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是五月十八離開的京城,六月十三才到達的雄州。
這僅僅千里之路,快馬加鞭最多三天的路程,蔡攸竟然整整走了二十五天。
一路之上,蔡攸逢廟就跪拜,見神就燒香,據說用了整整一馬車的香火。
而不管是面對佛祖還是面對觀音菩薩,蔡攸都雙手拈香,閉目祈禱,口中念念有詞,乞求他們保佑,大宋之師旗開得勝,一舉收復燕京,讓他自己載譽而歸。
走到大名府時,蔡攸獲知宋軍兵敗白溝,突然病倒,而且是臥床不起。
大名府留守趕緊找來一些美女日夜精心照料,蔡攸這才漸漸康復起來。
蔡攸到達雄州宣撫司時,趙佶下達的撤軍的手詔也正好剛剛傳來。
童貫接到命令之后,打算先退回到河間府,在那里等待時機。
而蔡攸則很想回到大名府,繼續養病。
所有人都在做撤軍的準備。
只有收復燕云的首倡者趙良嗣,很不甘心這么失敗他們如果就這樣灰溜溜的回去,他肯定會遭到臣僚們的白眼和嘲笑,更關鍵的是他的政治生命也將到頭了。
趙良嗣曾聽馬擴說過,李處溫現在是耶律淳的宰相,手握大權。
而多年前,趙良嗣與李處溫曾結為莫逆之交,因此他想給李處溫寫封信勸他做內應,勸耶律淳投降。
趙良嗣來到宣撫司對童貫說:“我過去在遼朝時曾與李處溫結成莫逆之交,李處溫見天祚帝失德,曾想與我一同南奔大宋,我們還曾于燕京北極廟拈香為盟,欲共圖滅契丹,如果李處溫收到我的書信,應該會為咱們的內應。”
童貫聽罷,眼睛一亮!
其實,童貫和趙良嗣的處境是一樣的,甚至更遭他們如果就這么灰溜溜的回去,那么童貫不僅政治生命結束,還得背著這個大敗的恥辱一直進棺材。
所以,聽趙良嗣說還有李處溫這個希望,童貫馬上命令趙良嗣給李處溫寫信。
趙良嗣在信中寫道:
竊以為,天厭契丹,自取顛覆,兵連禍結,彌歷歲時,舊君未還,新君孤立,擾攘之余,仰惟勞止
李處溫接到趙良嗣的密信之后,反復看了好幾遍,感慨萬千,也動了降宋的念頭。
可李處溫覺得,勸降耶律淳,已經不太可能成功了。
因為蕭干和耶律大石將宋軍打敗,遼軍上下皆認為宋軍不堪一擊,所以都要求跟宋軍決戰到底。
另外,漢臣之中,像左企弓等人也明確表態,寧肯降李衍、降金,也決不降宋他們對大宋一肚子氣憤,認為大宋破壞百年盟約,出爾反爾,很不誠信,耍小心眼,根本靠不住。
李處溫最著急的是他自己手中沒有武裝。
遼軍現在被分成了好幾塊。
除了防守居庸關、紫荊關、古北口等要地的遼軍,其余遼軍大約分成了四部分。
一部分掌握在蕭干手里,主要駐扎在范村一帶。
一部分掌握在耶律大石手里,主要駐扎在新城與白溝河一帶。
一部分掌握在郭藥師手里,主要駐扎在涿州一帶。
還有一塊就是保衛燕京的軍隊,本來掌握在耶律淳手里,但因為耶律淳病重,實際上掌握在蕭普賢女和她女兒耶律答里孛手里。
沒有一點掌握在李處溫手中。
而沒有武裝就沒有左右形勢的力量,底氣也就不足。
李處溫認為,當務之急是建立一支屬于自己的武裝,以備不時之需。
可建立一支武裝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好在,李處溫手中有一筆錢,那是耶律淳交給他讓他招兵買馬用來抵御女真人的。
李處溫準備用這筆錢招募勇士,建立他自己的武裝。
不久,李處溫便讓他的兒子李奭給趙良嗣寫回信,介紹一下燕京這邊的情況。
李奭在回信中說:
自曩昔一別,時絕音秏,耳可得聞,目不得見。至于宴飲談笑,每思而念之。是時,奭與待制嘗數言滅虜為誓。近歲之間,內外相凌,盜賊競起,雖分五路,已陷四京,雖有幽燕,孤危將亡,甚于累卵,無計解其紛難也,蓋歷數之將盡矣。
相公自入樞廷,頓變白首,夙夜不遑,懷履薄臨深之懼,東虜近日,復有深入,慮遭族誅之難,不思往日之非,惟念今日之咎。
愚聞縝密然后事濟,兵以詭道制勝,大宋未有所行,先形于外,若議行師,深宜密速,愿救燕鄉無告之民。
