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蘭交會
在蘭州搞了蘇油履任以來第一次文會之后,蘇油陪同歐陽發等人一起來到涼州,從抓農業轉到了抓工業上來。
蘇油野心很大,既然寧夏三路不缺工業的基礎,那就各個州都搞起來。
但是大廠,還是得依托大城市。
蘭州是最好的地方,有水運之利,有陸路之利,除了金銀銅,周圍還有鹽、鐵、煤、芒硝、硅石、鉀鹽,有成為大工業基地的資本。
此外涼州、甘州、興慶府,也要照此辦理,而且時間還要快,為接下來的毛紡業、棉紡業、軍工產業打下基礎。
任務艱巨,但是并非無法完成,原因就是礦藏豐富,能源充足,牲畜繁多,人力成本極低。
在開辟好幾處大金銀銅礦之后,蘇油開始建造涼州鐵廠。
依舊用已經成熟的大平爐煉鋼法,鐵廠還需要配套三酸兩堿工廠和水泥廠。
一座巨大的廠房已經初見規模,各種設備已經從蘭州運了過來。
這些設備的運輸是非常艱難的,從鄭州走汴渠到黃河,轉洛水到延安,然后通過陸路送到靈州再入黃河,以繞過黃河大瀑布和河套大灣。
之后轉運到蘭州,再上陸路送到涼州。
因此要運送大工件是不可能的,主要的東西就是儀器,刀具,還有兩臺最新的機床母床。
剩下的,需要在河西白手起家。
光各種圖紙就運了十幾大車。
只靠一個石勇是不行的,蘇油還調了四通兩員大將過來,蘇輻和石鍮。
蘇輻協助李舜舉主管銀行事務,石鍮和石勇負責工業基地建設。
巢谷要負責人力協調和政務協調。
蘇油主管產業分布大局和后勤。
沈括萬金油,哪方面需要干啥就干啥。
好在寧夏得天獨厚,高無煙煤的開采也不是什么難題,連煉焦廠都可以先行省略。
加上巢谷之前備下的鐵料,還有祁連山的石棉礦,石英砂,蘭州第一鐵廠很快就能投入使用了。
第一爐鋼煉了二十四小時才出了一萬斤,小打小鬧,還停留在當年冶州第一爐的水平。
不過這批鋼材的鋼質極好,比西夏原來的青鋒鋼還要好。
當年大宋工業開始展布,四通在全天下選礦的時候,只有西夏的煤礦鐵礦最優良,當時是氣得趙頊摔了東西的。
聽說蘇油在西夏開始用新法煉鋼了,趙頊要求一定要將鋼材送到汴京城給他看一看。
蘇油當然不會這么沒水平,于是按照天方大馬士革刀的樣式,加上于闐商人送來的和田白玉,加上寧夏本地的金銀,給趙頊打造了兩柄黑汗風格的騎刀和一柄漢劍。
玉裝劍,那就是裝逼用的,但是趙頊很喜歡。
六月,甲寅,監修國史王珪,上《兩朝正史》一百二十卷。
元豐改制前,大宋次相,兼職兼修國史。
這是王珪履任首相后交卸工作成果。
這本書本來比《仁英實錄》記載的歷史資料要多很多,但是書中假托仁宗詔旨,非寇準而是丁謂,時以為譏。
乙卯,蘇油錄河西諸先儒后人姓名以進,考其文字,授為州學學正。
并奏成立蘭州理工學院,重修興州文廟,增加學宮。
詔從之。
丙辰,詔:“自今事不以大小,并中書省取旨,門下省覆奏,尚書省施行。
三省同得旨事,更不帶三省字行出。”
是日,蔡京上奏,中書省獨取旨,事體太重。
趙頊下詔:“三省體均,中書揆而議之,門下審而覆之,尚書承而行之;
茍有不當,自可論奏,不當緣此以亂體統也。”
之前的官制雖仿舊三省之名,但是中書、門下、尚書,都可以取旨出命,造成了一些混亂。
于是趙頊還是讓中書取旨,但是給了門下、上書論奏之權,可以監督。
癸亥,詔:“尚書省六曹事應取旨者,皆尚書省檢具條例,上中書省。”
又詔:“中書、門下省已得旨者,自今不得批答行下,皆送尚書省施行。著為令。”
又詔:“尚書省得彈奏六察御史失職。”
這三道詔命,加強了尚書省左右丞的權力,避免了六部官員勾連中書,架空尚書省的可能。
