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皇帝調兵遣將的同時,準確的說是更早一些,魯路修便已開啟了自己的戰爭計劃。
收編原先所有的地下反抗勢力,只要有斗爭經驗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部召集起來。
能打的上前線,不能打的干后勤。
日本雖然是個小島,卻擁有世界第一的人口密度,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
當然,魯路修并不是讓他們去送死,只是讓他們鋪開戰線,充充門面,做給布里塔尼亞和其他方面看,以顯示自己的戰爭潛力。
真正的主力還是他苦心經營的老班底黑之騎士團。
經過虛擬世界的訓練,又有了奪取日本時的實戰,他們已經是絕對的善戰之師。
搭配柯內莉亞留下足夠武裝幾十萬人的家底,和羅伊德、塞西爾、拉克夏塔外加托尼等高技術力加持。
如今的黑之騎士團,完全有資格去角逐世界最強軍隊的寶座,哪怕對手是布里塔尼亞最強王牌軍“圓桌騎士團”。
黑之騎士團的絕大多數兵員由黑之騎士團副團長藤堂鏡志朗率領。
他是原日本解放戰線骨干,也是舊日本最強的將領與統帥。當年布里塔尼亞侵略日本時,唯有他率領的軍隊未嘗一敗,在成田連山作戰中也是唯一看穿魯路修用意的人,后被黑之騎士團收編。
他曾創造過“嚴島奇跡”,擅長打硬仗,也擅長海戰,理所當然地被魯路修委以重任,負責在海上迎擊布里塔尼亞的主力部隊。
旗艦為拉克夏塔最新打造的“斑鳩”,無論是規模還是防御力又或者火力都勝過布里塔尼亞的最新旗艦——阿瓦隆。
除此之外,還有從種花家買來的世界最大規模的海上作戰平臺“大龍膽”,外表看上去不怎么樣,跟個金字塔似的,卻秉持種花家一貫的設計理念,皮實耐打,好保養,戰損一樣能打,專門用來針對布里塔尼亞的航母戰斗群。
另一邊,卡蓮率領有著魯路修近衛之稱,也是最早跟隨魯路修的一批成員組成的“零番隊”,在東京灣基地待命。
零番隊擁有魯路修麾下最強的機動力,團隊中最次的也是六代機魔改版,全員配備最新型的動力系統和可翔翼,擁有當世最強級別的續航能力和作戰半徑。
他們留在東京以防止布里塔尼亞方面的別動隊,又或者其他意外狀況。
魯路修本人坐鎮東京,既然查爾斯那邊沒有御駕親征,他也沒親自動手的打算——王見王也要對面的王露面才行,自己太早動起來,無形中便輸了一籌。
說完了日本國內,再說說日本國外。
離得最近的種花家大動作也是調動頻繁,除了留在京畿地區,用來拱衛朱禁城的部隊沒有動,其他部隊全部都動了起來,開赴前線。
兩島軍管區以軍演為名,封閉了日本以北的海域,副官周香凜親自指揮。
印度部分,沿印度洋一線排開,威懾東南亞。
中亞片區更不用說,本來布里塔尼亞就在西亞立足未穩,黎星刻連軍演這種遮羞布都懶得用,隨便找了個借口,把麾下頭號大將洪古派去瘋狂搞事,搞得西亞雞飛狗跳,幾個殖民地的總督焦頭爛額,別說抽調兵力,還得跟本國要支援。
同樣在搞事的還有,只不過不同于洪古的擺明車馬,這邊要文雅很多,畢竟是最具貴族風范的修奈澤爾在后面串聯。
手法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將各國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意大利說要幫布里塔尼亞,結果人沒派多少,先因為對方沒有提供意大利面的事情吵了起來,差點鬧出嘩變。
德國慣例的死硬作風和嚴謹風格,軍事力量又強,也不用說什么,把精兵強將擺出來就是最好的威懾。
法國這波操作最絕,不僅沒有發揚慣例的投降精神,反而勇得不行,布里塔尼亞說什么,他就反著干什么,而且節節勝利——讓人大跌眼鏡。
原因嘛,很簡單,因為法國這次是是在外籍人士的帶領之下。
幸好修奈澤爾個子高,又不是女的,不然三重ff一加,直接打到布里塔尼亞本土都不是沒有可能。
最后當然是柯內莉亞,明面上在積極配合本國的軍事行動,實際已經暗中把嫡系部隊集結起來,并向最心腹的幾人透露出“老娘要造反,你們要不要跟我一起干”。
結果,三駕馬車,騎士吉爾福德,將軍達爾頓,衛士亞力克斯全都表示——主帥你說打哪我們就打哪。
至于到底是忠心耿耿,還是野心作祟,柯內莉亞并不關心,只要戰斗打到一半,后方亂起來,布里塔尼亞的至少得先輸一半。
雖然查爾斯和瑪麗安娜已經察覺到柯內莉亞和修奈澤爾的異常,做了不少準備,比如召回令,比如派暗子意圖將兩人控制。
但這兩個能在百位皇子皇女之中脫穎而出,自然熟悉這套規則。
來軟的,隨便找個由頭用拖字訣,戰斗馬上就要開始了,時間站在他們這邊。
來硬的,柯內莉亞如今的武力來多少死多少。
修奈澤爾那邊,上次見面的時候魯路修為表誠意,還把自己的防護服送給他當禮物——雖然轉頭托尼就把新版送來了。
雖然是老版,但該有的防護一個不少,只要修奈澤爾不主動作死,就不會死。修奈澤爾正好是布里塔尼亞最謹慎的人,比魯孔明還謹慎。
除去這些站上棋盤,注定要分出勝負的人外,其他國家或者勢力都開始或明或暗地行動起來。
有一點政治嗅覺的人都能感覺到這是一場足以改變世界格局決戰。布里塔尼亞贏了,將真正火的世界,布里塔尼亞輸了,將見證世界,乃至整個人類史上最強國家的崩毀,一個巨人的毀滅。
很快,名為戰爭的暴風雨到來了。
比絕大多數人想得都要快,來得快,結束得也快。
結果,僅有四島之地的日本大獲全勝,動用了真正主力的布里塔尼亞完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