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渠畔,劉繇、許劭負手而立,看看一池碧水,黃葉滿地,久久無言。
許劭一聲輕嘆,接著又是一聲。
劉繇回頭看著許劭。“子將,你離鄉幾年了?”
“初平三年離鄉,于今十年有余。”
“十年奔波,是不是累了?”
許劭沒說話,轉頭四顧,凄然而笑。“累又如何,不累又如何,天下之大,無我立足之地。”
劉繇抬手按在許劭肩膀上,輕輕拍了拍。“葉落歸根,倦鳥歸巢,回去吧。孫策當年既然沒殺你,想必現在也不會為難你。”
許劭眨了眨眼睛,不置可否。“正禮,你以為……天下形勢如何?”
劉繇笑了笑,有些落寞。“并州徒有地利,戶口不足,王蓋兄弟名望又不足,怕是堅持不了太久。益州么,蜀王父子略勝一籌,或許能堅持得久一些,至于能堅持多久,實在不好說。”
“你沒有別的計劃?”
“計劃?”劉繇瞇起眼睛。“國破家亡,故舊離散,我除了一死,還能有什么計劃?若是年輕十年,我或許會有海外之思,如今年近半百,子弟又不在身邊,總不能飄泊海外,做他鄉之鬼。別無他想,只想痛痛快快戰上一場,無愧于心便是。”
許劭欲言又止。良久,化作一聲輕嘆。自從劉先高調應孫翊之邀,成為孫翊幕僚的消息傳來,劉繇的心情就不太好。仔細說起來,劉先也是劉氏皇族血脈,只是支庶疏遠,不在宗籍之內。天子在長安大聚宗室,他就沒有去。如今劉先接受孫翊聘請,讓劉繇很沮喪。這說明零陵賢達已經對他失去了信心,決定向孫策稱臣了。
在此之前,劉繇曾派人聯絡劉先,希望得到劉先的支持,以便在零陵站穩腳跟,進而略取江南四郡。沒想到孫翊率部進駐,他一時猶豫,沒有及時進攻,錯失了機會,現在后悔也遲了。以劉先的名望,既然宣布了接受孫翊的辟除,就不可能再輕易變卦。良禽擇木而棲可以理解,輕于去就未免丟臉。
許劭知道劉繇心情低落,正想著怎么寬解他,有侍從快步走了過來,遞給劉繇一份文書。劉繇接過,看了幾行,忽然眉頭一皺。許劭知道有事,靠了過去。
“怎么了?”
“蜀王派于禁、孟達來援,人已經到了龍編。”他翻到文書的最后一頁。“命令發出還不到一個半月,他們的速度很快。”
許劭吃了一驚,也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龍到交趾近三千里,幾乎全是山路,只用一個半月時間就能趕到,這個速度的確很驚人。他想了想,說道:“或許從成都出發的人并不多,主力是曹仁的部下,從益州出發要近得多。”
“即使如此,這速度也夠快。看來,蜀王也知道交州形勢緊迫,不容有失。”
“恐怕不僅是交州。”許劭幽幽地說道:“也許是并州已失,孫策即將圍攻益州,蜀王生怕吳軍水師從海上而來,南北夾擊,曹仁抵擋不住。”
劉繇點點頭,一聲長嘆。“時不我待啊。”他抬起頭,看看泉陵方向。“子將,趁著大戰未起,你先走吧,去泉陵。荀諶是零陵太守,他必能護你平定。”
許劭盯著劉繇看了片刻,拱拱手,深施一禮。他沒有再猶豫,很快就收拾了行禮,趕往泉陵。
得知許劭來了,荀諶一點也不意外,第一時間通報了孫翊。
孫翊對許劭不陌生,卻有些拿捏不定,不知道該如何處置許劭,便向諸葛亮、劉先問計。劉先避嫌,沉默不語,諸葛亮倒是坦然,建議孫翊以禮相待。當年許劭不遜,與吳王多次沖突,他離鄉的時候吳王還去送他,如今許劭窮極來歸,本身就是認輸,自然不能失禮。
孫翊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親自出城迎接,在香草津等候。荀諶也帶著太守府的掾吏出迎,總共有近百人。許劭鉆出船艙,看到岸上這么多人,還以為是另有貴客,示意船家靠在一邊,免生麻煩,后來看到站在碼頭的荀諶招手示意,這才知道是來迎自己的,驚訝不已。
船靠了岸,荀諶快步上船,拱手施禮,朗聲笑道:“子將兄,江湖十年,你終于肯回來了。”他挽著許劭的手臂,看著許劭鬢邊的白發,搖搖頭。“你啊,何苦來哉,壯年出游,半百返鄉,滿頭飛霜啦。”
許劭沒心情荀諶開玩笑,指指岸上的人。“友若,這是……”
