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里。
不消說,魏公公在外頭還有人手潛著。
一想也是,狡兔三窟,魏公公這么個怕死的人,能這么老實呆在一處,不在附近伏后手
若不然,真叫人堵得結實了,他老人家想跳糞坑,也得看人無錫縣答不答應呢。
那茅房,這會很擠了。
小戶型,通風不好,空間也不敞亮。
潛在外頭的是直屬親兵營的訊兵,都是原先的遼東馬匪,漢人、朝鮮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有,這幫子馬匪叫他們干正規軍打仗可能不行,但要叫他們單獨行動,傳個命令什么的,卻個個是好手。
無它,藝高人膽大。
同留守京城辦事處的訊兵一樣,親兵營的訊兵也是兩人一組,平時都是便裝,吃住也是單獨,看上去和百姓沒有什么兩樣。
他們的裝備除了馬,弩箭,就是信號彈。
明朝的正規軍叫那信號彈為發煙劑,魏公公肯定看不上這么土包子的名稱,所以于部下說這就是聯絡用的信號彈。
離京前,他可是特意從錦衣衛南鎮還有宋青陽處買了一批發煙劑,爾后叫那兵仗局搭賣的火器匠人根據煙花的原理改制了下,使得發煙劑成為名符其實的信號彈。
信號彈騰空之后,分有三色。
分別是紅、黃、藍。
根據信號燈原理,魏公公給定的規矩是藍彈升天,乃告知有危險,但不急迫,然諸部須馬上準備并警戒,隨時出發。
黃彈上天,則意危險加深,敵人已經不遠,各部見號即向發訊處聚集。
紅彈上天,則是十萬火急。
這三彈是魏公公編定手冊下發的明示聯絡訊號,普通軍士就是不識字,也得叫他們知道天空升起的訊號顏色是什么意思。
但另有一信號,則是標總以上軍官才能知的。
魏公公管那叫沖天火龍炮。
別看名稱起的響亮,實則就是民間所用的花炮,四十響,炸了之后升上天各色都有。
沖天火龍炮要是升了天,沒別的意思,就一個咱家危矣,馬上就要咯屁了,你們快來救咱家要是實在救不得,爾等就自尋個活路逃命去吧。
這也是取生的偉大,死的燦爛之意。
于漫天煙火中,魏公公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還有什么不能瞑目的呢。
當然,不到最后時刻,魏公公是斷然不發沖天火龍炮的。
他老人家還想做個千年王八呢。
其實,即便經過改裝,但這信號彈效果也有限,尤其是白天用的話,目視范圍最多不過三里地,還須視力極好才能分辨顏色。但用于夜間,卻是效果顯著,較之白天至少范圍擴大一倍。
鮮艷而矚目,外加剌耳,除了瞎子和聾子,任誰也能瞧得見。
當然,魏公公是個保守的人,他不敢將訊號只寄于軍士目力,故而又想出這拉力傳訊法。
三里設一組,組組相傳,跟那前世奧運火炬般一步一個腳印,如此,必能確保部下們能及時收令。
第一發藍彈是魏公公親的,“嗖”的一聲,鉆天龍火箭般騰空而起,然后在半空中炸響。
8181xs.cc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81:
81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不到三個呼吸間,遠處相繼又騰空兩彈,如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別說,縣前街的人群真叫這“火花”給唬住了,所有人都抬頭望天,一個個都是不明就里。
魏公公就是希望他們不明就里,當里,如果這些個百姓能夠不明覺厲就更好了。
這藍彈,既是唬人,又不是唬人。
內中真實意味是警告。
魏公公從梯子上接過小田遞來的一枚小紅旗,然后用力插在墻上磚縫隙中。
這是第一次警告,也是第一次機會。
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魏公公都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公公。
與此同時,無錫城外十數里一條不知名河灣處的淺灘樹林中,兩名一直盯著遠處縣城看的訊兵神情一動,然后同樣的藍色訊號彈從他們手中打出。
“百戶,藍色信號”
“準備”
伴隨著馬隊營總、魏公公親封百戶鄭鐸的一聲令下,三百余歇身林中的馬隊將士從地上一躍而起,快速奔向林邊的座騎。負責管馬、養馬的原太仆寺肅寧馬廠的馬工們,則齊致退到一邊。
鄭鐸拍拍屁股,叼著一根草葉緩步來到道中,卻沒有下令全營上馬奔赴縣城,而是在等待什么。
“百戶”
因管馬有功而被魏公公特意委為馬隊代標總的趙明疑惑的看著。
“不急”
鄭鐸神態平靜,魏公公那只打出藍彈,說明事情還沒到嚴重程度。
運河離馬隊所在隔的也不遠,曹文耀、伍福銘、郭大風三個營官都已經來到了岸上。而原先就駐扎在河邊的親衛營眾標總也都恭身在那了。
“好端端的,打什么信號咧”
七舅姥爺睡得可迷糊著呢,大半夜的外甥孫搞什么鬼,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曹文耀和伍福銘看了眼這位魏公公的長輩,苦笑搖頭:這位可真不是吃軍伍飯的。
“城中看樣子有事。”
伍福銘盯著遠方的夜空看了會,實在是有些納悶。江南之地,能有什么事生。
“無事不會發訊號。”
曹文耀沒有多想,馬上傳令召集,約一刻鐘后,步軍左右二營集結完畢,輜重營那邊卻有些磨蹭,大致才集結了一個標人馬。行動最快的是親衛營的兩個標,他們早已集結完畢,這會都在忙著檢查藥子和引繩。
曹文耀掃了眼這些個遼東降倭,雖然骨子里瞧不起倭人,但這些倭人對于火器的使用熟練程度較之普通大明官兵要強得多。
伍福銘暗罵那郭大風治軍不利,與曹文耀商量是否由他二人先領兵進城。正議著,有軍士來報,東南天際有紅色信號。
“百戶,紅色信號”
趙明指著三里外的天空驚道。
鄭鐸吐出口中草葉,喝喊一聲:“上馬”
很快,馬隊將士全部翻身上馬,下面自有馬工將早已制好的火把遞給了他們。瞬間,一條火龍誕生。
“去東林書院”
鄭鐸一勒韁繩,揚鞭一甩,戰馬嘶鳴一聲撒蹄向前方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