羅,再次重申了自己的演員立場。
最后則是“侏羅紀世界”劇組內部的一系列人事變動,環球影業方面展現出了罕見的決斷,干脆利落地把所有事情都處理完畢,以最誠懇也最果斷的姿態把關于劇組的毒瘤全部割掉,至少關于“侏羅紀世界”負面新聞的相關枝枝椏椏就這樣全部都煙消云散了。最重要的是,那位所謂的高層管理人員也沒有再做出什么后續反抗動作,似乎就這樣束手就擒了。
盡管社交網絡之上對華爾街的抗議依舊在蔓延著,但“侏羅紀世界”劇組卻以秋風掃落葉的姿態把所有事情都塵埃落定。
從前期的循序漸進到中期的快速發展再到后期的連續轉折,最后進入結局的時候卻以提速了十倍二十倍的方式,快刀斬亂麻地把所有事情都一股腦地平息了下來,一刀切的方式著實太過干凈也太過快速,反而讓人產生了一種頭重腳輕的嚴重失落感,方方面面都透露出一種……詭異。
一般來說,劇組內訌是最為棘手的問題,即使有著雷霆手段卻也不見得能夠干脆利落、直截了當地把所有后續全部連根拔起,相反,因為人心的不可控,那些內訌反而會連綿不絕地持續蔓延下去,就如同看不見的跳蚤般,時時刻刻地騷擾著劇組。
但“侏羅紀世界”卻是一個例外,整個事件從發展到結束,前前后后也就不到兩周時間,尤其是最后處理階段只花費了兩天時間,橫掃千軍、一瀉千里的處理方式爆發出了一種雷霆聲勢,而后就全部平息下來,似乎什么事情都不曾發生過一般,這就有些駭人了。
至少,站在局外人角度來看,的確是如此;而局內人的視角也沒有太多變化,唯一的區別可能就在于:
結尾的收拾殘局遠遠稱不上是“秋風掃落葉”,托馬斯圖爾也不能說是束手就擒——
整個事件的唯一合理解釋就是,托馬斯圖爾這一次真正地棋逢對手,而且還在雙方的首次正面博弈之中完敗,不僅僅是落于下風而已,而是被對手殺了一個措手不及,徹底慘敗。托馬斯不是不想反駁,而是他的后院開始起火了,他現在已經焦頭爛額,根本沒有時間顧慮火奴魯魯的事情,只能迅速返回北美大陸。
首當其沖的是朗霍華德的出手。
其實霍華德是一個老好人,在業內總是以好脾氣好態度聞名,很少很少與人為敵,即使遇到真正的麻煩,他也很少會劍拔弩張地把事情鬧起來;這樣的軟脾氣導致了不少項目都出現了偏差,因為大牌演員或者大牌制作人而改變了初衷,導致霍華德沒有能夠按照自己的預期打造項目,反而因為外行人的指手畫腳而不倫不類,但沒有人可以否認,霍華德的人緣是真的非常好。
但這次托馬斯是真的惹惱了霍華德。
聽聞托馬斯試圖利用布萊絲炒作緋聞的事情后,霍華德親自確認了事情,這才得知,在藍禮明確拒絕的情況下,托馬斯依舊不管不顧地強迫中獎,如果不是藍禮挺身而出,遮擋了大部分的攻擊火力,只怕這次布萊絲就要成為千夫所指的目標了——藍禮這樣的超級大偶像,他的緋聞對象可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霍華德對托馬斯的惡劣行為以及缺乏誠信的姿態都非常反感,他難得一見地給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打了電話,希望史蒂文能夠把這件事處理妥當,千萬不要影響到布萊絲的職業生涯。這是霍華德以前絕對不會做的事,但現在既然已經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他也就沒有停手的打算了。
霍華德通過自己的人脈向諸多老友們表達了強烈不滿,并且明確表示,以后托馬斯參與的項目他都一律不會接手。
如果僅僅只是如此,霍華德的影響力似乎也遠遠不夠,但隨后,他做了一個舉動,就足以讓托馬斯嚇出一身冷汗了:
霍華德舉辦了一場私人派對,而邀請對象赫然是華爾街的頂級金融人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