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笑瞇瞇地看著楊奇,一言不發。有侍女送上茶水和果品。楊修拿起一只橘子,不緊不慢地剝開皮,又撿凈橘絡,掰成一瓣瓣的,送到楊奇面前。
“伯父嘗嘗,長沙的橘子,很甜的。”
楊奇被楊修看得不安,聽得此言,順勢接過橘子,塞了一瓣口中,果然很甜,不禁連連點頭。“這是最好的長沙甜橘啊,我以前吃過一次。”
“伯父如果喜歡,回頭帶一簍走,順便也讓德明兄(楊亮)嘗嘗。朝廷那幾筐橘子他估計分不到兩只。”
楊奇臉色微沉,眼神也變得凌厲起來。他壓制著怒火,強笑了兩聲。“德祖不愧是大將軍長史,朝廷的貢品只有幾筐,你倒是隨便吃。”
楊修慢幽幽地說道:“今年雨水少,長沙橘子大豐收,荊州普通百姓也能吃得起橘子。原本是打算就近運往關中售賣的,但是關中設關禁,稅收奇高,一筐橘子運中關中只剩下半筐了。商人無利可圖,干脆裝船運往揚州。一來揚州稅輕,做小本生意的根本不收稅;二來出海的人喜歡這橘子,價格賣得高。伯父,不是大將軍不愿意讓關中百姓品嘗這橘子的甘甜,是朝廷攔著,我們有什么辦法?”
楊奇聽出了楊修的言外之意,不禁臉熱,只得低頭吃橘子,只是原本的甘甜現在卻有些酸澀。
楊修云淡風輕,繼續拉家常。“聽說伯父立精舍,教導子弟,都教些什么學問?”
聽得楊修先是無留客之意,現在又岔開話題,楊奇心中明白,楊修這是讓他不要管這事。他其實也不想管,但詔書送到弘農,他不得不走一趟,如今碰了楊修一個不軟不硬的釘子,著實有些后悔。早知如此,還是不接這詔書的好。可是人到了這里,總不能空手而歸。
“自然是我楊家家傳的學問。德祖可有什么好的建議,也讓我長長見識?”
“不敢,伯父這么說,讓我怎么承受得起。不過,我這兒有一部書倒是可以讓伯父過過目,或許能有所見教。”楊修拍拍手,命人取來楊彪所著的官制史稿,推到楊奇面前。“這是黃公琰與父親合著的官制演變史稿,還沒有定稿,伯父如果有什么意見,可以直接寫信到太湖,與他們商榷。”
楊奇本來有質問楊修之意,是想討論一下楊修的那幾篇文章,不料楊修拿出這么一部書稿,還是楊彪與黃琬合著的,倒不敢大意。他在楊修面前是長輩,在楊彪和黃琬面前除了年齒稍長之外,學問、道德都沒什么值得驕傲之處,他倆合著的大作,他自然不敢輕視,更不能在未讀之前就信口評價。
只是又被楊修頂了一句,這心情實在好不起來。
“黃公和令尊的大作,我自然是要拜讀的。不過,我今天來,主要還是想談談你的那幾篇文章。”
“伯父登門指教,小子受寵若驚。不過……”楊修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過幾絲狡黠。“伯父在教訓我之前,我斗膽問一句,你真的知道我們要討論什么嗎?”
楊奇有些惱羞成怒。“不就是吳王和他的新政嗎?”
“伯父所言正是,我們要討論的是吳王和他的新政。那你了解吳王嗎?了解吳王的新政嗎?你知道朝廷為什么對吳王如此忌憚?為什么他們效仿吳王的新政卻畫虎不成嗎?你知道為什么朝中那么大臣不來與我辯論,偏偏不遠千里,勞煩你走一趟嗎?”
楊奇被楊修一連串的問題問得啞口無言,不知道先回答哪一個,但他聽懂了楊修的最后一個問題。朝中那么多大臣,天子信任的少壯派中就有荀彧、劉曄、劉巴這樣的年輕俊秀,他們都不與楊修較量,卻要請他出山,顯然不是因為他的學問比他們都好,而是因為他的身份。
當需要用身份來壓楊修低頭的時候,說明朝廷已經技窮了。而他的身份優勢,荀彧已經用過一次,楊修給了他面子。如果一而再,再而三,那就是他為老不尊,自取其辱了。楊修父母雙全,還輪不到他來教訓。他要想戰勝楊修,只能實實在在的講道理,而不是因為他是楊修的長輩。
在此之前,他至少應該了解他們究竟要討論什么。這是對對手的尊敬,也是對自己的尊敬。
楊奇深吸了一口氣,按捺著心中焦灼。“德祖,我會在長安住一段時間,可能會常來打擾你。”
楊修笑容滿面。“只要伯父不怕被人誤會,我歡迎之至。如果伯父愿意去襄陽,那就更好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伯父真應該看看新政治下的百姓是什么樣子。”
楊奇尷尬不已,喏喏答應。
白沙洲,黃家故宅。
孫策一身便裝,站在沙洲邊,看著江水緩緩流過,一時出神。遠處就是峴山,雖然已經進了臘月,峴山還是郁郁蔥蔥,只是顏色更深了一些。
不遠處,一張書案擺在河灘上,長公主劉和鋪紙提筆,在紙上描繪著峴山的景色,寥寥幾筆,峴山便躍然紙上。經過蔡琰的點撥之后,劉和的繪藝已經漸入佳境,興趣也越發的深厚,外出游玩也不忘帶著筆墨畫具,閑暇時間更是大部分都消磨在筆硯之間。
黃月英背著手站在一旁,嘖嘖稱奇,一個勁兒的蠱惑劉和到木學堂幫忙,為她畫圖冊。劉和笑而不語,抿著嘴,一邊揮筆細心描繪,一邊與遠處的山景對照。孫匡站在一旁,一會兒看看黃月英,一會兒看看劉和,想說什么卻又不敢,幾次欲言又止。
停泊在江邊的樓船上突然出現了袁權的身影,向這邊看了看,放下跳板。袁權下了船,踩著輕快的腳步,向孫策走來,一邊走一邊揚了揚手中的東西。
“什么?”等袁權走到面前,孫策問道。
“德祖的書信。”
孫策有些意外。楊修有事找他為什么不直接給他寫匯報,卻要以家書的形勢,經袁權轉一手?
“遇到什么麻煩了?”
“你還是自己看吧。”袁權將信塞到孫策手中,不等孫策開口,轉身向劉和走去。孫策無奈,只得打開書信瀏覽了一遍。看完他就明白了,朝廷讓孔融、禰衡出面辦了一份報紙,第一篇文章由禰衡執筆,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天命不可知,那民心是不是就一定可靠?王莽代漢,幾十萬人上書勸進,也算是順應民意了,為什么新朝十五年而亡?
孫策撇撇嘴,輕笑了一聲,也有些無奈。禰衡說王莽明顯是針對他來的,民心,新政,禪讓,這些都是王莽玩過的,以古喻今,禰衡順理成章的提出疑問,倒也符合這個時代的人的思維方式。楊修不能直接向他匯報,那要經過很多人的眼和手,給袁權寫信不會有這樣的麻煩。
沒辦法,有些事就是做得說不得。比如非民選政權的合法性。禰衡抓住這個問題做文章,就連他這個穿越者都不太好回答,更何況楊修……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