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作戰計劃
跟隨蘇油的捷報一起送來的,還有一份罪表,李文釗在呂家渡屠殺三萬夏軍,蘇油認為太過分了。
但是李文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夏軍的罪行太殘暴,戰后發現,仁多零丁,梁永能因為糧道中斷,為了籌集糧秣,在三百里旱海大開殺戒,幾乎殺光了綠洲中各處部落,同時驅趕男丁編伍,充當炮灰。
粗略統計,三十多萬人,慘死在這場人道大災難中,老弱婦孺,無一孓遺。
李文釗是夏國富平侯之后,是夏國少有的崇奉仁義之人,聞知這場災難之后,心中悲憤,絕眥流血,因此在靈州呂家渡,對殘留夏軍實施了報復。
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手段絕對錯誤,李文釗雖然崇奉仁義,但是終究是夏人,新附大宋之后,對大宋的政策法令尚不了解。
李文釗也算是大功,不該過責。這是統帥沒有教導好,理應由六路都經略司,蘇油自己來承擔全部責任。
妥妥的涪國公風格,不過這回就連他的政敵都覺得看不過去。
夏人的命關心他干嘛?不是死得越多越好?
趙頊說道:“夏國君主、將領的殘暴,又不是才知,罪行是他們犯下的,哪怕是最仁慈的國度,都要加以懲戒。”
“李文釗身為同族,感同身受,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何況那三萬人,本身也是軍隊,大軍在城下鏖戰之時,也沒見他們投降,還曾出城攻擊我軍。”
“如非我炮火犀利,他們能逃?”
“涪國公愛人之心,可以加到那被仁多零丁、梁永能屠戮的綠洲百姓身上,但是加到三萬靈州守軍身上,卻是有些過了。”
“傳朕旨意,只要不是殺良冒功,該升賞的,就必須升賞,尤其是對投附的將臣,更是如此。”
“李文釗繼續守他的富平侯,另升靈州節度使,右武衛大將軍。讓涪國公親自頒發賞賜,并且告訴他,做好大宋的爪牙,朕就不會薄待!”
群臣立即躬身:“陛下圣明!”
靈州,三路大軍會師修整,這熱鬧就大了。
很多將領,對蘇油都是執師長之禮,雖然論起年紀來,可能比蘇油還大。
對待他們的態度,蘇油還不好處理,如果端著吧,人家會說你拿架子,如果太親近吧,人家會說你勾結武臣圖謀不軌。
好在蘇油是聰明人,有一個場合是不論身份高下的——運動場。
如今的戰局基本已經完成了,就剩下河對岸那個興慶府。
理論上講,興慶府不是宋地,已經八十多年了。
秦代這里是北地郡的邊區,直到北周,才設了一個懷遠縣。
大宋開國初,也繼承了的這部分版圖遺產,將這里改為懷遠鎮,成為著名的“河外五鎮”之一。
嵬名氏在奪取靈州之后,鑒于靈州能夠被宋軍攻擊,于是在黃河的另一邊,重新選擇了一個城市定為都城,就是懷遠鎮。
為了慶賀國家的誕生,將懷遠鎮改名為興州,并以興州為中心,將周邊大片地區納入直轄,這就是興慶府的由來。
之后人口繁衍,在興慶府的范圍之內,夏人又建立了順州,靜州,懷州,定州,以定居人口,拱衛都城。
從峽口往下的順州,到駱駝港口的省嵬城,西倚賀蘭,東臨黃河,北連大漠,被五條河流沖刷出的豐美的寧夏平原,就是興慶府的地域范圍。
因為隔著黃河,趙頊最夸張的想象里,對于收復興慶府這個最高戰略目標,其實并沒有報太大的希望,只從后勤裝備里邊,一直沒有準備渡河船只這一點上,就能夠看出端倪。
而夏人的偵察情報中,似乎也沒有發現宋人有在幾個大渡口打造船只的跡象。
因此嵬名阿吳和仁多保忠,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對抗應理關宋軍的方向上,對于宋人渡河攻擊,收取興慶府的吹噓,嗤之以鼻。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蘇油已經在靈州背后的幾條河渠里,堆放了不少的牛皮胎。
“羊皮筏子賽軍艦”,是后世蘭州城的著名旅游項目,很多人不了解的是,牛皮筏子才厲害。
是真的賽軍艦,至少蘇油知道,直到新中國開通鐵路之前,蘭州到包頭的物資運輸,牛皮筏子都還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而且這東西對于皮革處理已經最大程度接近后世的四通商號來說,難度實在是不大。
因此蘇油給趙頊的密奏里邊,痛陳大軍如今幾乎沒有損失,打下靈州之后糧秣也充足,經過梁永能和仁多零丁的清洗,河套地區殘存的夏人已經不多,而且毫無猶豫地徹底倒向了大宋。
河套地區的士族如王崇、劉晏善、索九思等,在宋人大力宣傳夏軍屠殺子民的暴行之后,對西夏政權徹底死心。
這樣的政權,哪里還值得自己效命?!
