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擔心不幸成真,遼東出了事。
事情的起因是烏桓人,遼東屬國的烏桓人。遼東屬國原本用于安置歸化的烏桓人,按照儒生一慣的習慣,自然要厚待來者,所以給的這片土地是遼東最好的土地——遼水、渝水的下游河段,這里不僅水草豐茂,而且適合耕種,又兼有河海之利,是個漁獵的好地方。控制了河口,就是控制了商道,不少烏桓人坐地為賈,成了貿易中間商,發了財,財力雄厚不亞于漢人豪強。
烏桓人在這里過得很滋潤,直到孫策下令取消遼東屬國建置,要求烏桓人像漢人一樣成為編戶,或者離開。成為編戶就要交稅服役,這對一向只享受好處,不承擔責任的烏桓人來說,自然無法接受。尤其是那些擁有雄厚實力的烏桓商人,突然要交一大筆商稅,和割肉沒什么區別,他們豈能心甘情愿。只是遼東屬國的實力有限,太史慈、公孫度又都是武力超群的狠人,他們不敢正面挑戰,便派人到草原上挑唆其他部落,烏桓人、鮮卑人、扶余人,還有高句麗人。
矛盾因此而起,邊境不斷示警,擾邊的游騎越來越多,和蝗蟲差不多,多則幾十騎,少則十余騎,搶一波就走。邊塞烽燧守得嚴實,郡屬騎兵嚴陣以待,隨時準備馳援,雖然累一點,問題倒不是很大,但出境做生意的商人就麻煩了,一旦遇到襲擊的胡騎,輕則貨物被動,重則人財兩空。
商人們很快就將事情反應到了度遼將軍公孫度面前。公孫度沒有猶豫,當即派使者去夫余國,要求夫余王給出解釋,賠償損失,否則就起兵滅了你。
公孫度的強橫激起了夫余國的反感,夫余王殺了公孫度的使者,將首級送回邊境。公孫度勃然大怒,集結麾下騎兵,進入夫余國,千里奔襲,一口氣殺到夫余王城。夫余王沒想到公孫度來得這么快,倉促迎戰,被公孫度打得大敗。夫余王帶著千余殘部逃到了山里,公孫度一把火燒了夫余王城,班師而回。
公孫度打敗了夫余王,問題卻沒有解決,反而引來了更大的麻煩。夫余王咽不下這口氣,一面派人向太史慈告狀,要求嚴懲公孫度,一面聯絡挹婁、鮮卑,請求結盟,一起出兵。鮮卑人被太史慈殺過一次之后,一直想著報仇,只是實力不足,不敢輕易找麻煩,現在夫余王主動要求結盟,他們當然求之不得。
于是,鮮卑人迅速出兵,追擊公孫度。公孫度倒是不怕,率部反擊,反打得鮮卑人潰不成軍,又追上夫余王,一刀砍下了他的首級,做成了夜壺,還將夫余王的王后、夫人們賞給了將士。
這么一來,矛盾徹底激化,夫余人像瘋狗似的,襲擊連續不斷,公孫度幾乎無日不戰。雖說每戰必勝,但傷亡也不斷增加,一萬騎出征,最后回到玄菟駐地時只剩下了一半,而夫余人、鮮卑人還在不斷的聚攏來。公孫度這時候才意識到惹了大麻煩,不得不派人向太史慈求援。
太史慈正在集結人馬,準備西進,配合孫策全取幽州,收到這個消息,很是意外。雖不至于亂了陣腳,卻也不敢輕易離開遼東。遼東這幾年發展得不錯,如果被夫余人、鮮卑人搶了,那就太可惜了。太史慈不得不暫時取消西征的計劃,先解決遼東的危機。
因為事情影響太大,太史慈派諸葛瑾趕來中山,當面向孫策匯報事情本末。
聽完諸葛瑾的報告,又仔細翻閱了相關的文書,包括夫余王的國書、公孫度的幾次報告,以及商人被劫、被殺的相關記錄,孫策的眉頭皺成了疙瘩。
東北注定是中原王朝的痛點,現在只不過提前了幾百年而已。四百年后,兩位二哥皇帝先后在這片土地上栽了跟頭,一個因此丟了江山,一個遭受人生中不多見的挫折,以高句麗后人自居的某棒甚至意淫說他被射瞎了一只眼睛,不得不割讓半個帝國請降。
意淫畢竟只是意淫,麻煩卻是真麻煩。諸葛瑾那張留名青史的驢臉上固然愁云慘淡,孫策的心頭也沉甸甸的。遼東出現這樣的問題,他有很大一部分責任,撤銷遼東屬國的決定就是他做的,當時張纮就曾提過不同意見,只是太史慈、董襲都表示贊同,張纮也就沒有堅持。
說起來,根源還在于他們對發展形勢過于樂觀,對他也有些盲從,形成了放大效應。在他這里也許只是一點小得意,到了公孫度那里就成了張狂,輕率的進攻夫余,燒王城,斬夫余王,還把人家首級做成了夜壺,王后賞給將士淫辱,豈能不激化矛盾。
說白了還是太自信,高估了自己的優勢,也簡化了遼東的形勢,以為勝負取決正面戰場。可惜夫余不是中山,不是攻占王城就解決了所有問題,恰恰相反,問題才剛剛開始。公孫度連戰連勝,但問題一點也沒解決,反而擴大了。
孫策命人請來郭嘉、劉曄、沮授,商討對策。
在研討之前,諸葛瑾詳細介紹了遼東的形勢,看著地形圖,聽著諸葛瑾的介紹,郭嘉沒什么反應,劉曄、沮授卻變了臉色。他們之前對遼東的了解比較淺顯,聽完諸葛瑾的介紹后,他們意識遼東的問題不是一時一地的問題,而是一個長久的問題,必須從長計議。
“諸位,有什么相法,不妨暢所欲言。”孫策看著眼前這幾個人,心里安穩了不少。有這么多的人才,他不相信解決不了遼東的問題。
郭嘉首先發言,搖著羽扇說道:“公孫度太沖動,不適合再任度遼將軍,趁這次機會罷免他吧。”
孫策點點頭。這是一個將公孫度調離遼東的好機會。他在遼東經營了那么多年,有他在遼東,太史慈、董襲都放不開手腳。“誰適合接任度遼將軍?”
