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與大眾所想的不一樣,佛法是智信,非迷信。
再說冰童子之法。
如果在高山頂,用無憂木和安息香丸護摩,能令人得安穩,延壽千年。
又,若從黑月八日(農歷十六為黑月初一)開始,每日三時,燒安息香丸,每次1080遍。連續修持,冰童子一定會來現身,白天或是晚上來加持,做行者的伴侶,任意使令,無不滿愿。
若常供養他,也會財寶豐盈。又經云:若有受持此陀羅尼法者。我及愛子畢哩孕迦并諸眷屬等。擁護是人不令一切諸惡鬼神有所侵擾。
如果受持此法,鬼子母菩薩和冰揭羅童子及眷屬,加護此人,不令一切諸惡鬼神侵擾。在末法時代,鬼神問題真的是太普遍,雖然不宜談太多,但不能不重視。
而世人的抑郁癥、重病絕癥、強迫癥、神經病、自閉癥、自殺車禍等,大部分皆與隱性眾生有關。
學佛者在末法時代,修好護身相當重要。
不動明王,是世尊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愿力特殊,即使行者由于習氣千般觸犯戒律,他仍然允許行者懺悔,不會馬上舍離。也不會如一些護法一般,你做得不如法,會懲罰你。
而冰童子是天人藥叉,經典稱他為畢哩孕迦圣天,是比較容易相應的。
經常持誦和供養,對于增益福德大有幫助。冰童子的特德是增益財寶,也可懷愛和息災,也可以求姻緣。
若被人所拘,有王難,念誦冰童子心咒一萬遍可得解脫。
若用安息香和乳粥,每天三時,每時燒1080次,連續7天,童子現身與行者對話,滿足所愿。
除了六月施食之先行法,還有白檀木造像法像前供養,連續念誦,直到出現驗相,也可成就咒力。
如果拿香花,如百草花,以心咒加持,散在冰童子的白檀像上,行者能得到千人的衣食。
一個人衣食,已經夠你用一輩子了,冰童子能日供千人,故知他是大財神。而一旦能獲得他的攝受,“持誦者常為親伴所須皆應“。他會經常來幫助行者,做行者的伴侶或朋友。
冰童子之母親為大藥叉女鬼子母菩薩,根據經典,冰童子之兄為散脂大將,姐為大吉祥天女,他是鬼子母最小的愛子。
此施食法很殊勝,若要修持,記得要創造一個吉祥緣起,可以幫冰童子做功德回向。
若修持一段時間,有所相應之后,以后你念冰童子的名號:畢哩孕迦圣天,即能迅速感應。
鬼子母又名歡喜母,梵文音譯訶利帝母。原為婆羅門教中的惡神,原本并不是什么“娘娘”,而是一位專吃人間小孩為生的“母夜叉”。自從被佛法教化后,人們就就將她視作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佛教傳入中國后,中國的佛教徒又將她改造成了一位送子娘娘。
據佛經說,鬼子母早年在王舍城參與慶祝獨覺佛面世而早產,于是她便發下惡誓,來世要生于王舍城,吃盡當地人的小孩。后來她的誓愿果然應驗。她同王舍城的藥叉結婚,生了五百鬼子,因此被稱為“鬼子母”。她幾乎天天還要吃王舍城里別家的男女小孩。佛祖得知此事,規勸不從,但是她無動于衷。后來,佛祖遂以法力藏起她的一個兒子,鬼子母想念她的孩子,急得她又哭又鬧到處尋找。當她知道孩子在佛身邊,便求佛還給她。佛說:你有五百個兒子,少一個就著急,你不想想,人家只有一兩個孩子,被你吃了,那有怎么辦呢?鬼子母幡然悔悟,歸依了佛門,并被吸收為護法神。
鬼子母很多人都不知道她的秘密,即她生育的五百子,各自具備大神通力和很高的地位。諸如散脂大將,寶賢大將,吉祥天女,阿吒薄俱鬼神大將等都是她的五百子女之一。近期宣說的大財神冰揭羅天,是她最小的兒子。她的這些子女在法界上都很厲害,任何一個都與眾生有非常深厚的因緣,尤其是對我們中國人,緣分更加親密。
修持準提咒法得成悉地的夏真人,其親見法界上的準提護法圣者真身,并與諸圣者一一聞訊作答,后夏真人根據自己的親證和諸圣的作答編著了聞名于世的準提悉地懺法。并將部分諸尊的樣貌進行了繪畫,每尊都親自創四句偈子來形容贊嘆他們的功德和法界秘相。
其中關于鬼子母,夏真人是這樣子說的“阿梨智母大菩薩,五百神靈屬降生。愛子真童隨圣身,弟子一心皈命禮。”阿梨智母乃是鬼子母的另外一種翻譯,夏真人見到的法界秘密相,鬼子母乃是大菩薩化現,她所生的五百鬼子,個個都與眾生有大因緣,她的五百子是跟隨著鬼子母的腳步,鬼子母在何處,這五百鬼子就在何處,與鬼子母一起普渡眾生。還有一種含義,夏真人所言的愛子是專指冰揭羅童子,因為冰揭羅童子是她最小的愛子,經典里記載,鬼子母抱著一個小孩,哪個小孩就是冰揭羅天。但在佛祖當初度化鬼子母的時候,佛祖是隨意收了她的一個孩子才令鬼子母大徹大悟,五百個鬼子少任何一個鬼子母都會痛心不已,五百個鬼子皆是她的愛子,故而這兩種含義都正確,也許在某一天我們如同夏真人一般證得悉地時,才能完全明白這些法界上的秘密。
鬼子母護持佛法非常勤懇,如同孔雀經中,以她的兒子散脂大將為首的鬼神擁護孔雀經法,鬼子母本人亦以大神通力擁護修持孔雀經法的人。在佛陀即將滅度的時候,也囑咐過很多諸天鬼神,常駐中國,守護國土。諸如大名鼎鼎的阿吒薄俱鬼神大將,他是諸神總管,真正的第一護法,可他是鬼子母的五百子之一,鬼子母也遵循佛陀的教導,帶領她的子女眷屬,常駐中國,擁護眾生。用很通俗的說法來說就是這一家人不得了啊,子女個個牛逼,母親也是個狠角色,一家人挑起了常人幾十年都挑不起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