同時以尚書省制衡臺諫,以臺諫制衡中書省,以中書門下兩省制衡尚書省。
壬午,詔罷大理官赴中書省讞案。
這是將司法獨立出來,不受中書省干預。
戊子,詔御史中丞舉任言事或察官十人。
歐陽發、劉奉世上《敦煌石室遺書編目》。
李舜舉、巢谷、梁屹多埋奏削減偽夏宮禁、陵墓事畢,繼遷至諒祚皆復節度使禮,獨秉常以王爵葬。
偽夏諸多物事,可為宮室用助者,悉發京師。
詔編錄《仁英兩朝寶訓》。
六月還有一件大事兒——蘭州鐵浮橋建成。
這座浮橋的落成,不光標志著黃河作為分隔河西與中原的天塹作用從此消失,國家對寧夏的控制力度得到空前加強,打破傳統地理政治格局之外,還標志著——寧夏工業體系初見成效。
寧夏三路,可以利用自有資源,自有技術,自有工人,自有設備,進行工業化生產。
鐵橋是皇家理工學院為總設計,其中橋梁結構設計師為陳昭明,躉船設計師為沈括。
鐵殼躉船采用的鍛焊和鉚接工藝,殼體內還加了木板、絲網、地丁膠涂層,以防止進水。
這座橋最大的特點,是每艘躉船裝有兩根鐵桅桿,桅桿頂上有孔,串連數根鋼索,用來牽引橋面,增加橋面的強度。
這是理工力學的成就,牽引橋梁,第一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橋面是角鐵鉚接工藝做成的鐵架,其上鋪設厚木板,可以同時通行兩列滿載三千斤的四輪馬車。
橋兩端靠岸的地方,采用牽引吊橋結構,吊橋可以收起來,供船只通行。
不過這功能現在幾乎用不到,黃河在蘭州以上就沒有像樣的港口,這是在為以后架設興洛浮橋做技術儲備。
后世隴海線,起點是蘭州,之后經天水、寶雞、西安、洛陽、鄭州、商丘、最后到達連云港。
這條線其實在如今也是重要干線,天水就是秦州,然后沿著渭水到長安,再沿著汴渠過洛陽、興洛倉、鄭州、汴京、陳留,路線幾乎一模一樣。
不過過了陳留有了變化,因為河北的重要性,干線向上調整,終點是膠州灣的登州。
唯一區別,就是一是鐵路,一是公路和如今的汴渠而已。
而且除了長安以上,水路運量不比后世隴海線差。
這條干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今有了黃河鐵浮橋,這條干線還將繼續向上延伸,直到沙州,接通西域。
七月,第一屆寧夏物資交易洽談會在蘭州召開。
壯觀的黃河鐵浮橋,在洪流中巍然屹立,讓來到這里的蕃商們震驚莫名。
蘇油還在鐵橋兩端個樹立起了兩座鐵獅子,因為是中空的,所以體型巨大,還鍍了銅。
到了今天,蘭州鐵廠已經有了三座大平爐,日出鋼鐵三萬斤,有足夠的材料供蘇油浪費了。
滾滾黃河鐵橋橫亙,四頭比漢代洛陽銅駝還要壯觀的金屬巨獸鎮守,無數蕃人見到這展示大宋威嚴國力的一幕,直接就跪倒塵埃,頂禮膜拜。
除了鋼鐵廠,水泥廠、化工廠、機械廠等也建立了起來,各種機械、車床也開始了生產。
羊毛已經收獲了兩批,益西威舍派人帶著糧食下鄉送溫暖,寧夏蕃人歡天喜地,終于體會到了作為大宋子民的榮光。
羊在益西威舍的偉大指引下,成了一年可再生三次的寶貴生產資料。
興州、蘭州、涼州三處毛紡業基地連軸轉,吸納了大量的人口作為工人,生產毛氈、毛線、毛呢。
蕃商們帶來的商品主要是玉石、皮毛、珠寶、香料。
大宋提供的物資,則是大量的金屬器皿,貴金屬裝飾品、便宜的毛呢、以及各種高檔的深加工產品如晶瑩的瓷器、玻璃器,美酒、成藥、絲綢、麻布。
還有最受歡迎的鐵鍋和刀劍。
除了蘭州,蘇油還派遣了牛皮筏子,攜帶大量的商品外加食鹽,順流而下,將溫暖送到了河套頂端的五原和遼國的云內州邊境。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