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魏公公有過考慮。
拉人頭發展下線,利用親情、鄉情、友情來凝聚軍隊,對于一窮二白的魏公公創業起步階段,肯定是有好處的。
其一,好招人。
其二,團結力量大。
好招人不用多說,團結這塊自是指都是一個地方出來,沾親帶故,上了戰場再不堪,也不會見死不救。人要死的多了,說不得也就紅眼上去拼了。
將心比心,他魏公公要和姐夫、大哥一塊去當兵,瞅著大哥和姐夫陷入敵軍包圍,他能一跑了之
以此方法編組的軍隊,先天性凝聚力要比一般軍隊要強。
這會恐怕還是小孩子的五省總理盧象升練的天雄軍,以及那個曾剃頭練的湘軍,便都是這么給成的軍。
盧象升的天雄軍在崇禎朝可列入明軍三強,另兩強是孫承宗練出來的關寧軍,以及洪承疇的洪兵。
戰斗力上,無論是天雄軍還是關寧軍、洪兵,都吊打其余明軍。可惜,最后均是敗給了奴隸制的滿八旗。
不過,失敗卻非純軍事因素,政治因素占了大半因素。
從一開始,魏公公就是要走盧、曾的路練兵。
但是,發展下去,就會重走湘軍那條老路。
屆時,各大小營頭都是自有體系,名義上服從他魏公公,實際卻是各玩各的。他魏公公辛苦到最后,就跟曾剃頭一樣,也就是掛個名。
攻破天京后,曾剃頭為何不敢反,黃袍加身,造他滿大娘的反
不是因為什么左李牽制,也不是因為忠義仁孝,更不是因為洋大爺不同意,而是因為他曾剃頭手下那幫湘軍虎狼其實是各成體系,真正號令不了多少。
湘軍內部體系的爭斗從剌馬案就能看出很大問題來。
有曾剃頭的教訓在,魏公公能不借鑒
眼下他是沒辦法,他是個太監,太監想要招兵,想要正經良家子弟跟他混,難度不亞于蜀道行。
所以,他就得用特殊手段創業,把人馬拉起來再說。
那些“拉人頭”的就是他魏公公起家的功臣,沒有這些人,他魏公公能在這么短時間就擁有上千號人馬
不可能的。
任是你肅寧縣再配合,任你說的天花亂墜,沒有那些拉人頭的到處勸人來當兵,也不會有幾個報名的。
說白了,那些“拉人頭”的家伙就是敢于吃螃蟹的人。
這螃蟹就是魏公公拿出去的真金白銀。
世人例來如此,只要有人敢于嘗試,敢走出那第一步,之后就會不斷涌出嘗試的人。
如果一成不變的照搬湘軍體系,這些個吃螃蟹的人就會演變成為將來的大小軍頭。
誰拉來的兵歸誰管,想不成為軍頭也難。
從肅寧開撥時,什么馬字營、宋字營、陳字營,不就預示了將來會發生什么么。
為何這么久了,魏公公只要曹文耀和伍福銘按他的訓練手冊練人,而不給這些營頭正式的官制,明確上下體系
原因不是因為魏公公跟皇爺、劉督公那討不到正式官防官憑,而是在于魏公公看到了將來。
他不可能真的按照當初的許諾,大肆封賞那些拉人頭的家伙們。
且不說這些人有沒有能力,單從他們拉來的人
8181xs.cc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81:
81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只聽他們這一點,就注定魏公公必然要撕下虛偽的面具,在某個時間點將他們靠邊站。
兵是他魏公公的兵,可不是大小主任們的。
他魏公公指著這魏家軍將來力挽狂瀾呢,哪能輕易就變成又一支關寧軍呢。
但是,就這么直接耍賴,肯定也是不行的。
你魏公公給自己的親兵營定個忠、信、智,結果輪到自己做事,先把個“信”給毀了,還如何帶兵
這招兵又不是一錘子買賣的事,往后你魏公公要不要補充兵源了還要不要常回家看看了
那家鄉父老指著你脊梁骨罵你沒義氣,不講信用,你魏公公心里真能做到君子坦蕩蕩。
肯定不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魏公公有點逼數。
兩世為人,也不是白活的。
手段無非兩個,一是政工和軍事并立,二就是明升實降,大高帽子戴著,好話說著,銀錢拿著,但就是個參事不管事。
解決了這個最致命的問題,才能既確保子弟們對他魏公公無限忠誠,又能杜絕將來尾大不掉的麻煩。
具體采用哪個,魏公公倒沒正式決定,也不急著把整編方案弄出來。
他在等軍裝。
佛要金裝,人要衣裝。
軍隊首先要有個樣,別看現在穿的五花八門,像個群眾集會似的,真要是把軍裝往身上一套,立時就有嚴肅和莊重感。
軍裝就是制度,古來今往,制服這東西是最容易出集體感,也是最容易出權威的。
要說在軍裝這塊,魏公公是用了心的。雖是讓鄭鐸去和京城大小制衣坊接觸,但從軍服的設計到布料選用,配飾上,都是他老人家親自拍板的。