新君成立,全是相公與北樞蕭公以及李處能等同立。今新君臥病,燕京紛亂,人心惶惶。蕭干與耶律大石以及蕭德妃手握重兵,殺氣濃重。亦有不少同志意欲南歸,奭將與之共議。相公亦深思遠慮,擇機而動。事關重大,不得不機密而行。奭夜不能寐,雄州雖近在咫尺,卻不能立刻相唔,殷殷之意,以待來日暢敘。
看了李奭的回信,趙良嗣很興奮。
趙良嗣不禁回想起,多年前他與李奭、馬柔吉和劉范在燕京北極廟灑酒明誓的情景。
那時,他們見天祚帝日益失去民心,便多次秘密謀劃,以圖擺脫契丹人對燕京的統治,光復漢家江山。
這么多年過去了,趙良嗣實不知道他們是否還保有當年的那份熱情?現在,看了李奭的回信,趙良嗣感到很欣慰,進而對他們很有信心。
馬柔吉和劉范現在都在遼軍中任職,馬柔吉更是趙良嗣的族兄。
因此,趙良嗣又給馬柔吉寫了一封信,希望他“結義士,開城門以迎降,拘執契丹,轉禍為福。”
隨后,趙良嗣就將李奭的回信和他的打算告訴了給了童貫和蔡攸。
對李處溫以及燕京的反遼義士們,童貫和蔡攸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們都認為,用不了多久,燕京一定會發生內變。
童貫和蔡攸可不是瞎猜,他們的幕僚們早已給他們分析過,耶律淳現在面臨著很大的壓力,既有來自李衍的壓力,也有來自女真人的壓力,現在又加上一重來自他們大宋的壓力,耶律淳一定支撐不了多久。
而且,馬擴還曾跟童貫和蔡攸說過,耶律淳現在重病纏身臥床不起,估計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了。
所以,童貫和蔡攸最終沒有離開雄州,而是在雄州坐等待燕京內部事變的發生。
果然!
沒過多久,李奭就給童貫傳來消息說,耶律淳駕崩了,北遼改由蕭普賢女當家。
童貫和蔡攸大喜,趕緊將這個好消息快馬加鞭告訴給了趙佶,同時密切關注事情的進一步發展,也就是等李處溫和燕京城中的義士獻出燕京城來。
可童貫和蔡攸等來等去,卻等來了一個噩耗李處溫被賜死,李奭被凌遲處斬。
當初跟李處溫和李奭父子一塊擁立耶律淳的李處能,感覺李處溫這種私下通敵的做法太危險了,便躲到寺中剃度為僧,堅決不參與李處溫父子獻城一事。
李處溫對此怏怏不樂,同時也意識到不能再拖拖拉拉的了,得盡快行動。
因此,李處溫督促兒子李奭說:“你要抓緊組建軍隊,加快步伐,越早咱們就越主動,越晚咱們就越被動。”
李奭點頭答應,隨后就召集他的主要幫手耶律策、高勰和馬諤商議。
耶律策是一名宮城護衛,高勰是一個衙兵都頭,馬諤是一名秘書少監,他們對李處溫父子準備將燕京城獻給大宋一事非常熱衷。
商量來商量去,李奭、耶律策、高勰和馬諤決定劫持蕭普賢女,然后逼蕭普賢女獻城。
當然,想劫持蕭普賢女的前題是,他們得有一支自己的武裝。
于是,李奭、耶律策、高勰和馬諤等人分頭聯絡,秘密以重金招募勇士,準備拉起一支三千人的武裝。
一切都在悄悄而緊張地進行之中。
這天,也就是耶律淳死后的第七天,涿州留守、常勝軍都管押郭藥師,從涿州來燕京吊唁耶律淳。
郭藥師是渤海鐵州人。
六年前,渤海人高永昌起兵叛亂,殺死東京留守蕭保先,自立為大渤海國皇帝,控制了遼東五十余州。
天祚帝派遣當時的宰相張琳前去討伐。
結果,張琳在沈州被女真人擊敗。
后來,天祚帝又授予當時的燕王耶律淳都元帥之職,令他前去征討高永昌。
耶律淳在遼東招募饑民,組建了一支軍隊,號稱“怨軍”,意思是抱怨于女真人的軍隊。
這支隊伍共有兩萬八千多人,分為前宜營、后宜營、前錦營、后錦營、乾營、顯營、乾顯大營和巖州營八個營。
怨軍成立后,接連發生叛亂,特別是去年正月,怨軍將領董小丑因為征討利州不利,擔心受罰,而發生叛亂,最后被鎮壓處死,其手下將領羅青漢等隨后又率軍叛亂攻打錦州。
郭藥師看準時機及時出手,將羅青漢等叛亂分子殺死,立功脫穎而出。
