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欽陵猜測的,也正如李恪判斷的,既然貢日貢贊召回了祿東贊,那他必定就是已經走到了山窮水盡的這一步,別無選擇了。
現在的祿東贊對于邏些,甚至整個吐蕃而言都是救世主一樣的人物,既然他回了了邏些,現在吐蕃的戰局就由他來掌控了。
祿東贊和因為不知兵而畏畏縮縮的貢日貢贊不同,祿東贊雖然謹慎,但面對唐軍他也敢打,他集中了自己從象雄帶回的精銳,和大半個邏些的兵馬,湊了二十萬人,前往白畢澤駐扎,欲在此退敵。
二十萬人,看起在人數上是和唐軍不相上下了,但祿東贊自己也知道,他麾下這二十萬人和李恪的二十萬唐軍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拋開李恪直屬,天下無雙的北衙禁軍不談,就是那些府軍也多是身經數戰的勁卒,不是他那些新招募成軍的新兵可以比擬的,更何況唐軍還有兵甲和士氣上的優勢,畢竟他面對的可是唐皇的御駕親征。
所以在祿東贊領軍出城后,他便開始凡事謹慎,先是在白畢澤建營,而后派出斥候每日打探唐軍的動靜,不敢有絲毫的大意。
祿東贊在關注唐軍的情況,而唐軍也是一樣,當祿東贊在白畢澤扎營之后,李恪也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
白畢澤北六十里,唐軍中軍大帳。
“這祿東贊當真好膽氣,敵強而己弱,竟敢不憑城而守,反倒在外扎營。”大帳中,李恪站在懸在帳中的吐蕃地圖前,對帳中的幾人感嘆了一聲,言語對祿東贊倒是頗有幾分贊許之意。
李恪欣賞祿東贊,這事大唐朝堂上下可謂是人盡皆知了,李恪會這么說祿東贊,倒也不奇怪。
蘇定方道:“置之死地而后生,祿東贊所為看似走險,但實際上卻抓住了吐蕃反敗為勝的最后機會。他能對局勢有如此掌握,確實不失為一員良將。”
李恪有些惋惜道:“只憑祿東贊這一步,朕便不得不高看他一眼,只可惜,如此人物卻始終不能為我大唐所用,若是他能入我大唐,要滅吐蕃不過舉手之勞。”
李恪所說的舉手之勞固然夸張了些,但也足以說明祿東贊對吐蕃的重要了,如果能得祿東贊,這一仗就至少有九成勝算,但李恪自己心里也清楚,這是絕無可能的了。
一邊的王玄策看著李恪臉上惋惜的神色,道:“當初祿東贊使唐時,陛下便許以高官厚祿,若是祿東贊能降,早在長安時他就降了。祿東贊對吐蕃仍有念想,只要吐蕃還在,陛下只怕就難和祿東贊有君臣之緣了。”
祿東贊一直無意降唐,這固然叫李恪有些可惜,但也絕不至于叫李恪有半分的躊躇,畢竟李恪志在滅吐蕃,大唐這座巨大的戰爭機器已經開起,絕不會因為一個祿東贊而停下,也絕不會被祿東贊一個人擋住。
李恪握拳道:“朕有愛才之心,卻也不會拘泥于一人一地的得失,這一戰朕要滅吐蕃,誰也擋不住。”
在戰爭的滾滾車輪之下,阻擋一統大勢的都將被碾死,多一個或少一個祿東贊都無傷大雅,就宏觀大局而言,相差的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李恪滅吐蕃的決心,絕不容有半分動搖,這一點朝堂上下所有人都很清楚,帳中站著的欽陵的身份最是尷尬,一面是君王,一面是生父,著實叫他有些為難。
欽陵看著李恪的模樣,先是沉默不言,過來片刻后才開始道:“陛下,這一戰我大唐上下都有必勝之念,但面對駐扎在白畢澤的吐蕃軍,也千萬不可大意,這白畢澤可不是一般的湖水。”
欽陵是吐蕃人,聽欽陵的話,似乎對白畢澤有些了解,李恪聞言,問道:“這是何意,白畢澤可是有何異常之處?”
欽陵回道:“白畢澤在邏些一代頗有兇名,末將因為是生于邏些,故而對白畢澤還有些了解。白畢澤又名耶摩澤,在吐蕃語之中,耶摩便是閻魔之意,每歲死在這白畢澤的人都有過百之數。”
李恪對吐蕃也有些了解,但對于白畢澤的這個說法,倒是第一次聽,李恪好奇地問道:“這是何故?”
欽陵回道:“這白畢澤雖名澤,但澤中卻沒有什么水,其中多是泥淤湖沼,一旦踏步陷入,便會越陷越深,直到整個人陷入其中,窒息而死,若是一個人過路,是絕難自救的。”
一聽欽陵的話,李恪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原來白畢澤不是湖泊,而是一處沼澤。沼澤比起湖泊更是難行,而且處處兇險,若是不熟悉路的人很容易就會陷進去,丟了性命,這也難怪欽陵如此謹慎了。
李恪道:“祿東贊倒是選了一個好地方,我們唐軍初到此地,對白畢澤中的路況不熟悉,極容易陷入沼澤之中,陷入危險,如此說來我們倒是不能貿然出兵了。”
祿東贊對白畢澤中的情況很熟悉,知道路該怎么走,而唐軍初來乍到,在此之前甚至連白畢澤是什么都不知道,若是貿然交兵必定在地利上吃極大的虧。
李恪心中想著此事,于是對欽陵問道:“你可知白畢澤中的情況?”
欽陵搖了搖頭道:“末將只知白畢澤之名,但從未去過,故而對澤中的情況也不清楚。”
欽陵雖是祿東贊之子,但年少的時候就被李恪點名作為隨婚使,來了長安,在吐蕃總共也待了沒幾年,對吐蕃的了解自然也是有限,大多在聽聞這一塊。
李恪聞言,點了點頭,對欽陵吩咐道:“你說的極是,白畢澤是沼地,不可輕易冒進。你一面命斥候在這一代摸路,熟悉澤中的情況,一面帶人在白畢澤尋人,看看能否尋到居住于澤中的當地人,為我軍帶路。”
“諾。”欽陵聞言,當即應了下來。
白畢澤當前,唐軍大軍明日便將行抵,李恪為了多幾分勝算,自然是要對白畢澤中的情況多幾分熟悉了。
李恪所為自然妥當,可就在李恪正在大帳中和麾下諸將議事的時候,突然有吐蕃主將祿東贊的使者奉命求見。
祿東贊要見李恪,不為別的,竟是要約李恪于兩日后在白畢澤外的平原相見,商討兩國軍機要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