“閻行。”
孫策權衡了片刻,同意將閻行作為人選之一。閻行是一個優秀的騎將,做事也沉穩,應該能勝任度遼將軍的重任。
郭嘉又問道:“子瑜,遼東出了事,太史子義有什么應對方案?”
諸葛瑾拱手施禮。太史慈的確準備了解決方案,但他負責的防區出了這么大的問題,他首先要請罪,等待處理,而不是提出解決方案。如果孫策要撤他的職,他這個方案就沒有任何意義。
太史慈的思路很簡單:以守代攻,先整頓內部,肅清遼東屬國的烏桓人,將那些興風作浪的烏桓豪強連根拔起。夫余人、鮮卑人都是小問題,來了就迎戰,走了也不用追,針對性的關閉胡市,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服軟了,到時候再慢慢收拾。
“這樣能行嗎?是不是太示弱了?”劉曄疑惑地問道。
諸葛瑾笑著拱拱手。“劉軍師有所不知,胡人重利輕榮辱,與他們打交道也不能太在乎面子。若因一時不忿,怒而興師,深入草原,他們望風而逃,我軍勞而無功,反倒被他們恥笑。不如以靜制動,以胡市之利驅策之,方是長久解決之道。”
“關閉胡市,商人豈不是要受影響?”
“影響會有一些,但不嚴重。我們只是針對那些興兵作亂的部落,并非對所有的部落都一視同仁。胡人唯利是圖,有這樣的機會,他們絕不會放過,坐地起價,從中取利是必然的事。太史督已經和中原的商人溝通好,打算收下他們的貨物,發放給傷亡將士的家屬,以作撫恤。”
諸葛瑾取出一份詳細的方案,送到孫策面前。孫策看完,松了一口氣,又轉給郭嘉等人一一游覽。郭嘉看完,和孫策交換了一個眼神,露出會心的淺笑。太史慈有定力,沒有亂了方寸,反而趁此機會收拾整頓遼東,沒有辜負孫策對他的希望。孫策甚至懷疑,太史慈早就收到消息了,佯作不知,等著公孫度犯錯,以便借此機會將公孫度趕出遼東。
在戰略思路上,太史慈和公孫度一直有分歧,只是沒有表現在臉上而已。
“軍師處仔細地議一下。”孫策吩咐道。
郭嘉應了一聲,又道:“大王,既然太史慈暫時無法西進,漁陽的事就不能耽擱了,大王當親取之。”
孫策轉頭看向劉曄、沮授。“你們的意見呢?”
劉曄拱手道:“事不宜遲,臣支持郭祭酒的意見。”
沮授沉吟了片刻。“劉修中才,不足為慮,真正要擔心的是代郡、上谷。秋冬將至,鮮卑人、烏桓人都有可能趁虛而入,大王既然親至,不妨將幽冀統一考慮,一舉平定之,免留后患。”
孫策很欣慰。雖說三人出發點不一樣,但大體思路還是相近的,而且眼界都不低,沒有局限于遼東,而是放眼整個幽州,甚至整個河北,正合他意。
“立刻召集軍師處所有的人員及中軍都尉以上將領議事。公與,這次由你來設計方案,當作入職考核。這不是針對哪一個人,軍師入職都要經過這一步的,子揚也未曾例外。說起來,子揚的方案可軍師處第一個優級甲等。”
劉曄眼中閃過一絲得意。孫策特意提及這件事,讓他很舒服,對由沮授來負責設計方案不僅沒有意見,反而多了幾分期待。他很想看看這位河北名士究竟有什么高明的謀略,能不能得到優級甲等。
沮授平靜如水,躬身領命。“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