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伯顏聽聞宋軍由北向南對揚州實施補給的時候,第一次對宋軍的戰略性調動感到意外。宋軍給伯顏的印象可用‘遲鈍’二字來形容,他們總是固執的依照舊有制度來辦事,在戰爭這種瞬息萬變的也是如此。在戰爭中,蒙古軍只用考慮怎么戰勝那些因循守舊的宋軍即可。
基于這樣的理念,蒙古軍最初的時候并沒有用對付襄陽的模式對付揚州,而是選擇卡斷揚州糧食供應。揚州沒有自己的產出,一旦中斷外部的糧食輸入,結果自然是內部崩潰。伯顏也考慮過趙嘉仁有可能通過水路實施補給,所以他在長江里面做了不少準備。現在看,這些準備都浪費啦。
“大帥,若是近期沒有新的火藥可用,我們攻城沒之前迅猛。”阿術元帥明確表示自己觀點。此次伐宋如此迅速,就是因為來自趙嘉仁那邊的火藥能夠快速破城。來自趙嘉仁那邊火藥用盡的當下,蒙古軍攻城能力大大降低。
“那就用回回炮破城。”伯顏命道,從這話里聽得出,伯顏也將火藥與回回炮進行了區分。
“揚州城內有軍民十萬,攻城需要三萬兵馬。”阿術元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伯顏沒有立刻回答。此次南下共二十萬軍隊,到此時已經戰死兩萬多。剩下的十八萬人還要控制長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想湊起三萬兵馬真的是非常困難。即便遇到這么大的困難,伯顏也沒有立刻表示否定。他同樣認為攻下揚州需要三萬兵馬。
看著阿術期待的目光,伯顏答道:“你先試著攻城。一個半月,我用一個半月調動兵馬。”
戰場上雙方都能做對同一件事做出選擇之時,他們的選擇基本會是對立的。蒙古軍要攻克揚州,宋軍就要保住揚州。為了保住揚州,宋軍選擇對揚州進行第二輪補給。
做出戰略決定之后,趙嘉仁并不小氣。他決定派遣二十個營到淮東。之前李云等人的第一波五個營已經抵達,很快又有五個營抵達海州。他們抵達海州的第一步就是把李云等人已經開始進行的整編工作加速。
之前海州墾荒民團全部打散,等二十個營抵達之后一起組建起四十個營的部隊。此時的淮東路安撫使乃是劉猛。年輕的營長們對體育委員出身的劉猛還是頗有些畏懼的。有過禮部大量工作經驗的文天祥此次作為后勤部門的副頭頭,還是個干活的命。
在福州的時候,文天祥并沒有抱怨,此次他終于忍不住想抱怨了。即便是大宋狀元狀元,即便是被認為才氣縱橫,文狀元在實打實的工作中依舊清楚的認識到他沒有承擔這些工作的能力。于是文天祥就先找淮東路安撫使劉猛說起此事,并且表示要情況始終如此的話,他覺得自己真的不行。
劉猛最初還覺得不能理解,因為文天祥的工作其實是對各種庫存的物資與賬目進行核對檢查。這種工作不說文天祥,很多小學生都能干的。他把自己對那項工作的了解介紹一下,接著問道:“文先生,我覺得這工作很累,很辛苦。以你的能力不可能干不下來的。”
點點頭,文天祥坦然說道:“我知道你說的這些,若只是這些,我的確能坐到。可我想的不是這點,我想的是我能知道所有物品都是怎么用的。在倉庫里,除了長槍之外,我竟然不知道其他物件都是做什么用的。看著那些東西,我覺得心慌。”
別的人聽到這話也許會覺得文天祥多事。老老實實把賬監察好,把物資核對好就行啦。管那些物資都是做什么用的,文天祥這是要上天么?若是別的人,劉猛大概也會生出這樣的想法。然而文天祥畢竟是趙嘉仁擔保的人,到現在為止所有臨安朝廷的官員,趙嘉仁只以個人名義擔保了兩位。一位是文天祥,一位是陸秀夫。