軍裝定制的是兩式,分冬裝和夏裝。
這冬裝其實也不叫冬裝,具體說其實是春秋裝。
為何不直接定制棉衣,是因為魏公公考慮到在未來三五年內,他和部下們的主要活動區域在南方。
雖說現在大明受小冰河天氣影響,氣溫相對較低,但在南方大體還是沒有什么明顯變化的。
因此,不能純以棉衣為主制冬裝,要不然,很可能會熱死。
軍裝的顏色以紅為主,紅也是明軍服制的主要基色。
大明是火德,以紅為主是開國時就定下的基色。
有可能這紅色也是紅巾軍傳承下來的。
畢竟,太祖皇帝是傳承自“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的紅巾軍。
式樣上,魏公公沒有自作聰明的采納前世軍隊服飾,而是老實的引用了當今明軍的服裝的主要特點,除了衣領和袖子做了些許改動,于衣飾上增加了銅扣等配件,以使軍裝看著更氣派,其余方面基本沒有變動。
鞋子這塊,以布鞋為主,軍官那官倒是定的靴子。
布鞋和靴子是否適合海戰,適合南方炎熱天氣,還要視具體情況調整。
帽子也是明軍傳統的氈帽,上面安個尖頂,系上一些紅櫻。
從兵仗局那里買回來不少綿甲,等到戰事發生時,這些綿甲肯定要外罩的。
這樣一來,可能會讓軍裝的好看度打折扣,但是,卻能保命。
一支優秀的軍隊,除了武器裝備、人員訓練、軍服被褥外,
81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81:
81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后勤、運輸、參謀、外聯這幾大塊,都是要重視的地方。
可以說,缺一不可。
只目前為止,這些要么沒有,要么就是一切從簡。
鄭鐸現在可是忙的不可開交,對外聯絡采購是他,對內分配糧食,保管物資也是他。要說這個原馬匪頭目現在成了魏公公的大總管,那是一點也不假。
而其手下能夠派上用場的不過十來個人,其余的人都受限于不識字這一門檻。
而不識字又是魏公公招兵再三強調的。
然一支文盲軍隊又怎么能夠成為強軍。
團結是力量,知識更是力量。
魏公公之所以沒有將從南鎮弄回來的火器配發給家鄉子弟們,就是因為這些子弟兵不識字,對于如何使用火器及保養、維修方面一竅不通。
不得已,只好借重于降倭,打造魏家軍的第一支鐵炮隊。
故而,加強軍隊的文化教育也是勢在必行的。
說一千道一萬,魏公公要招不識字的兵,是出于忠誠性考慮,而不是真讓他們永遠都不識字。
知識這個東西,掌握在別人手里,那是屁股決定腦袋。
屁股歪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掌握在自己手里,由自己灌輸下去,才能確保魏家軍真正能夠成為一支聽公公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軍隊。
一切,都任重道遠。
魏公公有做不完的事在等他。
偏,分身無力。
明日鄭國泰那里,怎么也要去一趟,即便不發表任何意見,或者只說好好好,也要他親自去。
這一來一回,半天功夫就給耽擱了。
心急又如何,再急也得去。
魏公公問鄭鐸軍裝什么時候能到位,鄭鐸答稱幾家制衣坊先前定的日子不是明天就是后天,總之,這兩天四千余套軍裝就能陸續送到。
“送過來時,你要親自帶人把關”
魏公公吩咐鄭鐸一定要驗好衣服,不能做到件件過目,也要做到抽檢。衣服到后,按照先前給士兵量定的尺寸,組織大小營頭、分頭來領,再逐一發下。大了的,小了的,都要詳細記下,讓制衣坊的師傅留些在營中,做到隨來隨改,務必要保證出發前所有士兵的衣服都是合身的。
鄭鐸一一記下,魏公公又問了最近營里開支,鄭鐸大致說了,開支范圍在魏公公先前估算范圍之內。
讓鄭鐸下去歇息后,魏公公方才對曹、伍二人說道,他準備上書皇帝,請天子于南下那日至南苑校兵。
曹、伍二人嚇了一跳。
魏公公示意二人莫叫嚇著,只道接下來的兩天要加強集合演練,務求在半柱香內使各營集結完畢。
“其他的你們不用擔心,就照咱家說的來皇爺那里,也未必就會來,咱家也是試上一試”
魏公公真是吃不準萬歷會不會來,畢竟他老人家腿腳不方便。
等曹、伍二人走后,琢磨片刻,端坐在書案前,自個磨了磨,然后提筆寫了一份上呈奏章。
題名為恭請皇爺校閱大明海軍疏。
最近突然更新又少了,因為老太爺快不行了,原以來能拖個三五月,現在看來就這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