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南北朝專題系列轉載于起點專欄,逆風之藍淚!
那是一個最嗨的時代,亂國出英雄!
那是一個最喪的時代,正史一筆過!
真要是裴松之重生的話,
呸,我才不注釋三國志,
嘗,南北朝方是我的菜!
南北朝有那么個人,叫花木蘭。
這個人,只是個傳說而已?沒人知道!一個正史里沒有記載的傳奇人物,甚至連姓啥,都是后人YY的,所以,木蘭姓“花”,不可究。
不過,說的人多了,也就成名了,尚且承認她,就叫“花木蘭”吧!畢竟這個后人想象出來的名字,已經享譽中外了:
古有神州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名響;
今有卡通“洋木蘭“,融中貫西四海揚。
正史不可究,唯一可考據的就只有那首,當年逝去的背書青春了,木蘭辭。那我就從木蘭辭里,挖一下花木蘭當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吧!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有人YY,花木蘭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時人,康輶紀行。
也有人YY,她是隋恭帝時人,過庭祿。
更有人YY,她是唐初人,演繁露。
好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那我說她是南北朝北魏太武帝拓拔燾時期的人,我當然也得有個理來說!
詩詞中提到的“可汗大點兵”,稱皇帝為可汗,那初步判定,詩歌描述時代出現在北魏孝文帝之前(之后就“漢化”改革了不叫可汗了)。而主要考據,就得看描述北魏老祖宗的銘文了,出自北魏老祖宗們當年還是野蠻人時候的嘎仙洞。
那時候,稱“可汗”為“可寒”。
首先,不要吐槽這是錯別字!古代沒有什么標準音譯規范的,怎么高興怎么來。發音一樣,就一樣!
然后,別吐槽那碑文字丑!野蠻人寫得,能不丑嗎?別說古代了,敢說現今不少鍵盤俠,字估計也寫不到哪個好看去。
最后,也別吐槽嘎仙洞為什么在后來又消失于史冊,直到現代才被人們發現呢?你看碑上記載說的是啥!就像北魏第一謀士崔浩那樣,寫人家皇帝老祖當年在大興安嶺啃著肉喝著血光著屁股滿街跑,能不被斬么?傻子才那么說。
所以,“可汗大點兵”的可汗,應該在于北魏初期。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
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
花木蘭參加的戰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說明這是一場至少超過10年的持久戰,這場持久戰,不容分說,大大小小戰役絕對不少!但,能留史的,居然沒有?所謂的正史一筆帶過。。。哎!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十年后,稱呼已經從開始的“可汗”轉稱為“天子”了,所以說,這個時期開始“漢化”了,而北魏開始接受“漢人”封臣的時代,就非太武帝拓拔燾莫屬了。而那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的豪爽程度,也就拓拔燾這土豪能打賞得出來的。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嗯,花木蘭卸甲歸田,看起來很光鮮是吧?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全詩完,總結得很精煉,但也很中性!什么只要給女子一個機會,就會做得比男生好的說法,純屬后人YY!
總的來說,花木蘭參加了拓拔燾打柔然的戰役,參軍了10年,相對來說,是穩打穩扎了。但是,留下的懸念也太多了吧?
戲問:
1、拓拔燾打柔然,打了20多年!那花木蘭參與的,是哪十年?中間都參與了哪些重要戰役?
2、花木蘭卸甲歸田后,又是過著怎么樣的生活?會像詩詞說的那么光鮮嗎?
3、如果生活不如意,花木蘭是否會重出江湖?還是會選擇歸隱山林?
4、百度百科說,花木蘭(412年-502年),90多歲!古代啊!難道她真的修仙了?
戲說:
花木蘭暫時還沒在妖女亂國中登場,因為書中歷史暫時還連載在公元424年,而可汗大點兵的事件就會發生在不久后的425年了。
據作者透露風聲,花木蘭是她的大愛,女主檀邀雨也有不少她的影子,所以說,花木蘭的出場,是肯定的!
但,至于什么時候出場,到底是女主在十年征戰中偶遇,還是卸甲歸田后三顧茅廬而請其出山,或是,日后修仙同道?
我也不知道,妖女亂國正在連載中,想知道答案的,只能聽妖女,慢慢地,慢慢地,說出當年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