在航海行會干部們占據大部分朝廷位置的現在,干部們對趙太尉的做法非常認同。這才是自己人該有的做法,憑什么把官位交給那些導致大宋敗亡的人呢。正因為趙嘉仁擔保的人如此至少,知情者才對文天祥與陸秀夫高看一樣。
讓文天祥執掌檢查核對,完全是重任。后勤系統里面各種貓膩太多,想徹底禁止十分困難。海州盜賣火藥殺了好些人,學社成員認為文天祥應該屬于做官品行很好,面對歪風邪氣乃至犯罪行為的時候敢起來斗爭的類型。
既然文天祥有種干一行就要干明白的現實,學社成員劉猛笑道:“既然文先生想明白,那就多受點累,每天參加學習吧。”
提起學習,文天祥難得的露出了些遲疑的表情。他在當禮部尚書的時候也上過一段時間課程,即便是小學一年級課程,文天祥也學的比較吃力。這不是因為這位狀元公的智力有什么問題,而是因為文狀元想舉一反三。然而這些學習點所包含的原理可不是文相公能夠舉一反三的。
劉猛看過點文天祥的資料,學社和吏部都會對官員做評價,對文天祥的評論是‘基礎科學水平低,想象力豐富’。針對這種人,學社的也有自己的看法。見到文天祥一臉畏難情緒,劉猛笑道:“文先生,《禮記大學》里面講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覺得你在格物上需要補足,這是打基礎的工作。”
趙嘉仁開辦的學社,成員們學習的內容只是更多,譬如中國文化史。想忠于國家,就必須對國家文化有了解。就如想反對宗教,最好的辦法就是講述宗教史。當宗教歷史上那些破事被揭露出來后,大家就能對宗教組織這個‘商業單位’有非常清晰的認知。至少趙嘉仁自己實在沒辦法對賣贖罪券,并且把錢用來養小老婆的宗教組織有絲毫的神圣印象。
文天祥知道劉猛雖然讀過書,卻沒能考上什么功名。所以這個人突然說出‘八目’這么古風的東西,文天祥覺得挺受刺激的。
劉猛并不是簡單的賣弄,既然在學社中學到了不少理念,劉猛就拿出來講述。“以前的文化是用來培養統治階級的。史書那時候是至少士人看,所以寫的都是裸的事實。即便孔子要推廣教育范圍,搞了謠言倒逼真相的為尊者諱,然而當時的理念也算馬虎。至少八目把學習的基本流程寫出來了。”
趙嘉仁并沒有強調,‘八目’到了后世甚至只被提起后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部分。所以基本變成了唯心的玩意。如果從完整的內容來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概就是完成義務教育,上大學,入黨,考公務員,進而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過程。
雖然不知道21世紀的新中國啥樣子,大宋淮東路安撫使,中華學社成員劉猛認為文天祥現在還在第一步‘格物’的門外。
文天祥沒有馬上回答,趙嘉仁那些格物中有些是可以實現讓人飛上天的神奇手藝,卻也有尋求大地是不是圓球的莫名執拗,還有九九乘法表以及打算盤的小伎倆。如此混雜的東西都與治國沒啥關系,他覺得將這些一一學了要花許多時間,擔心浪費寶貴的時間。
瞅瞅這種急功近利的表情,劉猛心里面挺高興的嘆口氣。他一直以為狀元都該如趙嘉仁這樣從容不迫,腳踏實地的人物。這些人走得快,又非常堅持,遠勝別人就是必然。而文天祥的急功近利讓劉猛看到,狀元也有著普通人的問題。于是劉猛說道:“不積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騎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文先生,我今年四十來歲,比你稍大了點。就我的感受,急功近利要不得。該過去的坎,咱哪怕是爬也先爬過去。牢騷什么的,完成之后再發。等我們過去之后,發牢騷也有的放矢。”
