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臺脫粒機運回鄉里,這下可解決了大問題。
這玩意兒簡單好操作,底下固定住,下面接個槽子,一個人手搖,另一個人往入口塞苞米棒子,底下苞米粒子和苞米骨子自動就出來了。
干活的人全都驚呆了,大家伙搶著用,沒辦法巧蓮只好挑了些干活利落的人分成十組,其余的人都安排到其他地方干活。
秋收之后,社里很忙,各地方都缺人手。
今年種了不少土豆地瓜,除去好的賣掉,一部分留種之外,各生產隊分了一半給農戶。
剩下的一半,都被老韓書記下令,全留下來了。
老韓書記的意思,土豆地瓜產量高,這玩意兒也不能當主食,各家留一部分吃就行,剩下的他打算在鄉里弄一個粉條作坊。
粉條作坊可以解決一部分人冬天沒事干的狀況,而且還可以把土豆地瓜這些不怎么值錢卻產量大的東西,變成非常緊缺的粉條出售,這不就換成錢了么?
合作社成立是為了啥?還不就是為了讓大家伙的日子越過越好?既然是這個目的,那就得好好經營。
作坊屬于合作社,不屬于私人,按目前來說,應該是不觸犯任何規定。
而且還可以帶動百姓致富,使冬閑變成冬忙,這可是大好事呢,誰會反對?
除了粉條作坊,老韓書記還打算在鄉里弄個養豬場,養上幾十頭豬。
新品種苞米和高粱等產量不低,口糧問題完全可以解決,除了公糧、口糧和計劃收購糧之外,剩余的糧食養豬。
等著豬出欄了,分一部分給社員,剩下的賣給供銷社,這不就等于是把糧食轉化成錢了么?
老韓書記不是那種死腦筋,這一年來他始終就在琢磨,秋收之后看到了產量,這才提出了建議。
對于老韓書記的建議,巧蓮真的是百分百贊成。
“要不怎么說姜是老的辣呢,你看人家韓書記,真是不白給,想的比我都多。
咱鄉里沙土地不少,種別的作物產量一般,可是種土豆地瓜長勢非常好。
弄個粉坊做粉條,然后把粉條賣給你們供銷社,可比賣土豆地瓜掙錢多了。”
晚上回到家的時候,巧蓮就跟曲維揚說起了這件事,對于老韓書記這個安排,巧蓮覺得非常好。
這才是發展之道,要是光指著糧食,賣不了多少錢。糧食高產,吃飯問題可以解決,接下來還有其他方面呢。
衣食住行,哪一方面不需要花錢?可百姓從哪里掙錢?除了賣糧,就得想辦法把糧食轉化成更值錢的東西。
比如說粉條,再比如說豬肉,或者將來還可以發展更多的種類。
曲維揚聽了也十分贊同巧蓮的意見,不過,他還是給提了個建議。
“媳婦,我覺得這件事吧,你得讓韓叔主動跟縣里提一句。
喬書記人不錯,特別關心民生問題,這事兒最好有喬書記點頭,你們就可以放手干了。
不然別看是合作社,將來真有人找麻煩,也不好辦。”
曲維揚這么一說,巧蓮也明白過來,這話在理。雖然是合作社來經營,可要是大營鄉日子好起來了,難免有其他鄉鎮看著眼紅。
到時候真要是有人往上面捅,這件事他們提前跟喬書記打過招呼了,就不會出毛病,要不然,還真是容易出岔子。
“好,這事兒我跟韓叔說,到時候問問喬書記的意見。”巧蓮答應了下來。
“時候不早,睡覺吧,困死我了。”最近天天忙,巧蓮累的不輕,說完這話,沒兩分鐘就睡著了。
曲維揚還想跟巧蓮再說兩句呢,結果就聽見巧蓮微微的鼾聲,不由得心疼起來。
媳婦這是多累啊,說睡就睡呢,伸出手將巧蓮摟在懷里,估計是換了個姿勢的緣故,鼾聲消失,曲維揚笑笑,摟著媳婦進入夢鄉。
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巧蓮就跟韓書記提了一句,讓韓書記得空了請示一下喬書記,看看上級有沒有什么指示。
老韓書記也不是糊涂人,正好找了機會去縣里,就把想法匯報給了喬書記。
喬書記一聽,覺得完全可行,于是非常高興的鼓勵老韓書記,支持大營鄉搞試點兒。
就這樣,老韓書記回到大營鄉,立即召集各生產隊隊長,還有鄉里的干部開會。
定下了合作社在大營鄉開設粉條作坊,各生產隊自行建豬場養豬的計劃。
粉條作坊倒是容易,鄉里有閑置的房屋,收拾一下就可以用了。于是趁著天氣還很好,立即組織人趕緊加工粉碎制作粉面子。
粉條的加工過程不算太難,一般就是把原料,比如土豆、地瓜之類粉碎,然后過濾沉淀,得到淀粉。
再把淀粉調和勾芡,然后用專業的工具漏在開水鍋里撈出來晾干,就成了粉條。
加工過程里最要緊的,是淀粉團晾曬的時候不能凍了,不然粉質不好。
再一個,就是淀粉調和,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做,不然漏不出粉條來。
大營鄉以前沒有粉坊,多數人都不會干,老韓書記開始想的挺好,可到了實際操作的時候,才發現這個問題。
“這可咋辦?難道咱還能去別的地方請個師傅來教?”
一切都辦妥了,就剩下最后的工序,可是粉坊的人折騰了幾次,就是漏不好粉條,這下可把老韓書記給急壞了。
巧蓮對這些東西也不懂,實在是不能給提出什么建議來。
“那怎么辦?不行就找地方請人吧,要不然咱也不能眼瞅著一個勁兒的浪費東西啊。
這么一鍋一鍋的試,都試了好幾回,不行,這玩意兒沒人指點,還真是不好辦。”
巧蓮也有點兒懵,她沒見過漏粉的,真不知道這里面的技巧在哪里。
看著那邊斷成一小截一小截的粉條,眾人都唉聲嘆氣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忽然間,那頭張文廣喊了一聲,“哎呀,咱們怎么把我岳母給忘了?陳家以前在青山溝的時候,不是開過粉坊么?”
陳家當年也是大戶人家,陳明德在的時候,家里有粉坊、織坊、油坊,還有好多地,要不然他哪里有錢去資助抗聯?
只是陳明德后來出事,那些產業都被充公,土地也大多都變賣了。
那時候巧蓮還小,記不清楚,倒是張文廣,以前聽老太太和巧娟提起過。
“姐夫,能行么?我娘好像也不懂吧?”巧蓮有些遲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