因此蘇油建議趙頊,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各種條件已然成熟,完全可以發揚大宋水師無敵的光榮傳統,用夏人意料不到的方式,攻取興慶府!
河流在軍事中,從來都是農耕之族的好朋友,此舉絕對可以讓夏人在興慶府的一切布置,徹底落空!
收到蘇油的作戰計劃,趙頊的病都好了大半,召集中書、三司、樞密、軍機處的大佬們一起,連夜商議。
當然還是有分歧,多數人的意見是見好就收,戰略大目標已經完成,剩下的就是占領鞏固,收取紅利,這才是王道。
不過毫無疑問,興慶府,是河套平原頭頂上的桂冠,要是能夠拿下當然好。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能夠攻取興慶府,那趙頊的功業,即便是站在太祖之前,都毫無愧色。
皇帝的意志如今大家伙兒都得掂量掂量,權三司使王從之輕咳一聲:“此次克競全功,和以往不同,陜西不但沒有因為供辦軍需變得衰弱,反而愈發興旺。”
“涪國公軍事之能不論,這經濟之功,堪稱千古第一人。”
“說句實話,四十萬大軍出橫山,臣心中一直提心吊膽。可今年陜西路轉運司的奏報上來,賦稅竟然增加了三成,打仗竟然打發財了!這戲法如何變出來的,臣到今日都如在夢中。”
趙頊心里在滴血,那些都是老子的私房錢。
王從之繼續說道:“我覺得吧,可以給涪國公劃出一個底線,在保證河套安全的前提下,或者……能夠試試?”
的確,這次大戰調運的糧秣軍需不少,但是蘇油在解決軍事問題的同時,也在解決經濟問題。
陜西的鄉軍義勇人數眾多,蘇油在奪取山北之后便開始著手化軍為民,論功頒賞。
頒賞的重要物資,就是土地。
地太多了,即便是一丁百畝,都還有大量的空余。
舊軍分守山南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化軍為民的過程。剿匪總是暫時的,剿匪任務完成之后,這些舊軍便會自動轉為屯田的人口。
前三年,這些舊軍還是統一管理,類似建設兵團,三年之后積蓄初成,便會轉交給轉運司管理,軍方不再負責,番號也會取消。
三個山北轉運使里邊,曾孝寬積極贊成這個方案,他那里基礎最好,壓力最小。
范純仁也表示同意,畢竟老頭寬仁,陜西的軍士們實在苦了太多年了,的確應該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不過他開出了條件,一丁百畝,耕作起來太辛苦,耕牛耕具等等,明潤你要幫忙。
蘇油表示沒問題,但是范公你有些跑偏了,地方發展要因地制宜,羊毛怎么又忘了?
最大的反對者是趙禼,因為蘭州如今還在青唐和河西夾擊之下,并不安全。
最后蘇油和他做了個君子約定,如果我全力支持你向西收復涼州、瓜州、沙州、玉門,用重開絲路的功績交換你現在對我的支持,這樣你同意不同意?
趙禼怒了,你當我傻子嗎?這是萬里覓封侯的功績!
老子這比李廣馮唐還倒霉的咸魚,居然都有翻身的機會,不抓住那就是憨憨,當然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