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之谷中文
龍之谷中文
 
首頁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搜索:
 
您當前所在位置:龍之谷中文>>劉備的日常

1.113 翻云覆雨

更新時間:2020-06-21  作者:熏香如風
立冬前,臨鄉一百五十萬畝水稻開始收割。

且說臨鄉一地。流民年年北上,山蠻細水長流。人口直升不降。馬匹亦漸眾增多。人吃馬嚼,耗費錢糧無數。吃飯,乃是頭等大事。米糧飼料若全靠外地販來,饒是富甲一方的劉備亦負擔不起。

年前還只有十八萬人口,年后已有六十萬余。好在臨鄉旱地改水田,季季大熟。酈城、樓桑,戶戶建有倉樓。頗能存糧。且遷來樓桑前,移民大多忍饑挨餓,食不果腹。今年年豐收,卻皆對食糧甚是珍惜。除去足量上交少君侯田賦,新糧大多倉儲。

農人便是這樣。

只有今年新糧入倉,前年陳糧才肯拿出販賣。若今年歉收,存糧是絕對不舍得賣。

畢竟民以食為天。劉備自能理解。

治下六十萬人口,吃穿用度,皆靠本季稻作。

老族長隨車輪舟往來各城,又親下田間地頭,實地估算。言,一百五十萬畝水田,均產六石有余。或可得新谷一千萬石。能出粳米七百萬石。

田中稻花魚亦大豐收。田中稻花魚、禾鯉干,年年豐產。食之不盡,做成魚干、魚醬,大肆販賣。已成名產。先前老族長建言,稻花魚產自稻田,理當納稅。劉備卻婉言拒絕。這幾年,稻花魚季季豐產。單此一項,便收入頗豐。

換句話說,北地雖一年一熟,其實相當于兩季。稻一季,魚一季。

蔬果魚肉不記。干重活的壯漢,一年要吃二十二石糧。以一家老小計,七百萬石粳米,足夠養活六十萬人口。待來年容城、平曲、益昌三城旱地改成水田。便又能得一百五十萬畝新田。且都亢還要繼續圩田。兩項相加,足可得四百萬畝良田,

到那時,臨鄉才可稱富足。

有割草車專美在前。水稻收割車亦不難。臨鄉稻收前還行曬田,等稻谷成熟,田中已無水。鮮卑重耕馬拉收割車下地,割稻如飛。只需跟在車后收攏稻穗,裝上車輪舟運回。又節省多少人力。

割稻越快,風險越小。

不怕賊人來搶,就怕賊人眼紅縱火。

百萬畝青黃稻草,連成片。風吹稻浪。一旦火起,救之不及,悔之晚矣。

計算口糧雖用粳米,顆粒歸倉卻都是未脫殼的稻谷。如此才便于倉儲。吃時再脫殼成米亦不遲。

臨鄉上下,如臨大敵。直到田中稻谷皆搬運邑中晾曬。劉備才敢稍稍松一口氣。打谷晾曬,又擔心雨落谷霉。

說不盡的擔驚,道不完的受怕。個中滋味,只有種田人方能體會。

劉備乘車輪舟沿境內數條水路,往來各城巡視。生怕出一點差錯。

萬幸天隨人愿。農人顆粒歸倉,冬雨終于落下。

邑中稻香撲鼻。城外溝渠開始放水滋田。待隆冬雪大,冰封千里。開春后冰雪消融,再用溝渠內肥水澆灌。蓄養地力。

忙完了稻作。農人、牲畜可以休養生息。嫁娶的嫁娶,結親的結親。而臨鄉各級官吏卻又馬不停蹄,為安置流民上下奔忙。

滯留在各處亭舍、野外的流民,開始分批入城。樓桑今有萬戶,已無立錐之地。流民不再一股腦的放入樓桑。

劉備在治下各交通要道,廣設流民營地。

流民營與行營類似。皆以木柵欄為墻,帳篷為家。內設湯池、粥棚、帳篷醫館、隔離營地,諸如此類。身上襤褸皆付之一炬。湯池沐浴更衣,前往各個營區。若有病患,則送入帳篷醫館。久治不愈,再入隔離營地。隔離營地內,亦有良醫。定時服下湯劑,更換包扎,若能好轉痊愈,則轉入流民營區。若病重身亡,則與日常所用之物,一同付之一炬。

