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5章大秦式雙標
嬴州大戰目前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秦守聯軍攻。
魏宋明吳四國,以及東瀛殘黨豐臣秀吉,五家聯合攻秦,而大秦則被動進行應對。
也正是在此過程中,大秦丟了本州西部的西海郡八縣之地。
西海八縣人口并不算多,也不是多么富饒之地,但卻是石見銀山所在,再加上其他的中小金銀礦山,直接讓大秦整體金銀礦產量縮減五分之二。
對此,大秦可謂是損失慘重,但偏偏礙于混亂的局勢,以及短期內無法將精力聚焦于嬴州,而無法收復西海郡八縣,簡直憋屈。
第二階段,秦軍東守西攻,單挑五方勢力。
王翦分別命秦政和上杉謙信,率軍鎮守關西郡和北陸郡,以抵擋本州東部及北海道的聯軍,而自己則率大軍發起防御反擊戰,攻入濃尾和近畿的同時,命須佐之男率軍攻占四國島,而九州的立花道雪也北伐攻略九州。
在這一階段秦軍可謂是大獲全勝,不但攻占濃尾和近畿大片領地,還差點就占領了九州和四國全境,完全在戰略布局上碾壓了對手。
哪怕敵方已經意識到了王翦的目的,奈何船大難掉頭,根本無法阻止王翦的合圍計劃,只差一點就讓其實現了先西后東統一嬴州的計劃。
但隨著王莽援軍的抵達,王翦的合圍計劃也徹底宣告失敗,不但北九州和四國得而復失,秦軍再度陷入被動挨打狀態。
這也就是殷嬴州大戰的第三階段,秦軍四線作戰,王翦一挑六國。
其實王翦在發動第二階段作戰時,就知道一旦合圍計劃不成功,秦軍將陷入多線作戰的困境,到時候就會有被逐個擊破的風險。
但當時王翦自信就算無法迅速取勝,也能一點點的蠶食對方,從而取得最后的勝利,所以也就忽略了分兵作戰的風險。
可讓王翦也沒想到王莽會蹚這趟渾水,不但破壞了他的計劃,也讓計劃失敗的后遺癥徹底體現了出來。
如今秦軍分散在了九州、四國、關東以及濃尾四地,被迫處于四線作戰的境地,并且被六方勢力圍攻,兵力自然一下子捉襟見肘了起來。
其實戰爭之初,大秦在嬴州的兵力是很充足的,不但有八萬本土正規軍,還有十六萬秦協軍,足足二十四萬大軍,守嬴州五郡之地絕對是綽綽有余了。
但誰也沒想到,嬴州局勢的變化會這么快,不但各方勢力都聯合了起來,還把王莽這個局外人給拉了進來,以至于讓王翦二十四萬軍都解決不了嬴州的難題。
再加上戰爭打到現在,秦軍的損失也不小,不但本土軍損失了八千,秦協軍的傷亡也達到了四萬。
面對這種情況,王翦不得不就地緊急征兵,但新征召的秦協軍,無論是戰力還是士氣,肯定是都不如之前的,只能用以守城而無法野戰。
為了維持住了當前的局面,王翦決定放開對本土大族的限制,允許其自行募兵,配合秦軍作戰,這才有了南九州的兩萬五千聯軍。
其實王翦這樣的舉動,和楊廣所頒布的解羌令,本質上并沒有多大區別,但不同的是大秦并非迫不得已而為之,而是主動推動。
本身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嬴昊,對于世家的危害再清楚不過了,他對國內世家采取的也是嚴防死守的態度,可為何卻唯獨對嬴州世家這般寬容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織田信長所建立的東瀛帝國的所存續時間雖短,但卻就像鐵木真、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元蒙和滿清一樣,得到全體倭人的一致認同,從而誕生了民族意識。
元蒙、滿清、東瀛,這三個國家,都有了獨屬于自己的歷史、文字、文明,會天然的排斥外來文明,哪怕是相似度極高的大秦文明。
所以,在尚未徹底統一的情況下,哪怕大秦實施了一系列的同化政策,但想要將嬴州徹底同化,顯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量的時間,甚至是兩三代人的努力。
這是侵略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沒有這么長時間的同化,根本無法徹底同化一個民族。
嬴州就是座金銀山,已經嘗到甜頭的大秦,自然是不可能放棄這塊寶地,但同化過程又實在太長了一點,身為皇帝的嬴昊就想縮短這個期限,而最好的辦法其實還有兩個:
第一個自然就是統一嬴州,但在九州一統之前顯然是不可能的,大秦必須先完成華夏統一,才能騰出手來完成對嬴州的統一。
至于這第二個辦法嘛,就是效仿滿清入關時的政策,扶持出一幫倭奸來,以倭治倭的同化速度,顯然要遠比以漢治倭要快的多。
至于如何扶持出一幫倭奸,徹底將嬴州世家綁上大秦的戰車,總結起來也就是九個字:大秦與世家共治嬴州;
由于大秦尚未統一嬴州,在嬴州還有很多的敵人,自然不能按照國內的標準來對待嬴州世家,所以也無需徹底掌握麾下領地,只掌控多數人口及最精華的土地即可。
至于那些大秦也難以掌握的地方,以及世家所隱藏的人口,則全部交由嬴州世家進行管理,同時主動讓出一部分利益,徹底進行利益捆綁,讓嬴州世家成為大秦在嬴州的統治基礎。
打個比方,假設嬴州是家上市公司的話,那大秦就是董事長,而嬴州的各大世家則都是小股東。
這也是嬴州大戰爆發后,大秦這邊反的都是小家族,大家族一個都沒反的主要原因。
在這一套策略下,嬴州世家在地方不但控制權,還有兵權,差不多相當于是小軍閥了,但這恰恰就是大秦所希望看到的,畢竟還要依靠他們去和聯合軍對抗
其實就算王翦不解除限制,在地方有錢有糧有人的嬴州世家,也還是會在暗中自行擴充實力以自保,而解除限制也只是讓他們更加光明正大而已。
至于這些家族有了軍隊之后,會不會像四國和九州的本土世家一樣,也跟著聯合軍一起反叛呢?
