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乃并州郡承傳近千年的名門旺族,在并州,提起楊氏,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歷經數朝而不衰,千年以來,楊氏共出過六名宰輔,三任帝師,四任皇后,進士不計其數。
大齊建國之后,楊氏沉寂了一百多年,可近數十年來,楊氏一門幾乎恢復到了昔日鼎盛時期,尤其是這一代,楊氏門下出了一個正二品的吏部上書,一個太子妃,兩個三品大員,五個四品大員,其它五六品的小吏若干,楊氏嫡系之女嫁出去的無一不是顯赫之家。只待楊尚書入閣,太子順利繼位,楊氏將成為大齊朝最為顯赫的名門。
可就是這等烈火油烹般的世族,卻在去年年初,楊氏嫡系一脈,盡數辭官歸隱,楊老尚書和他的弟弟,以及彼此兩家一共五個兒子,全部辭去要職,回到了并州祖宅,并州士紳百姓見狀無不驚愕不解,明地里大家畏懼楊氏勢大,無人敢說什么,暗地卻卻在暗自揣測,這楊家是不是得罪了皇帝老子,要衰落了......
外人想什么,楊家自然管不著,在這種敏感的節骨眼上,他們也愿生事,回到祖宅之后,楊家諸人深居簡出,閉門謝客,仿若真是堪透了紅塵俗事,一心只想做個閑散翁。
宣和二十年七月初三,已致仕一年多的楊老尚書正在前院的回廊中品茗,一個管家模樣的中年男子匆匆走了過來,他走到楊老尚書身邊低語了幾句,楊老尚書聽完之后,一張老臉不自覺的擰成了一條麻花,半晌之后,朝那管家擺了擺手:“知道了,你下去吧。”
那管家一聲不吭的退了下去,他退下去沒多久,楊老尚書的兩個兒子悄然走了過來,兩人來到老尚書身邊,大兒子楊炯開口道:“父親,聽說燕回果坊的事落幕了?他們什么事都沒有?”
“這本是預料中的事,案子到了馮鐵手中,還能有什么懸念”楊老尚書靜靜的盯著手中的茶杯看了半晌,隨后一口飲盡杯中的那半盞清茶,才淡淡的開口道。
“到底是什么人,這么厲害,連上面的旨意都能給擋回去?”楊炯一臉的不解,燕回果坊案一事,看起來只是在楚山郡開堂公審的一章普通商業案,可實際上此案早已通了天,是最上面的人在相互搏殺,只不過最高位置上的那個人最后敗北,這案子才落到馮鐵手上。
“出手的人不少,林尚手,木侯爺,十三當鋪,還有東突逍遙王的手筆,最重要的是,他也動手了。”楊老尚書的一雙老眼微微瞇了一瞇。
“他?你是指月泉樓,難道那妖女真的沒死……”楊炯先是一怔,緊接著卻是吃了一驚,次子楊純林更是驚得張大了嘴巴。
“姓木的妖女死沒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事不會就這麼完了,太后在知案子落到馮鐵手上的時候氣得嘔了血。”楊老尚書雙眸微微瞇了一瞇,旋即又恢復正常,一臉平靜的接口道。
“這是為何?太后和姓女的妖女有很大的仇怨?”楊純林聽得一怔,他自中了進士之后,就一直外放,對京城的那位傳說中的風華絕代的太后娘娘所知并不多。
“呵呵,太后曾想力保嘉寧,而那姓木的妖女卻逼得她不得不親自向陛下建言,讓陛下下旨公審嘉寧,那太后是何等人物,她什么時候受過這樣的脅迫?”楊老尚書呵呵一笑,他雖退出朝堂,可朝堂上的許多外人不知道的事,他卻都知道得清清楚楚。
“我聽說,太后對那蘇良娣多有青睞,對瑟兒卻不假詞色......”楊炯突然插了一句嘴。
“炯兒,有一點你須謹記,在太后眼里,除了陛下,沒有永遠值得她青睞的人,只要我們楊家能夠起復,在她看來,交好我們楊家遠比看重蘇良娣能得到益處多,她自然就會青睞瑟兒了。”楊老尚書抬目看向大兒子,一臉認真的盯著他道了一句,他比蕭太后大三歲,入朝的時候蕭太后剛誕下如今的宣和帝,被先帝封為淑妃,論對蕭太后的了解,他比榮王還要深得多。
不說楊家這邊諸人心事,但說京都的慈寧殿中,自聽得燕回果坊的案子落到了馮鐵手上,氣得嘔血在床上躺了七八日的蕭太后病情終于好轉,能坐起來了,近身宮女見她起床,立即端了一碗熬好的小米粥過來,蕭太后什么也沒說,接過來默默的喝了。
喝完之后,對身邊伺候的宮女道:給我梳妝。宮女搬來鏡子,開始為太后梳妝,挽發的過程中,太后看到鬢邊多了幾根銀絲,她抬手阻止了梳頭的宮女,伸手輕輕撫向發鬢,自語般道了一句:“不過幾日功夫,就多了這許多白發,哎,果然是老了……”
她身邊的宮女聞聲嚇得腿一軟,普通一聲跪了下去,蕭太后偏頭看了宮女一眼:“你怕什么,我添了白發和你又沒關系,你跟在我身邊了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可見過我無端牽怒別人?”
“對不起太后,您,別想太多不開心的事,要好好保重身體。”宮女戰戰兢兢的爬了起來,小心翼翼的道了一句,太后確實不輕易遷怒于人,除非,有人知道了什么不該知道的秘密。
“陛下駕到。”就在這時候,外面傳來了太監的傳喚,自蕭太后嘔血病倒之后,宣和帝每日下了早朝,都會來慈寧殿探望她。
“吳庸,你讓陛下在外殿等候,我梳完妝就過去。”蕭太后朝候在帳外的吳太監分咐了一句。
“是。”吳庸退了出去。
“陛下,太后讓您先在外殿等候,她一會梳完妝就出來。”吳庸一出來,就看到宣和帝正要往寢殿走,連忙走過去開口道。
“吳庸,你的意思是母后已經能起床了?”宣和帝聞聲大喜,他對蕭太后是有真感情的,沒有蕭太后,他根本坐不上這個位置,沒有蕭太后,他也很難穩這個位置,為此,不管是從個人感情上,還是利益上,他都十分殷切的渴盼著蕭太后能夠長命百歲。
“是,太后今日好多了,一早就醒了,人也精神了許多,剛喝了一碗粥,這會正讓宮女給她梳妝。”吳庸也是滿臉喜色,他是蕭太后的貼身太監,自然希望蕭太后活的越久越好......
沒等一會,蕭太后就在宮女的攙扶下走了出來,宣和帝怔怔的看著面頰消瘦了一大圈、頭上添了無數銀絲、不過七八日時間,整個人仿若老了十歲的蕭太后,鼻子一酸,他雙膝一曲,撲通一聲跪在太后面前,伏首哭道:“母后,是兒無能,讓母后受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