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易笑笑,“這個,我還真琢磨過,猜測過。對了,前一陣熱播羋月傳,這個歪髻,沒準兒和秦宣太后有關。”
羋月,因為熱播的電視劇為不少人所知,歷史上確實也有原型,她是秦惠文王的老婆,秦昭襄王的娘,當然也是秦始皇祖輩上的奶奶。秦昭襄王繼位之后,她就是秦宣太后了。
這些文佳大體知道,不過,唐易說的這個發髻和她有關系,文佳卻很是吃驚,“邊看邊說,看上好東西就停下,沒事兒。”
唐易點點頭,看東西和講自己的猜測,兩不誤。
發髻這個東西,主要是因為古人不理發,男女頭發一樣長,不弄個發髻扎起來肯定不行。不過,秦人還算是比較正統的,打扮裝束也是如此。《荀子》里有一句話,說秦人“其服不挑”,那就是比簡樸自然,但是這種歪髻,這種發型,就有點兒另類的感覺了。
這種歪髻的另類發型,縱觀正統漢人王朝,還真是極少出現。
“我看過一本乾隆年間的古書,叫做《皇清職貢圖》。這本書是乾隆皇帝讓地方官將轄地不同民族的衣衣著打扮形貌特點進行描寫的書。里面記載的,基本都是親眼所見的。這里面,有過一個介紹,說:漢人結髻于中,土人結髻于右。”
從這個可以看出,發髻歪向右側,是“土人”的打扮。
所謂的土人,有點兒“土著”的意思,大意應該是生活在相對中原稍遠的少數民族。也就是說,歪髻的由來,基本可以確定,不是漢人頭腦一熱自發設計的。
歪髻的記載,在西南一帶有些少數民族中是有過記載的,但是畢竟太過偏遠,是怎么傳到三秦大地的呢?
“不光西南,在楚文化當中,在楚地的墓葬考古發現當中,也有歪髻偏髻的發現。最有意思的是,在楚地羅子國羋姓楚人的墓葬中,竟然也發現了歪髻的陶俑!”
從西南到楚地,從楚地到三秦,這應該是個逐步推廣的過程。因為,楚地的少數民族,有不少是西南少數民族的后裔。
而羋姓楚人,在楚人之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歪髻偏髻在楚地的推廣,這個家族應該是發揮了作用。
“阿房宮遺址出土的文物中,也有一批歪髻的玉人,當然比我今天買的這個好多了。最關鍵的是,不阿房宮遺址,發現了‘羋’字銘文和與羋月有關的筒瓦。”
而根據《漢書》記載,阿房宮正是秦惠文王主持修建的,還沒建成就死了。這個羋月,恰好是秦惠文王的女人,而且秦惠文王死后,她作為秦宣太后掌權時間不短,繼續修建阿房宮應該是她來主導。
所以,阿房宮出現關于“羋”字的東西和歪髻形象玉人,應該和她有關系。而且,她的影響并不是一時的,后來秦始皇兵馬俑出現的歪髻,應該和她也有扯不斷的聯系。
“臥槽!你是真能扯啊!”文佳聽了,不由冒出一句。
“只是隨便推一推,又不是做學問,你聽聽就行了。”唐易笑道。在聊這個的過程中,他還過手過三件東西,一件假貨,一件真品但價值太低,還有一件殘品,都沒有收。
刁欽三和支雄都比較老到,各忙各的。
唐易和文佳又逛了一會兒,天已經有點兒透亮,這時候,唐易又注意到了兩件東西,有點突兀地擺在一個攤子上,這個攤子上的東西已經基本沒了,就剩下了這兩件。
一件是青瓷罐子,另一件,則是個陶罐。
陶罐品相很差,而且有道明裂。唐易真正關注的,是這個完好無損的青瓷罐子。這個罐子倒像個雕塑,下面是罐,表面有一些魚蝦荷葉的紋飾;而上面,堆塑了亭臺樓閣。
而且,罐體顯長一些,也有點兒像瓶子。
這個,文佳也仔細看了看,他也認得,“魂瓶?”
唐易點點頭。文佳看不出年代,但當著攤主的面兒,也不好問,便在一旁看著唐易。
魂瓶,聽這名字有點兒怪,沒錯,和“魂魄”有關,因為它是一種明器,又叫堆塑罐,谷倉罐,陪葬用的,人死之后專門做魂瓶下葬。西漢就有了,三國就比較多見了,而宋代最為興盛。
不過,魂瓶主要是南方地區用以陪葬的多,而且工藝參差不齊。一般來說,墓葬主人地位越高,越富有,工藝自然越好,上面堆塑的東西也越多,檔次也更高。
攤主是個瘦小的男子。唐易問了一句,果然,是南方來的,專門做南方窯系的瓷器,今兒東西都出了,就剩這兩件。實際上,唐易也看出來了,那個陶罐也是件陪葬明器。
剩下兩件明器,也不知道是因為有人忌諱,還是碰巧了。
其實這件青釉魂瓶算是宋代的精品,將近四十厘米,青釉純凈,手法老到,工藝水準還是很高的。下面的魚蝦荷葉,上面的亭臺樓閣,真有點兒江南水鄉私宅園林的感覺。
古玩這東西,要說明器,還真不少,比如玉器當中的玉蟬玉握豬,比如唐三彩,都算是明器,但是一樣有人收藏。
有些明器,其實算是純藝術品,因為它肯定不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工藝很講究。魂瓶,和其他的明器又有點兒不太一樣,因為有特殊意思,大抵算是明器里的“禮器”。
唐易記得,有件宋代的精品魂瓶,也拍出過六七百萬的高價。
“怎么,你想要?”文佳等唐易從這件魂瓶上收回目光,開口問道。
“能買么?”唐易看了看文佳。
文佳點點頭,“本身沒什么問題。”接著他便干脆直接問攤主道,“什么價兒?”
攤主看出來了,唐易是個行家,也很直接,“買一送一,買魂瓶送陶罐,不過這魂瓶是宋代精品,價兒低不了。今天賣不了,我改天再賣,也不能走寶。”
有撿漏就有走寶,撿漏是買家撿便宜了,走寶自然就是賣家賣虧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