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組的十位參選者默默的站起來,主動走向寫有自己名字的木桌。
劉嫚起身時,周不殆在她身邊小聲說,“加油!”
書法界一向“重男輕女”,看書法家的男女比例就知道,女性數量少得可憐。
因此,這十個人里只有劉嫚一個女人,也不算奇怪。
五位評委都朝她多看了一眼,蘇學鎮的眼神尤為意味深長。
他們手中的參選者姓名后面都有一個備注欄,備注他們師從何人,或者曾獲得哪些榮譽,讓評委對他們有一個初步了解。蘇學鎮看到劉嫚的名字后面,寫了“蘇邑”二字。
他的視線逡巡,在左側旁觀席最后,發現了剛剛落座的蘇邑和歐陽岑。
他已經三十年沒有見過這位前任師傅。這三十年里,雖然兩個人之間沒有任何交集,但并不代表蘇學鎮不知道蘇邑的情況,蘇邑在書法界的地位太高,是權威級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甚至可以影響到國內楷書、隸書的風格走向。
察覺到蘇學鎮的注視,蘇邑迎上他的目光,老邁卻依然矍鑠的眼睛里,迸發出冷意與不屑。剛才前兩組面評,他沒有過來看,因為他不想和蘇學鎮在一個空間里多呆哪怕一秒鐘,現在輪到了劉嫚,他必須得親自盯著。
他印象中的蘇學鎮,還是二十歲出頭,恃才傲物的模樣,而現在的蘇學鎮圓滑世故,帶著上位者的氣場。
他直視自己,不見絲毫愧疚與心虛,甚至還有一絲得意。
蘇學鎮當然很得意,他才五十歲出頭,卻已經名利雙收,他是知名書法家,是令人尊敬的書院院長,是成功的商人,是人生贏家!
他已經有足夠的底氣和資歷,面對蘇邑,他的眼神仿佛在對蘇邑說:他當年的做法沒有錯。方懷遠根本比不上他,方懷遠是校長,他也是院長,可是現在誰還記得方懷遠也是蘇邑的足蘇邑的徒弟?
如果換在以前,蘇邑又要暴跳如雷,拂袖而去,眼不見為凈。
但他現在有劉嫚!
蘇邑望向背對他站立的女孩,仿佛找到了一個依靠,心里的郁結也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經過蘇學鎮這件事,他后來收徒都尤為謹慎,即使再遇到一些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收徒之前,他也會好好斟酌,考驗一段時間再做決定。
因此在蘇學鎮被逐出師門之后的二十年間,他只收過3個徒弟,可惜的是,這三個人和方懷遠一樣,在各自的事業領域發展得很好,卻沒有一人能在書法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成為“書法家”。
他后來也放棄了,他以為自己這輩子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來繼承他的衣缽,他年紀也大了,更加與世無爭,專心在大學教書育人。
就這樣又過了十年,他在網上看到劉嫚為了賺錢寫的字。
他沉寂已久的心,再次跳動起來,他沒想到自己在快要入土的年紀,看到了希望。
這真是天意。
他匆匆忙忙的讓劉嫚參加這一屆書法展覽會,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活過下一個四年。否則他一定會先花個十年五年把畢生所學都交給她,等她成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后,再讓她參展。
劉嫚不知道自己的老師與舊徒弟之間的暗潮涌動,她甚至沒有看任何評委,她走到臺上第一件事,是先把桌上的筆墨紙硯按照自己的習慣,重新擺放了一遍,輕拿輕放,悄無聲息,弄完,她就站住不動了。
她的站姿是小趙氏從她幼童起就耳提面命訓練出來的,舞姬出身的小趙氏極為看重儀態,她沒有教劉嫚跳舞,卻把舞者應有的基本功悉數傳授給她,因此劉嫚才能站如青松,步履輕盈。
再加之一身古風裙子,猶如一位古代才女長身玉立。
劉嫚的競爭者都忍不住側頭看她,其中看的最頻繁的一個,是她斜后方的男青年,他的目光太刺眼,劉嫚不得不回頭,先看到了他桌上掛著的姓名牌:蘇茂林。
原來他就是那幅《破窯賦》楷書的作者,蘇學鎮的兒子。
蘇茂林看起來也就二十多歲的樣子,個頭很高,大概是衣服都是名牌又搭配的好,顯得人挺精神的,有點小帥。
但劉嫚覺得蘇茂林沒有他父親的氣質,甚至比不上周不殆的文氣,他沒有那種文人的范兒,乍一看,就是一個普通富二代。
劉嫚疑惑,他真的是《破窯賦》的作者嗎?
面評就在幾個人的各懷心思中開始了。
首先是作品點評環節,五位評委互相交換了意見。他們從距離評委席最近的第一個參選者開始評價。
每位評委評價兩件作品,評語只有一兩句話,多是挑刺和批判,反正不是好話。
劉嫚在中間的位置,很快就輪到了她,評價她的一個留著絡腮胡的評委,劉嫚知道他叫王慶海,著名書法家,書法協會會員,擅長隸書。
王慶海看著她說,“過分模仿,匠氣太重!”
周不殆已經說過類似的話,因此劉嫚很坦然的接受了批評,并落落大方道,“謝謝評委指點。”
王慶海心里有幾分詫異,與蘇學鎮對視了一眼。
蘇學鎮微不可見的輕輕點頭。
王慶海繼續點評下一個參選者的作品,下一個就是蘇茂林,即將臨聽教誨的蘇茂林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做出虛心的姿態,而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嘴角還著笑。
蘇茂林說,“筆力遒勁,結構沉著。”
十條評語,這是唯一一條好評。
誠然,蘇茂林的作品的確算他們之中最好的,也不可能一點缺點沒有,批評家甚至在王羲之的作品里都能挑出刺。
大家心里都清楚,王慶海這么說,不就是因為蘇茂林是蘇學鎮的兒子嘛。但人家實力擺在那里,其他人的不滿也只能化作心服口服。
誰讓自己技不如人呢!
接下來到了可以把人問哭的提問環節,這個環節不按順序來,每個評委想問誰就問誰,大家內心忐忑的等待被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