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的壽宴進行的很順利。
經過幾年的歷練,唐宓或許還達不到八面玲瓏、長袖善舞的地步,卻也能恰到好處的與人交際。
其實,就算唐宓依然是過去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性情,照樣會有一群人擁簇在她身邊。
無他,權勢決定一切。
如果唐宓沒有國夫人的封號,沒有李壽這么一個權臣夫君,就算她再伶俐,也無法讓那些貴婦們親之、近之。
倘或地位不平等,過于伶俐,反倒會被人笑話。
李壽年僅三十歲,就位居正二品,前途不可限量。
他的生辰宴,整個京城的權貴基本上都到齊了。
顧琰等幾位相公的夫人,以及諸位國公夫人、侯夫人、伯夫人全都坐在了女席上。
只是這些女眷,大多數都已經四五十歲,最年長的已經快七十歲了。
一群頭發花白、雍容富態的貴婦中,唐宓這個剛滿二十歲、粉嫩水靈的小娘子就格外醒目。
跟這些年紀足以做自己祖母、乃至曾祖母的人并排而坐,唐宓沒有絲毫的拘謹。
她行止有度、言談不俗,不管這些夫人們說什么話題,她都能接得上。
席間的諸多安排,亦是十分穩妥。
顧琰夫人見了,暗暗點頭:到底是唐氏教養出來的女兒,規矩什么的絲毫不差。
尤其是這沉穩的氣度,遠超絕大多數的同齡人啊。
長得好、人又聰明,行事還這般靠譜,唐氏真是哪兒哪兒都好,唯一的不足就是子嗣吧。
想到坊間的流言,顧琰夫人看向唐宓的目光中禁不住帶了一絲的憐惜。
在座的夫人們都有這種感觸。
不過,她們都是成了精的老人,自是不會輕易表露自己的情緒。
席間一片笑談和樂。
用過膳,唐宓又命人引著眾人去了中庭的水榭。
那里早已擺設了戲臺,李家豢養的伶人們,又是雜耍、又是彈唱、又是跳舞,配上那歡快的樂曲,李家真是一片熱鬧。
唐宓來了,圍攏在蕭氏身邊的人自然也都散開,轉而簇擁到唐宓身邊。
看到唐宓年紀輕輕就在前排主位上,跟一眾貴婦們談笑風生,坐在上首的蕭氏差點兒把帕子都要撕爛了。
“哼,看把你得意的,活該生不出孩子。”蕭氏心里惡狠狠的罵著。
比較靠后的席位上,一個十來歲的小娘子正趴在母親耳邊嘀咕著什么。
“真的?你、你沒聽錯?”
母親驚喜萬分,若不是還有理智,險些叫嚷出來。
“阿娘,我沒聽錯。十八娘就是這么說的。”
小娘子低聲說道,眼底滿是激動。
母親不自禁的將目光放到最前排的唐宓身上,當然,她沒有忽略掉蕭氏。
驀地,母親想起一事,恍然道:“是了,她可是她的情敵哩,十八娘跟她又婆媳情深,定不會幫著外人給自己婆婆添堵!”
小娘子到底年幼,被母親口中的幾個“她”繞暈了,迷惑著看著母親。
母親沒有給女兒解釋,溫柔的摸著她的小臉,心中則開始盤算:唔,看來這段時間要想個理由去主宅轉一轉了。
生辰宴結束了,唐宓足足又忙了三天,才將一切都料理清楚。
還不等她喘口氣兒,便有人來拜訪了。
來人是三房李其珠的妻子嚴氏。
“九嬸,快請坐!”
唐宓客氣又不顯疏離的招呼嚴氏入座。
嚴氏笑著坐了。
落座后,嚴氏和善的問了句:“可都忙完了?這次累壞了吧?”
嚴氏生得并不算很出挑,但皮膚白,且許是到了中年,有些發福。
白白胖胖的,又愛笑,看著就讓人有種親近的感覺。
在李家“其”字輩的長輩中,嚴氏的名聲很不錯。
當年唐宓剛過門,曾經管過一段時間的家,沒少跟那些嬸子、堂嫂、堂弟妹打交道。
這其中,嚴氏給唐宓的印象最好:心正,行事穩妥,從不跟主家提過分的要求。
當然,嚴氏也不是完美無缺,她也有她的小算計,但這都在合理的范圍內。
至少唐宓不反感,反而覺得她很真實。
這會兒嚴氏說得情真意切,唐宓也感受到了她的善意,便笑著點頭:“還好。多謝九嬸掛念。”
“謝什么謝?都是一家骨肉,不必這般外道。”
嚴氏笑瞇瞇的說著,“說起來,我今天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唐宓見她說得俏皮,也不禁笑彎了眼睛,“九嬸剛才還說‘一家骨肉’呢,怎么倒跟我客氣起來?有什么事,您只管吩咐就是。”
唐宓笑靨如花,精致的五官更加鮮活、明艷。
嚴氏作為女人,看她這般,也禁不住有片刻的失神。
心說話,十八娘還真是好相貌啊,難怪十八郎把她疼到了心尖兒上。
“十八娘既這么說了,那我可就真說了,”
嚴氏忙收斂心神,笑著說:“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我家三郎,眼瞅著到了入學的年紀,你九叔和我都想把他送到書院讀書。”
不等燕氏說完,唐宓就接過話茬,“嗐,我當是什么大事呢,這樣吧,過兩日您就把三郎送去。”
這幾年來,東廬書院的名氣越來越響。
特別是今年春天,幾個冬榮班的學生悄悄報名參加了科舉。
結果,幾個人全都考中,且名次十分靠前。
若是他們原本就讀書好也就罷了,問題是,他們在入東廬書院前,都是只知吃喝玩樂的紈绔。
有的人還被國子監勸退過,成績差的連家里人都放棄了。
后來,東廬書院開學,幾個學生的家長沖著李克己的名聲,掏了巨額的束脩,把孩子送了來。
當時幾個家長也沒想著孩子們真能學得有多好,只是希望,孩子們能沾沾李大名士的文氣,好歹別那么混賬。
沒成想,不過短短三年的時間,幾個孩子竟似脫胎換骨一般,不再斗雞走狗,不再空耗年華,個個刻苦讀書。最后在春闈中徹底證明了自己!
如此一來,東廬書院的名聲徹底打響了。
秋假還沒結束,不知多少人家爭著想把孩子送來。
其中,也有李氏族人。
此“族人”非彼“族人”,現在所謂的李氏族人,更多的是指二房、三房和四房這些人。
至于李立德的那些人,只能算是同姓。他們想要讀免費的書,只能去李氏家學。東廬書院什么的,就不要奢求了。
而現在的李氏家學,則更像是個“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