聽劉猛用荀子的話來講道理,文天祥再也不敢對小覷這個沒考上功名的淮東路安撫使。身為文人,文天祥知道別人引經據典很多時候就是簡單的模仿。而劉猛引用的時候則是言之有物,直指問題關鍵。這種高明不在于讀了多少書,而是有多少見識。
對這樣的存在,文天祥沒有硬拗,他嘆口氣,“既然劉安撫勸學,我便咬著牙試試看。”
說服了被看好的文天祥,劉猛心里面也挺高興。文天祥能夠長進的話,劉猛覺得趙嘉仁也會高興。不過安撫使很快就把此事放在腦后,繼續處理戰爭。
既然決定收復淮東,先給揚州足夠糧食援助就是第一要務。聽那些毛躁小子們講,蒙古軍遠比想象的要弱,劉猛雖然很不相信這話,卻又忍不住想去相信。因為劉猛也有過類似的心路歷程。
在劉猛投奔趙嘉仁之前,他也曾經覺得海盜們兇殘生猛,很難對付。等劉猛與海盜打了不少仗之后,他覺得海盜大概是見面不如聞名,其實沒有傳說中的生猛。到劉猛消滅的海盜超過兩千之后,他才最后大徹大悟。這與見面不如聞名無關,劉猛面對海盜的時候,決定未來的因素只是劉猛與海盜誰更能打。此時的劉猛擁有壓倒性的力量,所以任何海盜看著都是弱者。
有自己的人生經驗,劉猛并沒對那些毛頭唯心主義的話,他要求這幫人拿出在現實中該如何運用兵力與武裝的計劃出來。除了實現基本理念之外,劉猛還告訴這幫小子們,‘不要輕敵’。
頂頭上司這么給力,這幫小子們馬上就把作戰訓練給劉猛做了個演習,看完演習的安撫使劉猛同意他們南下實施補給行動。以李云為首的十個訓練過關的營開始南下,剩下的部隊繼續留在海州訓練,訓練的同時也防備蒙古軍從北邊打過來。
十年前,李還活著的時候,海州與漣水軍一直是李與大宋爭奪的地盤。即便李后來完蛋了,漣水軍也是地廣人稀。當地地主胡漢三正在午睡之時,外面突然就嘈雜起來。沒等胡漢三完全清醒,就有人沖了進來架起胡漢三到了院子里。
被嚇得驚魂未定的胡漢三定睛一看,就見這幫人穿的都是有些怪異的軍服,他連忙喊道:“諸位兄弟,我和漣水軍知軍是好朋友。大家可別弄錯了什么。”
為首的軍人笑道:“漣水軍知軍已經被趙嘉仁趙太尉換掉了。現在的新任知軍上任,命我等前來找胡先生索要你簽趙太尉的糧食。新任知軍讓我們告訴你,拿走的給我們還回來,吃進去的給我們吐出來!”
一聽趙嘉仁的名字,胡漢三就知道對方絕非土匪。蒙古南侵的時候,淮東與趙嘉仁合作的地主大多數都吞下了本該給趙嘉仁的糧食。現在被人這么堵上門要賬,胡漢三知道自己應該是逃不掉的。
雖然心疼,胡漢三也感覺到了一種說不出的輕松。他不知道大宋滅亡之后自己改如何,現在趙太尉的部隊如此囂張的來收債,至少說明大宋在淮東還繼續存在。說明大宋距離滅亡還早呢
十個營在各地分別行動,花掉了半個月時間收回了二十萬石糧食,這才重新集結起來押送二十萬石糧食前往揚州。之前四萬五千石糧食只能勉強讓揚州堅持半年,這次的補給一旦成功,揚州就能有了足夠用一年的存糧。
一路上,年輕的營長們忍不住討論起補給成功之后要不要先留在揚州,以揚州為核心對周邊的蒙古軍實施打擊。大家有過之前的戰斗經驗,都覺得蒙古軍并沒什么不得了。走到了高郵附近,探馬稟報,高郵城外有大量蒙古軍,看跡象竟然是已經攻下高郵的意思。
年輕的營長們并沒有露出震驚,更沒有恐慌。互相對視的目光里除了躍躍欲試的喜悅之外,竟然沒有別的情緒。rw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