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指揮綠光主基地的部隊在大概不是巧合的巧合事件之下擊退了橙光部落的攻城后,一群新的更加不像巧合的援兵也到了。
那是一批來自紅光部落的運輸隊,以“蠻牛妖”為主力,還隨行有一群被綠光酋長丟在那里的綠光投矛兵。
提示:總督哈奴曼主動向主基地輸送了一批部隊和物資。
要算戰斗力的話,搬運物資暫時騰不出手的蠻牛妖不提,綠光投矛兵也是一副急行軍疏于警戒的姿態,想必如果它們遇敵,戰斗力也是根本無法期待的,所以提示姐姐才會將其稱為“輸送”而不是“調派”。
而率領這支運輸隊的,正是那只金色的猴子“哈奴曼”。
而它們的前進路線……嘖嘖。
之前橙光部落的攻城部隊在移動時遭到銀飛馬突襲,損失了所有投石器之后果斷決定撤退,而從它們遇襲的位置前往橙光主基地的路線,正好與哈奴曼率領援兵前來綠光主基地的必經之路有一大部分重合,在現在的時間點上,理所當然的,它們很快就會在那里相遇。
這種狀況,在不明真相的人眼里看來,自然是綠光部落神機妙算,不但早已做好抵御進攻的準備,還安排了許多針對性的策略,目前而言只這么一支繞后的伏兵就夠把來襲的橙光部落揍得雞飛狗跳了。
連人都沒有,哪來的不明真相的人?蠢系統吐槽道。
‘不過,這支伏兵似乎有點弱?運輸隊可以打人的嗎?’我無視吐槽,把那支運輸隊從頭到尾點了一遍。
可以是可以,但因為本身不是戰斗姿態,強行作戰時威力會嚴重下降,除非有個英雄可以臨時把它們改編成戰斗部隊并懂得指揮……呃。蠢系統回答到一半忽然頓住。
‘猴王哈奴曼不就是個英雄?’
照理說,運輸行動基本不需要戰斗,英雄隨隊護送只能起到加速和減少火耗的作用,只是可選項而不是必選項,難道這次還真是個巧合?
‘巧合個鬼,我現在對自己身份的認識更加清楚了。’
我一邊隨口回應蠢系統,一邊給哈奴曼指派工作。
由于現在不是生物階段,它也不是綠光酋長,無法具體下達命令的情況下,我只能“框住”運輸隊,再把目標定位橙光部落正在撤退的隊伍,選擇攻擊指令。
“吱嘰嘰——”
哈奴曼作為猴子,自然不會老老實實地步行,率領這支運輸隊的時候,時不時就會竄上附近的高點處,比如大石頭上方或者樹頂來四下觀察,還會像模像樣地手搭涼棚。而就在我選了攻擊之后,它例行的“登高望遠”行為讓它順利看到了那支正在撤退的橙光部隊,而后立刻回到隊伍中高聲叫嚷起來。
雖然它叫嚷的內容并非“WAAAGH!”,但綠光投矛手們明顯是聽懂了,整支隊伍轉而向雙方預定遭遇之處附近的一個高地行去,同時,那些投矛手開始向蠻牛妖們聚攏,七手八腳地從它們攜帶的物資中找出自己暫存的投槍。
哦……是要來個“臨陣三矢”嗎?但對方是騎兵,還有薩滿的法術加持,這數量只怕是要減一半還多。520
不不不,正是因為有薩滿法術加持,才能使用這個戰術。
‘什么戰術?……咦?’
提示:‘橙光部落’的‘狼騎兵軍團’被摧毀。
提示:‘橙光部落’的‘薩滿軍團’已逃散。
提示:‘綠光部落’繳獲了一些投石器。
哈奴曼選擇的戰術前半程和我的計劃很像,但后半程完全就是天差地別。
如果是我具體指揮,綠光投矛手應該在投擲出兩撥木矛之后,全體撤向附近的樹林,憑借樹木的遮掩和蠻牛妖的牽制能力對剩余的部分進行攻擊,在人數較少的情況下,可以保證它們進得來出不去。
而哈奴曼則不然,它分出了一部分“只拿一矛”的投矛手,在“投矛陣地”前方的溝壑中隱蔽起來,一旦有狼騎兵突襲它們就會突然升起充當“拒馬”——從結果來看,效果拔群。
雖然用于“投”的矛不怎么適合當拒馬,但架不住橙光部落的薩滿祭司給狼騎兵們施放了嗜血術,沖鋒中的移動速度大幅增加——然后一頭穿死在劣質拒馬上,變成一地會很快消失的紅球。
而由于死掉的狼騎兵不占地方,不存在用尸體堆過防御手段的問題,那些原本應該挺脆弱的長矛陣很是堅持了一段時間,再配合后方不斷進行遠程攻擊的投矛手,將因為被加持了嗜血而無視危險前赴后繼的狼騎兵全滅。
接下來是橙光部落的薩滿祭司,它們對于自己“加速了狼騎兵的死亡”大概是沒有什么概念的,但當投矛兵把視線轉向它們的時候,這些薩滿祭司除了絕大部分給自己釋放嗜血術后繼續朝小高地發動突擊之外,還有少數幾個偷偷地溜走,這大概就是“逃散”和“被摧毀”之間的差異所在。
最后是“繳獲投石器”,我原本還想著這里沒有苦工沒法把它們運走來著,結果部隊“覆蓋”過去之后,數量是投石器三倍的綠光投矛手直接把手里的矛往附近蠻牛妖的桶里一丟,轉而各自找目標圍過去開始控制它們了。
在它們丟下矛之后,完全控制投石器之前,這些綠光投矛手的名字在我這里顯示為“綠光勞工”。
嗯……這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目前除了奇形怪狀的生物之外,所有的兵種基礎全都是一個個強壯的綠光,質、只要穿戴不同的裝甲,使用不同的武器自然就是不同的兵種。
參考橙光的情況,給綠光們裝備上雙刀,配匹狼,可不就是狼騎兵?薩滿祭司的長袍和狼牙棒也同理。
提示:由于對綠光部落的兩次出征均以全軍覆沒告終,橙光部落再次為出征軍團追加兵力。
還來?
將心比心,畢竟一個部落能打敗它兩次,一定有值得‘貪婪’的東西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