后來,蕭干和耶律余睹率軍前來平叛,并受命徹底解決怨軍的叛亂問題。
耶律余睹向蕭干建議,將怨軍全都殺了。
蕭干不同意,認為怨軍中還是有些忠義之人。
蕭干隨后對怨軍進行了大規模整編,只留下兩千人馬,編為四營,分別由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四人統領,其余人馬則分散派遣到各路禁軍之中。
從怨軍的短暫歷史來看,這是一支有著叛變傳統的隊伍。
耶律淳稱帝后,蕭干推薦郭藥師來燕京擔任皇宮殿直,即皇帝的侍從官。
耶律淳將怨軍改名為常勝軍,擢升郭藥師為衛上將軍、都管押常勝軍、涿州留守。
從郭藥師迅速崛起的情況來看,說蕭干是郭藥師的恩人并不為過。
蕭干聽說郭藥師進宮來吊唁耶律淳,便想趁機進一步拉攏郭藥師現在的常勝軍,已被很善于擴張的郭藥師,擴編到了八千多人馬。
對于兵馬嚴重不足的北遼而言,常勝軍現在已經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郭藥師的政治嗅覺很靈敏。
他一進宮城,便感覺到了宮中的氣氛很緊張,形勢也很詭秘。
所以,吊唁活動一結束,郭藥師便立即出宮,連他在燕京的住宅都沒回,就直接出城,然后回涿州了。
蕭干進宮沒找到郭藥師之后,便去郭藥師在燕京的家里找。
可郭藥師的家里只有幾個隨從,哪有郭藥師?
蕭干一來氣,就將郭藥師的隨從叫來一一盤問。
無巧不成書。
蕭干相貌猙獰,又威名赫赫,加上沒找到郭藥師心情又不好,所以,在盤問的時候,語氣嚇人了一些,還有些要打要殺之勢。
郭藥師的一個隨從,名叫傅遵說,害怕蕭干打他,就檢舉說,“小小人知道,太尉李處溫曾和大宋宣撫使童貫來回傳遞密信,李處溫企圖企圖挾持太后納城投宋。給他們傳遞密信的人是是趙履仁和劉耀,趙履仁已被大宋授予朝散大夫,劉耀被授予均州團練使,他們現在都在雄州宣撫司等待上任。”
蕭干聽罷,大驚,連忙去將此事告訴蕭普賢女。
蕭普賢女命蕭干立刻暗中布置人馬,控制住李處溫父子及其同黨,別讓他們出城逃跑了。
李處溫父子這時其實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李奭甚至已經跟手下人約定好,耶律策負責在宮內挾持蕭普賢女,高勰負責關閉并控制燕京各城門,馬諤負責聯絡勸降眾大臣,李奭負責聯絡宋軍,而宋軍一到,他們立即開城。
可就在這最后時刻,李處溫父子以及他們的黨羽被蕭干捉了。
蕭干從李處溫家中,共搜出三千付兵甲鞍具等軍隊裝備,錢財七萬余貫,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以及精美的瓷器玉器。
人贓俱獲,沒甚么可說的,蕭普賢女當即就下令:“李處溫曾于國有功,留個全尸,李奭凌遲處斬。”
得知李處溫父子在最后關頭功虧一簣,童貫和蔡攸惋惜不已,然后趕緊將這個消息快馬加鞭告訴給了趙佶和王黼。
趙佶和王黼對李處溫父子在最后關頭功虧一簣也感到很惋惜。
后來,北宋收復燕京后,趙佶下詔追封李處溫為廣陽郡王,李奭為保寧軍節度使,并令燕山府將李處溫本宅改為一座宗廟,以紀念這對父子為大宋收復燕京而做出的犧牲。
雖然李處溫父子獻燕京一事沒成,可趙佶君臣通過李處溫父子得知,耶律淳死了,北遼由一介女流之輩掌權,而且燕地人心思宋,內部矛盾重重。
這讓趙佶又動了派大軍收復燕京的心思。
其實,趙佶不收復燕京也不行他要是不收復燕京,那李衍勢必要去奪燕京,那樣一來,李衍可就從云地逃出來了蛟龍入海,到那時,他們宋國可就危險了。
所以,宋國收復燕京勢在必行。
可要再次派大軍北上,趙佶面臨兩個難題:
一、錢從哪來?
二、誰來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