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長老眼巴巴望著石螳蛛撞擊綠洲大門,面色凝重,向眾人比了個“等待”的手勢。
妖軍的攻城戰緊鑼密鼓,但綠洲的防御也還沒被打破,雙方正處于僵持狀態。
燕三郎從遠看到近,發現遠處的妖軍、近前的巡衛,幾乎每個妖怪身上都覆著一層淺淡的紅光。
那是……妖帝的英勇鼓舞?
他們拿到的資料顯示,妖帝過云還是妖王時,就有獨特的天賦稱作英勇鼓舞。當它發動這項天賦,能使方圓五里內所有手下的攻擊力和防御力都提高一成,同時痛感減弱,自愈速度加快。
而人眼能觀察到的特征,就是妖怪們身周會泛出紅光。
莫要小看這一成數值,在遭遇戰中可以一鼓作氣,在持久戰中則會成為壓垮敵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并且“英勇鼓舞”的效力過后,妖怪們只會覺得疲憊脫力,沒有其他糟糕的副作用。
少年突然想起,先前毒火嶺之戰持續整整十多個時辰,不可謂不慘烈,然而他并未見到妖帝給自己的軍隊加持這道光環。
難道這項神通平時不能輕易使出么?
白浮比了個剪刀手,再往下方的祠廟一指。
那意思是:目標就在那里。
他派出的細蜂早就分散進入妖營,打探妖帝位置。
這活計,人類是干不了的。
白浮湊在晶長老耳邊,聲音細若蚊蚋:“妖營密布懸浮幽眼。”
百眼怪能看穿幻術,又有透視之能,用它眼珠子煉成的法器就叫作幽眼,能夠自行浮空偵測。妖怪們在營地里安插幽眼,以防外敵潛入。
它能看破幻術,但細蜂不是幻術,不會觸發它的警報。
但人類會。
眾人躲在石壁上觀戰,既看綠洲城御敵,也看底下妖怪們的行蹤。
不難發現,祠廟時常有妖將進出。
燕三郎在心里默數:二十二次。
算上剛剛經過的這一組,衛兵巡經祠廟的趟數達到了二十二次,而巖壁下方僅有五次。
一個破廟有什么好守的?如此頻繁的巡邏,證明祠廟里的大人物最重要。
這樣說來,細蜂偵測無誤,他們的目標就在那里。
不過,就這樣沖下去可不現實。妖軍主力雖在攻城,留在后營的也有近千妖兵,其中不乏精銳。晶長老等不過四十一人,拿什么和對方正面剛?
重潼則向上方一指。
眾人抬頭看去,卻見上頭十丈開外的大樹上站著兩只紅嘴鳥,體型比鵝類還大一些。它們就安安靜靜立在枝頭,連一點聲響都沒有,然而時常轉動腦袋,紅眼珠瞧來瞧去,監視整片林地。
大家再將視線放遠,原來妖營周圍的山林、巖壁上,隱隱可見各式猿猴、禽鳥身影。這些山林寵兒如今都是辛勤的哨兵,不會放過叢林中的風吹草動。
妖軍的耳目無處不在,己方這四十來人怎樣才能瞞天過海,成功伏擊妖帝呢?
晶長老并不著急,示意眾人繼續潛伏。
又有兩只細蜂從燕三郎眼前飛過,往祠廟的方向而去。
遠處綠洲的戰斗,已經進入了白熱化。
漫天飛舞的神通、沖天而起的黑煙,提醒眾人戰場上每時每刻都在吞噬生命,不僅人類,還有妖族。
唯一能讓眾人按捺心情的消息,是綠洲還在堅守,沒被攻破。
傳令兵和妖將進出祠廟,顯得越發頻繁。
這一跡象也和細蜂探得的情報吻合。
又過小半刻鐘,祠廟里緩緩走出一個特殊的身影。
其體型如狐,但有豹子大小,耳朵短小而圓,軟毛長而蓬松,令它走起路來非常飄逸。
要知道這會兒天空還在飄雨,卻打不濕它的皮毛。
眾妖獸,或猙獰或神駿,或壯碩或矯健,都走在它后面,安靜、沉默、亦步亦趨。
眾人的目光一下都被這只妖怪吸引,迦棱天趕緊比了個手勢:
挪開視線!
別緊盯著人家瞧,巨妖對于外人的注視可是格外敏銳。
這頭妖獸的腳步果然停住了,環顧四周。
大伙兒趕緊閉眼,心潮卻起伏不定——
他們終于看見了妖帝過云!
即便夜色濃重,但在場的眼力過人,都能瞧出這是一頭“赤腹”,渾身皮毛火紅,只有頸下、耳后和尾尖各有一簇白毛。
赤腹在洪荒是常見的野獸,成妖也不在少數。但眼前這一頭,人們只要親眼瞧見都不會忘記。
妖營里也有燈光,數百只螢蟲聚在草團上,就形成了瑩綠色的冷光球。
即便冷光球遠不如陽光明艷,這頭赤腹從光球邊上經過,從頭至尾也泛起了一溜兒金光。
那是毫尖反射出來的光芒。
這種如早霞、如朝陽的毛色,正是妖帝“過云”最顯眼的標志。
再看妖怪們將它簇擁正中,如眾星拱月,其地位不言自明。
旁人不敢多看,都把目光集中到梟長老身上。
梟長老已將一片紫色晶石舉到眼前,正透過晶石觀察“過云”。這晶片被打磨得只有面條粗細,兩面透光。
這次行動的每個步驟,事先都有詳細規劃和解說。燕三郎也知道,這種水晶叫作“紫云晶”,磨作鏡片后可以鑒物,人們透過鏡片觀察,即可看穿幻術。
顯然梟長老需要最后核實這頭怪物的身份。
他觀察再三,放下晶片,沖眾人點了點頭。
這的確就是妖帝“過云”本尊!
燕三郎忽然縮回洞里,向坐在這里的圣人擺了擺手,輕聲道:“妖帝的身份,還需最后確認。”
洞口狹小,只有六七人出去觀探,剩下的還留在洞內。畢竟外頭到處都是妖軍的哨探,多一個人出去就多一分被發現的風險。
另一名走回來的修行者看他一眼:“梟長老已經確認。”
“我們還未見過它顯露神能。”燕三郎低聲道,“僅憑外觀,不足以采信。”
修行者面露不滿:“你……”
這小子修為淺薄,只因輔助重傀師才能入隊,有甚資格在這等重要關頭唱反調?
(本章完)
高速文字章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