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舉發號施令,征集二十萬精銳大軍,從扶風郡治所雍城出發,向北進軍,第一個目標是唐軍駐守的北地郡。
大軍浩浩蕩蕩,兵甲雄壯,騎兵三萬,弓箭方陣三萬,其余都是步兵方陣。
額外的輜重隊伍,多大數萬后勤兵,征用了五萬壯丁負責裝卸糧草,制造攻城器械。
“轟隆隆!”
鐵蹄猛踏奔馳,地動山晃,塵土飛揚,朝著北地郡進發。
沿途的村民看到,都是感到吃驚,因為放眼望去仿佛鋼鐵長龍,盔甲閃耀,長槍如林,殺氣騰騰。
三軍出行,如山傾崩,氣勢之雄,人數之眾,兵甲之壯,令人不得不感慨,也只有人類才能如此整齊地聚集這么多個體,為了某一種利益而戰。
雖然西秦的武器裝備不如西北軍,但是也基本做到人手一把兵刃,有長槍長矛,橫刀短斧,繼續向前推進。
隨行的將軍有宗羅睺、常仲興、諸葛峰、拓跋弘、霍山荊。謀士有褚亮、郝爰、曹玉朗。
二十萬兵馬所向披靡,北地郡駐軍不過四萬,而且不是唐軍的主力,看到西秦兵馬太多,望風而逃,沒有抵擋。
很快,西秦軍就占據了北地郡好幾個城池,屯扎在涇水南岸的淺水原一帶。
大軍行出三日,大興城就接到了邊陲消息。
鎮西統帥李世民,在年前就宣布上任,元宵之后,他抵達京兆郡邊陲屯兵,又擴增了三萬人馬,人數達到了八萬眾。
李世民得知西秦軍進攻北地郡,帶兵前往阻擊,迎戰西秦。
麾下帶著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殷開山、劉文靜、段志玄、趙文恪、房玄齡、雷永吉、張公瑾、崔樞等人武將文謀北上,進入北地郡,來到高墌城。
高墌城是北地郡的一座重鎮,挨著淺水原,是從北地進入京兆郡的一個重要路徑。
李世民的兵馬與此城兩萬守軍匯合,湊齊十萬大軍駐守,有信心阻擋住西秦的進攻。
“報——”
一騎飛奔疾來,背插三角紅旗,迎風飄飄,行轅帳外的帶刀護衛紛紛讓行,這是傳遞情報的斥候信使,有緊急軍情。
斥候跳下馬背,匆匆來到大帳前,單膝跪地,高聲道:“啟稟陛下,李唐大軍入駐高墌城,統帥為李世民,帶軍十萬。”
帳內的薛舉聞言,放下手中奏折在桌案上,聽了信使的情報,微點頭道:“朕知道了,再探!”
“喏!”斥候信使起身退出。
薛舉起身觀看沙盤地圖,冷笑道:“這李唐軍來的倒快,我以為他們會耽擱許久,既然來到了,正好殲滅這批人馬,削弱京兆郡的有生力量,引蛇出洞,圍城打援,正和我意。”
這薛舉懂一些兵法,他很清楚李唐軍也有二十來萬眾,如果都聚集在京兆郡,他帶兵推過去,人數相當,遠道而來,對方以逸待勞,那么西秦軍的補給時間一長,就會出問題。
所以薛舉選擇先攻北地,以戰養戰,把這里繳獲的糧草作為這次攻打京兆郡的軍糧,減輕了后方的后勤壓力和物資供應。
同時,能把唐軍引出來,在北地廝殺,薛舉早早在淺水原駐扎等待,讓士兵休息,轉被動為主動,以逸待勞,此漲彼消。
薛舉派出宗羅睺,扼守在涇水的上游,高墌城的西北數里位置,隨時可以發動攻勢,兩面夾擊。
攻城器械建造需要一個過程,壕橋、折疊式云梯、望樓車、拋石機、沖車等,需要大批的熟練工匠,好在西秦在年前就準備了一些,如今抓來許多俘虜和當地百姓,日夜趕工,大批器械在制造出來。
數日過后,西秦軍終于開始攻城。
雙方將士激烈交鋒,箭矢如雨,投石兇猛,一座并不大的高墌城,幾乎四面都是秘密麻麻的人群,在熱血拼殺。
“殺啊——”
“破城!破城”一些持刀的悍卒大聲呼嘯,攀爬時候健步如飛,一縱跳躍,墊步蹬上云梯,躲避箭矢和滾木,向城頭發起沖鋒。
但城頭的唐軍人數眾多,這些登上城頭的士兵本就是十中無一,上去了也很快被圍毆,砍得七零八碎,殘肢斷頭,非常血腥凄慘。
一天交戰下來,城內城外都堆起了尸體。
到唐軍清理城頭時候,無數的尸體被搬下城頭,不管是敵人的還是戰友的,都像一只只破爛的玩偶般被拖下城頭,或是推扔下去,被一車車馱著到城內土坑內,焚燒、掩埋,以防尸體發臭,產生尸疫。
城外在黃昏休戰時候,也在拖走尸體,在野外焚燒埋葬。
次日,大軍再次進攻,不計犧牲,用血肉之軀,撲填上去,注定了慘烈。
“殺殺!”
西秦軍和唐軍都在舍生忘死地交戰,李世民帶著一群武將站在城樓內觀望,在窗口都被鐵絲網層層防御,抵擋箭矢射入。
經過上次進攻大興城的經驗,李世民終于磨練成長,如愿成為一方統帥。
他年剛十九,未足弱冠,卻有了指揮十萬大軍的經驗和能力。
但因為自幼看兵法和書籍少,李世民如今覺得,自己需要實戰中汲取經驗,還要多看一些古書、兵法,否則,心中筆墨太少,光靠奇謀妙計,有些時候,不一定每次都想得出來。
這一日從早晨打到下午,仍然沒有攻破高墌城。
當收兵的鳴金聲終于響起時,三軍如潮水般退下,士兵們臉上都露出疲憊倦意,還有深深茫然。
薛舉當天夜里,召集謀士,想要尋找一條能破敵制勝的謀計,大敗唐軍。
(筆趣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