在流民營短則半月,長則月余。營中官吏詳細登記,以宗族為單位,相互作保,編纂入冊。然后遷往容城、平曲、益昌三地。只有在酈城、都亢、樓桑有親族者,方能遷往上述城邑。

“督亢水又南,謂之白溝水,南逕廣陽亭西,而南合枝溝。溝水西受巨馬河,東出為枝溝,又東注白溝,白溝又南入于巨馬河。”

稻作之后,人手充足。臨鄉伴宮、內城、外城,主體建筑相繼完工。大量熟練工再次南下。

劉備選都亢水路與南巨馬水路交匯處,白溝偏東五十里,夾在濩淀水路之間的一處鄰水坡地,新筑南廣陽城。

臨鄉大建不斷。百里大澤,三百萬畝良田,只辟出一半。南廣陽城坐落于都亢水路與濩淀水路之間,南臨南巨馬水。在此圩田,正如居中而建的都亢城,能借最大地利。可得良田數十萬。

與臨鄉城不同。南廣陽港卻不與南廣陽城連在一起。而是建在南巨馬水北岸。與南廣陽城隔水相望。

也就是說,南光陽城的結構和酈城類似。港口區和主城區,跨水而建。唯一區別,酈亭溝水東西兩岸,皆是主城區。港口位于酈亭溝水兩岸大堤。

南廣陽城卻把港口單獨建在南巨馬水南岸。整個城區卻設在北岸高坡。究其原因,一是便于防守。其二,劉備想在東淀,距益昌西二十五里的武平亭,再建一座港城。因此此港建在東淀,故取名:東港城。可與南港城相呼應。

東淀與西淀有數條水路通連。且東淀內的一條主要河流,滹沱水與巨馬水在下游交匯。

“巨馬水于(東)平舒城北,南入于滹沱(水),而同歸于海也。”

燕國東平舒城位于益昌東南,約八十五里。曾遭受海侵,一度荒廢。乃是燕易水長城東止處。

滹沱水與巨馬水,要在益昌東南八十五里處才能交匯。這段無用的往返水路,對劉備來說,不可接受。這便在東淀中掘出一條南北直渠,讓南巨馬水通過東淀,與滹沱水在此相匯。如此一來,劉備境內兩條重要水路,便可在南部通連。車輪舟能往來臨鄉全部城池。漕運極為便利。

之所以選擇東淀,乃是經過麾下治水官,河堤行人卞紀率眾多良工實地勘測,精確計算后得出。

東淀位于濟水下游,受濟水泛濫而成,又稱“溢流淀”。西淀掘鯉淀之水,從濟、澭等水流出,經東淀,與滹沱水匯流后,同入渤海。

東淀本就是一個容納上游西淀余水的“溢流淀”。加之東西二淀,皆通渠分流。淀水灌溉周遭爛泥地,蓄成水田。淀水下降頗多。巨馬水分流入東淀后,亦不會泛濫成災。故而能建此渠。

臨鄉一地,被東西徑流的巨馬水,攔腰分成上下兩部。上為百里大澤。下為百里爛泥地。

還夾著方圓百里的東西二淀。

水患、水利一字之差。如何變害為利,且看少君侯靈秀天成,如何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化腐朽為神奇。

在搜索引擎輸入 劉備的日常 龍之谷中文 或者 "劉備的日常 lzgzw" 就可以找到本書

上一章  |  劉備的日常目錄  |  下一章
其他用戶在看:
龍之谷中文 - 免費小說閱讀網 版權所有 www.lzg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