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三郎想了很久:
“那么,這件事要如何善后?”
攏沙宗的傳功長老死在安淶城,這可是件大事。處理不好,于顏烈、于端方都很不利。
“那就要看攝政王了。”端方聳了聳肩,“決定權在他手里。”
這兒是安淶城,決定權當然在整個宣國的實際掌權者手里。
兩人又聊了幾句,端方像是把憋在心里很久的情緒都發泄出來,然后就告辭回去了。
燕三郎看他走回自己屋子,這才關好門,將端方用過的杯盞都小心收起,棄之不用。
千歲看得好笑:“這么小心?”
“羅紅傘能毒死裘嬌嬌,也就能毒死其他異士,比如我。”燕三郎實話實說,“這東西既然出現在安淶,我們就該著手配制一下解藥比較穩妥。”
“我看哪,不止是你懷疑他。”千歲哼了一聲,“侍衛還上門來問他和裘嬌嬌的關系。可見顏烈也起了疑心。”
可是少年知道,端方這人表面上跟誰的關系都好,就算顏烈發信去攏沙宗查找端方和裘嬌嬌的過節,或許也只會發現他們交情不錯。
在旁人看來,端方幾乎就是個完人,和誰的交情都不錯。在衡西商會是這樣,在攏沙宗大概也是這樣。
“起了疑心又如何,裘嬌嬌的死因看起來和端方沒有必然聯系。”燕三郎沉吟,“裘嬌嬌從天牢到王宮,這中間接觸的人和物,每個都比他有嫌疑。我相信顏烈審查了這當中的每個細節,要是他認定端方有嫌疑,這會兒端方就不會出現在明月樓了。”
“最關鍵是——”少年指尖在桌面上輕叩兩下,“殺掉裘嬌嬌,對端方能有什么好處?”
若是沒有動機,端方殺人的事實就很難確立。
這個問題,千歲自然也答不上來。
端方此行的直接目的,是幫助裘嬌嬌救助布吉倫。現在莫說布吉倫死了,裘嬌嬌自己都沒了,他的任務可說是一敗涂地,回去都不知道要如何交差,甚至可能錯失韻秀峰峰長的寶座。
所以,他有什么理由殺掉裘嬌嬌呢?
“無解!”千歲轉移話題,催促他道,“天快黑了,想想晚上訂哪一家的酒菜!”
不能出門,但必須吃好喝好。
這兩天,安淶城白天的巡守、夜里的宵禁是更加嚴格了。還有很多探子穿著常服滿街溜達,像金羽和胡秋等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多事之秋啊,這無疑給他們搬運玉太妃又增加了難度。
天還沒黑,端方就出去吃飯了。
裘嬌嬌已死,他就獨自用餐,在安淶城小湖邊的豪生酒樓找了個二樓靠窗位置,一邊吃菜,一邊喝酒,一邊看底下來來往往的紅男綠女。
過去幾天的疲憊已經一掃而空。
他吃喝很慢,中途又續了兩次酒,加了一次菜,等到吃飽喝足,酒樓里的客人基本都走光了。
挪回一樓,伙計們正在擦洗大廳里的桌子,掌柜也在噼里啪啦盤賬,清點一天所得。
“結賬。”端方把銀子放到柜面上。
掌柜伸手去取,才發現銀子底下還壓著一張紙,疊成了小小的四方角。
“給你東家。”端方的聲音細若蚊蚋。
掌柜縮回手,滿臉堆笑:“多謝惠顧,找您三十文錢。”
“不用找了。”端方拍拍柜臺,轉身走了。
攏沙宗的傳功長老死在了安淶。
盡管這件事被宣王廷捂得很緊,沒有傳入民間,可是平民也能感受到,安淶城最近有些不對勁了。
街坊們的生活照舊,但氣氛漸漸緊張而凝滯,有些小道消息長了腳一般在市井瘋傳,比如又有一批官員落馬、南邊鎮壓起義失利,等等。
復七日,又一記重磅在安淶城炸開,引發層層回響:
青芝鎮起義!
這些年來,鐸人對宣王廷的反抗就沒有停止過,各地暴亂時有發生。從前,宣國境內長年風調雨順,百姓們最差還有口飯吃,因此響應不甚熱烈。但神物石碑被偷走之后,蝗災、水患、和瘟疫在短短半年內都出現了,像是要把前些年拖欠的份額一次性補上。
至此,民心開始不穩。加上童淵族和鐸、奚兩族的摩擦從未消減,叛亂也有了基礎。
童淵族派兵,幾次都剿滅下去了。
可是青芝鎮離安淶城只有十余里,算是正兒八經的宣國腹地。
距離首都這么近的地方發生起義,那不啻于在人心口邊上扎了一刀,引發的傷害和影響注定不同尋常。
更令王廷震怒的是,這場暴亂毫無預兆,說來就來,官方事先居然沒有捕捉到任何苗頭。
金羽等人混于市井,聽外來客聊起進城前的見聞,說是起義軍有五千之眾,武備非常精良,那刀槍寒光閃閃,那鎧甲油亮锃锃,直接將鎮守的腦袋都割下來,掛在小鎮正中的柱子示眾呢。
“青芝鎮啊?”千歲記得自己這一行人還是從青芝鎮走到安淶城的哩,這才過了幾天,小鎮就暴動了?“看來是早有預謀。你說,他們的裝備哪來的?”
市井傳言多半夸大,說人數五千,那實際上有個一兩千就不錯了。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叛軍的裝備至少比以往都好。
平民起義容易被鎮壓,最直接的原因無非是兩個:普通人不曾受過軍事化訓練、只是烏合之眾,以及武器太過簡陋,跟官兵死磕不起。
現在青芝鎮民除了鋤頭鐵鍬之外還有鎧甲、刀槍,戰斗力至少提升了一大截。平民手里不會常備這些,必定是有人暗中贊助。
因此千歲才說,這起叛亂有預謀。
“鐸人的暗藏和偷運。別忘了,安淶城一直潛藏著暗中勢力。”燕三郎給出了兩個可能,“或者,有外人援助。”
他接著分析道:“關鍵在于,青芝鎮為什么叛亂?起義一般不在國都附近爆發是有原因的,身陷腹地、孤掌難鳴,很容易就被剿滅下去。”
如果叛亂并非熱血上頭一時偶發,那么選在哪里不好,偏是青芝鎮?
這一天端方回來,千歲就攛掇燕三郎去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