荀諶壓低了聲音,笑道:“孫將軍聽說你來了,親自來迎你。子將兄,你看到他,肯定認不出來了,誰能想到當年的輕果少年,如今能如此穩重謙遜。虧得你當初沒有點評他,否則又錯一次。”
許劭瞥了荀諶一眼。“我看錯的太多了,再多一次又何妨。荀友若,你倒是越活越年輕啊。”
荀諶知道許劭的意思,放聲大笑。他也不知道為什么,看到許劭這副模樣,他就特別開心,慶幸自己當初沒有接受袁紹的命令,接替劉和任下邳相,否則還要多耽誤幾年。
兩人上了岸,荀諶引著許劭來到孫翊面前。孫翊主動向許劭行禮,喧寒問暖,許劭既欣慰又慚愧,上下打量了孫翊兩回,贊道:“當年將軍尚在總角,便已勇猛過人,有良將之姿,不意今日復有大將氣度。孫氏當興,天下無人可當。”
孫翊連忙謙虛了幾句,隨即介紹隨行眾人。月旦評許子將的名聲很大,這些人就沒聽見,多少也聽過,紛紛上前見禮,只是見許劭兩鬢斑白,又想到他是因與孫策不睦這才被迫背井離鄉,不免暗自警省。以許劭的名望都不是孫策對手,流浪十年,倉惶而歸,更何況其他人。天下大勢如此,逆勢而動,實為不智。
諸葛亮站在孫翊后面,一直面帶微笑,卻不怎么說話,留神觀看許劭。
寒喧過后,眾人各自上車,孫翊請許劭同車。許劭受寵若驚,再三謙讓,最后還是上了車。眾人見孫翊雖然年少,卻對許劭禮節備至,暗自贊嘆。他們原本對孫翊多有懷疑,覺得孫氏本為寒門武夫,非傳經習禮之家,他又是一個尚未弱冠的少年,縱使有武藝,讀書卻少,未必知道如何接人待物,能不能禮敬讀書人實在是個問題,現在看到孫翊進退合禮,自然多了幾分親近,覺得以前過慮了。
孫翊迎許劭回城,設宴為許劭接風,席間只說些往日的故事、汝南的現狀,一字不提當前的戰事,更不及劉繇一語。許劭原本還有些擔心,至此總算放下了負擔,只是為劉繇惋惜,暗自思量著是不是找機會進言,看看孫翊能不能給劉繇一個機會。
宴后,劉先送許劭去驛舍休息,孫翊和諸葛亮回到后堂,命人上了茶。
“孔明,許子將虛實如何?”孫翊呷了一口茶,輕聲問道,臉上的笑容已經消失不見。
“當是思鄉心切,別無他意。”諸葛亮捧著茶杯,若有所思。“只是他來得這么急,怕是劉繇要奮力一搏,將軍不可不妨。”
“你是說……劉繇要拼命,所以讓許劭遠離戰場,以免殃及?”
諸葛亮嗯了一聲,卻沒有急著說。孫翊見狀,知道諸葛亮也想聽聽他的意見,便用心思考起來。諸葛亮大概是擔心他一直倚賴他,常常啟發他主動思考,互相探討。這讓他不敢掉以輕心,時刻保持高度警惕。
劉繇如果要拼命,會有幾種可能,其實并不難猜。一種是分兵增援營浦,協助士徽攻克營浦。那樣的話,主動權就會掌握在他的手里,他既可以增援潘濬,也可以派兵攻擊始安,奪取靈渠,劉繇將非常被動。另一種就是直接攻擊泉陵,可是這樣一來,劉繇就要面對重兵堅城,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權衡之下,劉繇未必敢來泉陵。如果想讓劉繇放心進攻泉陵,進入伏擊,他就要主動增援營浦,迫使劉繇進攻泉陵,形成自己希望的局面。只是這樣一來,圍攻劉繇的機會可能要讓給李通。
孫翊想來想去,決定還是誘劉繇來泉陵,只要能擊殺劉繇,完成整體目標,功勞就給李通吧。
思考已定,孫翊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諸葛亮表示贊同,又詳細分析了幾種可能,供孫翊參考。
最后,孫翊決定,主動增援營浦,誘劉繇攻擊泉陵,由李通伏擊劉繇,自己去截斷劉繇歸路,盡可能擊殺劉繇,解決這個心腹之患。為了確保成功,孫翊又緊急傳令黃蓋做好準備,萬一劉繇從泉陵逃脫,黃蓋要及時進入郁林,追擊劉繇。
第三天,孫翊以營浦危急為由,留下兩千人守城,自己領兩萬大軍,沿營水河谷向營浦進發。大軍出征,聲勢浩大,無法掩飾,劉繇的細作很快就收到了消息,火速匯報劉繇。
劉繇接到消息后,不再猶豫,留下一些人馬守靈渠,以防不測,自己親率主力,奔襲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