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歪著頭,打量了荀彧一會,無聲地笑了起來。“令君有何異議,不妨直言。”
荀彧拱了拱手。“陛下言重了。計是好計,只是未免被動。兵法云:以我之不可勝,待敵之可勝。若孫策輕敵自驕,兩路出擊,自取滅亡,朝廷自然可坐收其利。可若是孫策不輕敵,而是先穩住青徐,再圖時取呢?”
“令君是說,即使袁譚有攻取幽州的可能,孫策也未必會爭于搶占幽州?”
“陛下,袁譚本是孫策的俘虜,他為何放袁譚回去,只是為了那三千金嗎?孫策是欠了不少債,但他并非沒有錢,否則他不會一下子答應楊彪三萬金了。之所以欠債是因為他不肯橫征暴斂,竭澤而魚,他要放水養魚,牟取遠利。他雖然年輕,卻是一個目光長遠,不貪圖眼前小利的沉穩之人。”
天子有點明白過來了。“令君說得有理,孫策若想牽制袁譚,并不一定需要跨海攻擊幽州,他只要在青州發起攻擊,就可以讓袁譚難以兼顧了。”他頓了頓,隨即又道:“難道孫策要防的是劉備?這……這怎么可能,難道幽州這場變故是他……”
荀彧向天子投去贊許的目光,又搖了搖頭。“陛下,千里之外遙制幽州,孫策還沒有這么大的本事,這個結果未必就在他的預料之中。但劉備為人狡猾,數易其主還能全身而退,生存能力非等閑可比。這樣的人在亂世中更容易生存,如果幽州大亂,他活下來的機會的確會大一些。孫策善識人,常常能于草莽中識俊才,他與劉備相處數月,不會看不出這一點。”
天子一聲輕嘆,欲言又止。他重新考量了一番劉曄的計劃,也覺得有點被動了。就像荀彧所說,有五州為家底,即使遭受一些挫折,孫策最多也是傷元氣,卻不至于一蹶不振。將成功寄希望于孫策的犯錯并不穩妥,如果孫策不犯錯,或者他萬一賭贏了呢?到時候再談判,孫策真未必理他。
“令君,難道放棄這樣的機會,立刻答應孫策封王嗎?”
“那倒不至于。陛下可以一步步來,撿那些不甚緊要的先做,封王還是封公則可以稍后再說。比如孫堅的交州牧,袁紹的罪名,這些事都可以先辦了。長公主的婚約,也可以先答應下來,慢慢操作,如此,孫策知道陛下的誠意,也能理解封王的難處。若他被封王誘惑,跨海攻擊,則陛下可坐觀其變,勝則封王,兌現承諾,若是戰敗,諒他自己也無顏再提。”
天子琢磨了一番,贊道:“果然還是令君老謀,全無遺漏。凡事若能兼聽二位令君所言,可無大過。”
荀彧隨即又建議天子召開一次朝會,聚集眾臣討論相關的題目。正月即將結束,召開一次朝會,也是宣布朝廷正式開始辦事。涼州不斷傳來消息,接受聯姻的世家、部落越來越多,很快就會有人進入關中。涼州人還好說,畢竟都是漢人,羌胡部落容易引起非議,事先要統一意見,以免發生不愉快的事。涼州世家大量入朝,關東籍的老臣受到威脅,他們的態度也許會有所松動,這時候宣布袁紹的罪狀比較合適。
天子一一聽取,又召劉曄來商議。考慮到這件事關系重大,荀彧又提議調皇甫嵩回長安,主持關中軍務,并主持比武大會。司空趙溫滯留南陽,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荀彧舉薦涼州從事楊阜為司空掾,代理司空府的日常事務。
二月初一,百官朝會,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在新入朝的涼州籍官員支持下,天子順利通過了決議,確定袁紹的矯詔罪成立,剝奪爵位,赦免了袁譚,但罷免冀州牧之職,改為冀州刺史。郭異、賀純等人也一一發落,郭異被斬首,賀純等人被貶謫禁錮,終身不得出仕。
這些當然都是做做樣子,袁紹已經死了,朝廷也不可能派人去冀州剝棺戮尸。王允以太傅之位身故,朝廷也只是口頭是上申斥了幾句,并沒有奪去其死后哀榮。他的兒子王蓋等人象征性的罷了官,用不了多久又能起復。
但關東籍老臣的境遇變得尷尬起來。他們大多與袁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今形勢窘迫,自然沒有底氣阻攔天子的改革,就算想回鄉也不太可能。一來孫策對世家苛刻,二來孫策不喜歡用老臣,三來他們與袁紹有關,與孫策對立,回家也只能閉門讀書,說不定還要影響子孫出仕。想來想去,除了幾個人致仕之外,大部分都留在長安,無可奈何的做個忠臣,寄希望于天子成功,還可以做個中興之臣。
天子也沒有完全放棄他們,相應了調整了職務,讓他們做一些清閑的官,等著年老致仕。
與此同時,一大批涼州籍的官員進入朝廷,帶來了一股清冷勁冽的風氣,其中以新任司空掾楊阜最為突出,他在朝議中與一群老臣激烈辯論,反駁他們對涼州人的歧視,并力證引涼州世家入關中是天子圣明的舉措,是大漢中興的希望所在。
他很憤怒的指出,涼州羌亂的起源就是關東籍官員不體恤涼州漢羌百姓的艱苦,橫征暴斂,官逼民反,也正是關東人對關西人的歧視讓涼州羌亂越演越烈,如果大廈將傾,這些人不能力挽狂瀾,只會引經據典,說些空話,應該讓他們都趕出朝廷,選派熟悉涼州風土人情的官員治理涼州。
楊阜的咄咄逼人讓那些老臣無法對敵,一戰成名。就連對他有些排斥的韓遂、馬騰都不得不承認他是個人才,不愧涼州俊杰。
楊阜等人的入朝為天子遷涼州漢羌百姓移居關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司空府又負責水土之事,趙溫不在,楊阜就是實際上的司空。朝會過后,他立刻奔赴各地,丈量土地,規劃屯田,準備春耕。
與中原相比,關中荒蕪已久,可是和苦寒的涼州相比,關中簡直是一片樂土,到處都是肥沃的土地,看到這么多土地拋荒,那些搶先一步與朝廷聯姻的涼州世家簡直開心瘋了。以前限于朝廷法令,涼州人無法內遷,就連涼州三明之一的名將張奐想把家從敦煌遷到弘農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如今只要支持天子就可以遷到關中定居,對他們來說,這簡直是從天而降的福祉。
消息傳回涼州,整個涼州都騷動起來。
與此同時,天子命人找到袁隗、袁基等人的埋骨處,重新收斂,派太常祭祀,然后裝進五十多口棺材,命人送往汝南安葬。
緊接著,天子下詔改元,年號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