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還沒等董含章想怎么解決,朝廷方面就傳來了旨意,說是洋人既然想跟呂氏和解,就隨他們試試看,如果呂氏不愿意和解,到時洋人肯定還會打呂氏的,那自然是好事;如果呂氏愿意和解……那朝廷也愿意接受,只要劃定范圍,以后井水不犯河水就行。
董含章聽朝廷這樣說,心是真的涼了,他明白,朝廷這是看出來打不過呂氏,準備退讓,保住半壁江山了。
但,依他跟呂氏打的交道來看,呂氏不像是那種占了便宜就會收斂的人,畢竟看對方搞偷襲,他們退讓了,不敢追擊了,結果如何,人家更囂張。
小事如此,大事只怕也差不多,朝廷要真準備退讓,結果不是保住半壁江山,搞不好對方會得寸進尺,知道你不行了,會侵吞你全部的地盤。
于是當下董含章便上書,將這情況說了,力勸朝廷不要向呂氏退讓,集中全國的兵力,圍剿呂氏,他不相信,集中舉國之力,還打不過呂氏。
但朝廷并沒這個信心。
這樣沒信心也很正常,畢竟他們當年以異族身份入主中原,就是憑很少的人勝了前朝那么多人的,他們既然能以少勝多,現在呂氏怎么就不行呢?
所以當下看了董含章這封勸阻的信,只表示“知道了”,并未多說什么。
董含章一看朝廷這個態度,心更涼了,知道朝廷這是一頭鉆進牛角尖,認死理,就是想跟呂氏和解,不想打了。
他是怎么也想不通,朝廷怎么就想跟呂氏和解,好歹要動用全國人力物力財力,跟呂氏打一次再說吧?現在都沒怎么認真打,就認輸了,這也太讓他不可思議了。
他哪知道朝廷畏洋人如虎的心理呢,看連洋人都打不過呂氏,朝廷嚇著了,根本就不敢跟呂氏繼續打了,怕繼續打,到時連半壁江山都沒了,到時可就要喝西北風了,所以才想借著洋人的手談判,只要還能保住半壁江山,他們是愿意的,反正保住半壁江山,他們照樣能過富貴日子,有什么不行呢。
雖然董含章覺得朝廷的想法太不可思議了,但既然朝廷這樣想了,他也沒法反對,甚至自作主張,攻打安然,當下便停了下來。
他們停了下來,不打了,安然那邊便也不偷襲他們了,只要求,讓他們不許再圍著楓葉堡,要不然就是他們沒誠意,她會繼續偷襲他們。
董含章自然不愿意撤退,但洋人怕死了,生怕再死一個人,命令董含章撤退,要是董含章不撤退,就上報朝廷,讓他的朝廷下令,董含章沒辦法,只得撤退了,心里卻覺得憋屈的要死,想著要不是朝廷和洋人這樣行事,依他的辦法,舉全國之力圍剿呂氏,絕對不會這樣憋屈的。
而董含章等人退兵,不再圍困楓葉堡,然后洋人想跟安然談判的消息傳到安然領地,安然領地上下都不由發出了歡呼聲,大家知道,能將洋人逼到這種程度,說明根據地有能力保護自己,這讓大家能不高興嗎?要知道之前,朝廷一再派人來圍剿,尤其是請了洋人來,大家還是很擔心的,現在看無論是朝廷大員,還是洋人,都拿根據地沒辦法,大家放下心來的同時,自然高興。
而最高興的莫過于李秀和李景明等人了。
這一段時間以來,他們比根據地的人還緊張,原因也很簡單,根據地這些人,糊里糊涂的,根本不知道董含章之流有多厲害,更不知道比董含章之流厲害的洋人有多厲害,但他們卻是打過交道的,當時跟方國錚打,也跟方國錚手下的洋槍隊打過,知道他們厲害,所以當時看董含章還有洋人打過來,他們才會那樣緊張,生怕基地覆滅,他們只多活了一段時間,最終還是會死。
現在看,安然果然像李景明說的那樣,連洋人都能應付,他們自然最高興,畢竟這樣一來,他們也許能期盼一下,能活的更長一點時間。
安然看敵人真的傻到停止了攻擊,便開始繼續發展她的領地。
朝廷似乎有意將李秀等人當年占據的四省都讓給自己,所以自己一直在向前發展棱堡,他們也沒打,就直接沒再往這些地方派地方官了。
因無人阻擋,而安然人手又很足,很快安然就將李秀等人當年占據的四省占了下來,速度比之前快多了。
等將四省占好了,安然便開始消化這四塊根據地。
而這時實在等不及的洋人便開始催促安然拿出誠意來,坐到談判桌上來,要不然就是沒誠意,那他們可就要繼續打了。
安然會理他們?之前就不怕他們,現在有了四省之地就更不怕了。
但,她之前說要談的,所以這時便在根據地報紙上發表了公開信,說是洋人只要答應以下條件,她就可以談。
一是不干涉夏國與黃朝的內政;二是不承認黃朝跟外國簽訂的所有條約;三是夏國不會允許存在外國駐軍、租界等國中之國的存在。
在以上基礎上,夏國愿意同所有國家進行合法的雙邊貿易,保持貿易平衡;允許外國人申請夏國永久居留權,可以在夏國居住、工作、學習等。
不錯,安然借著這個機會打出了自己的旗幟,因華族來源于古夏國,所以這時便稱夏國。
這樣的條件,在安然看來,是公平合理的,至于洋人看了,會不會覺得不爽,黃朝看了,會不會生氣,她就不會管了,反正她條件開在這兒了,不同意,那就打,打到對方同意為止。
她這樣的條件,洋人自然不同意,畢竟大大損害了他們的利益;至于朝廷,就更不同意了,畢竟安然這幾條里面,就沒一條說,將終止跟黃朝的戰爭,相反,打出了國號,還提了那么多條規矩,只怕是還想跟他們繼續打,想一統全國來著,而這,自然不是朝廷想看到的了,畢竟他們愿意和解的一個前提是,給他們留半壁江山,這要半壁江山都不打算留了,讓他們再也不能享受榮華富貴了,他們自然就是要拼命的。
《快穿之不當炮灰》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