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充得知宜陽兩城輕易就失守,裴仁基、程知節等瓦崗軍將領臨陣倒戈的時侯,氣得在大殿上破口大罵,痛恨這些降將靠不住。
殿內文武大臣也都各懷心思,一些其它隋軍降將則心里不痛快,這樣把他們也給捎帶進去了,畢竟不少后來投降文臣武將,誰不是被迫屈服,誰又是心甘情愿歸順王世充呢?
元文都拱手道:“陛下,當務之急,追究那些人責任已經不是最主要,現在李靖率領二三十萬兵馬,瀕臨城外,就駐扎洛陽城西五十里,在整理軍陣,等待物資,然后發起對洛陽得進攻。大華政權不是李密的瓦崗軍,它有完整的軍隊和朝政體系,不論人才的調用,武將的數量,武器裝備等等,都占優勢,該如何對抗,請陛下定奪。”
王世充一聽,臉色也有些陰沉,他還要十五萬兵力,按理說,防御應該能做到,但如何擊敗大華軍隊,他也沒有什么好辦法。
他聽說了,李靖這個人很懂兵法,以前在隋朝時候,只是一個九品官,后來去做了縣令,在軍中表現甚微,因為勾搭兩楊素府上的侍女,更是遠遁突厥和西域,被羅昭云破格啟用,在西北建立了很大功勛。
王世充沉吟道:“聽聞李靖用兵很厲害,我們不可大意了,對付李密那一套,用在李靖身上,就不好使了,當避其鋒芒,堅壁不出,拖住大華軍隊,然后等待其它諸侯的兵馬來援,包抄大華后路,然后擊潰,這才是最穩妥的法子了。”
“陛下英明!”段達拍著馬屁。
“陛下高見,若是能拖住大華,以逸待勞,聯合其它幾路軍,圍殲大華,那是最好的謀算了。”郭文懿附和著說。
“是啊,陛下英明!”一些朝廷文官,順著話音不斷附和溜須。
王世充以前很愛聽這種恭維的話,但現在大敵當前,也沒有心思了,伸手止住道:“好了,現在商量一下如何防御的事情吧,外郭城由魏王王弘烈主守,城外兩大營區,由荊王王行本、宋王王素負責鎮守,洛陽南城、東城、含嘉城由齊王王世琿、太子王玄應、漢王王玄恕負責,其余將領,各有分配,領軍待命,隨時迎戰大華軍隊!”
“遵命——”諸臣站出來領命。
王世充又道:“這一次,朕也會親自參與,不定時去各城、軍營巡視,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指揮大軍,與李靖周旋,只要我們以洛陽城為壁壘,李靖的大軍要跨越這銅墻鐵壁,也不是那么容易,等消耗一定兵力,夏、楚、梁、唐等諸侯政權肯定不會袖手旁觀,畢竟唇亡齒寒,他們也明白這個道理。”
“陛下英明!”群臣都高呼起來。
散朝之后,段達和元文都使眼色,然后約定了時間,下午湊在前者的府邸別院上。
同時來的還要皇甫無逸、盧楚,昔日的洛陽七貴,如今四人湊在一起,密謀議事。
元文都先開口點題道:“現在局勢已經很明朗,大華就是以后能統一天下的政權,我們陪著王世充在這毀滅,太不值得來,當采取什么措施,里應外合,這樣戴罪立功,以后歸順了大華,也能有大功勞,繼續在新朝堂站住腳,否則我們過去,不是核心成員,以后都要被邊緣化。”
盧楚道:“是這個道理,可眼下我們接觸不到軍權,連皇甫將軍都被限制了權力,我們一不能發動兵變,控制皇宮,二不能里應外合,攻破城門,所以,還需要找其它路子。”
段達分析道:“我們可以聯系其它武將,西城門守將獨孤武都,虎賁郎將王辨,楊威,這幾個人都能爭取一下,只要有兩個人同意了,控制了城門權,派人通知城外的大華軍隊,到時候,約定時間,里應外合,城門一破,那就把握大了。”
皇甫無逸冷靜說道:“現在有外郭,還要兩大軍營與外郭南城相呼應,形成了防御區,壕溝、木欄、蒺藜、路障等阻攔,而且斥候、游騎不斷巡視,向外送消息太過危險,必須等大華軍隊推進,把外圍大營清除掉,接近外郭,甚至攻入外郭,接近洛陽主城的時候,我們才有機會。”
段達道:“那好,近期我們就多出一些餿主意,少給這個胡賊提醒重要的事,讓鄭軍落敗更快一些,我們就早一日解脫了。”
元文都道:“說得有道理,如今咱們四人,不再是以往朝廷爭權時候的對立,而是形成盟友,咱們即便成功投入大華,也要聯手向廟堂核心擠去,咱們已經落后人家幾步,聽說一些昔日郁郁不得志的高士廉、長孫順德等人,都做了高官,我們到時候要彼此提攜了。”
“那是應該!”其它三人點頭,沒有永遠的敵人,他們曾經相互明爭暗斗都是利益之爭,如今利益捆綁在一起,反而成為戰略密友了。
就在他們商議的時候,在別院角落的回廊邊,侍衛沒有注意的地方,潛伏著一個身影,三十多歲,國字臉,短胡須,此人不是探子、刺客,正是府上的贅婿,段達的女婿張志。
雖然他的名字有一個志,但是本人卻沒有什么志向,但是家道衰落,到他這一輩祖上庇蔭已經因為沒了,他外貌不錯,被段達女兒相中,入贅進府,但是段達女兒刁蠻任性,對他隨意指使,經常出口不遜地責叱不說,還得知他有青樓相好,派人打死,使得張志懷恨在心。在外官職不大,在家還要受氣,早就對段家父女怨恨上了,聽到這些人在此密謀,他目光閃爍,嘴角帶著一絲冷笑。
(筆趣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