這種可能性自然是不可能徹底避免的,但事實證明,最終反的還是些不成氣候的小家族,沒有一個大族選擇造反。
這也恰恰說明了大秦與嬴州世家共治的利益捆綁政策是極其成功的。
正是因為嬴州大族的利益,早就已經和大秦息息相關,而聯合軍不但無法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反而還會從他們手中奪走權利,所以他們才會無視家國大義,如明末時期隨滿清一起滅明漢人大族一樣,全力幫助大秦對抗聯合軍。
因為反秦就是反他們自己,他們自然不可能反他們自己的。
不過大秦和嬴州世家共治嬴州的政策,在傳回國內之后卻是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畢竟大秦世家也只有經濟主導權,而沒有地方控制權,以及招募私兵的權利,但卻給了嬴州世家這么多的特權,這不是妥妥的雙標嗎?
憑什么嬴州那幫亡國蠻夷卻能享受比本國世家更高的待遇?
為此,不少世家出身的官員上書,表面上反對大秦的利益捆綁政策,實際卻是想為本土世家爭取同樣的地位。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某次朝會上,嬴昊更是為此大發雷霆,一連罷免了十六名反對官員后,這才壓制住了朝內外的各種反對聲音。
但嬴昊也知道,這只能壓制一時,根本問題不解決的話,那些世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至于根本問題是什么?本質上還是一個國家,卻出現兩種不同的制度,大秦這種光明正大的雙標行為,讓很多人不甘的同時又心生僥幸。
對此,嬴昊自然是極為重視,畢竟這股風氣不壓下來的話,以后麻煩就沒完沒了了,于是連續召開了八次朝會,專門商議了嬴州政策的問題。
眾臣在經過一系列激烈的討論后,最終得出想要將嬴州徹底納入版圖,就必須要借助嬴州世家之力,而想讓馬兒跑就必須讓馬兒吃飽的結論。
嬴昊知道還有很多人心有不甘,為此他也進行了表態,明確表示利共治政策,只是嬴州統一前的過渡政策,等到統一嬴州全境,以及徹底歸化之后,將會改回和大秦一樣的政策,這才徹底剎住了這股歪風邪氣。
嬴昊也知道共治政策也有很多隱患,但確實是當前局勢下最適合大秦的應對策略了,況且連多爾袞都能做到的事,他不認為自己做不到。
只要秦軍一直強大下去,嬴州世家就算有些小心思,也絕對不敢表露出來,不過這顆雷也算是就此埋下了。
嬴昊估計就他算完成一統,哪怕之后統一了嬴州,共治政策也依舊存續很長時間,畢竟同化一個民族真沒那么容易。
他在位期間大概率無法徹底同化嬴州,只能交給自己的兒子去廢除這隱患極大的共治政策,而嬴州世家肯定也不會愿意放棄手中的權利,強行收回恐怕又會掀起一波波折,但他相信嬴晟的智慧定能完美解決這個難題。
至于王翦,他雖也知其中隱患,但相比于嬴昊,想的就沒有那么遠了。
在王翦看來,大秦尚未完成統一,嬴州又危機四伏,借助倭人之力來渡過難關未嘗不是良策,所以才會如此爽快的放開限制。
至于未來的嬴州會如何?王翦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只知道自己擔任大都督期間,絕對不能讓大秦丟掉嬴州五郡,為此哪怕是不擇手段又如何?
王翦解開限制,嬴州世家大喜過望,如果說原先還有人心存顧慮的話,而現在就再也沒有任何顧慮了,畢竟大秦的共治政策不是說說的,而是實打實這么干的,自然要鐵了心跟大秦一條路走到黑了。
嬴州世家大力招兵買馬,同時派人前去向王翦表忠心,并極力擁護王翦的英明決策。
對此,王翦心中卻只有冷笑,看這些人眼神如同在看死人一般,他知道這些人已是冢中枯骨,唯一的作用就是被大秦榨干僅剩的利用價值。
王翦雖強,其指揮能力冠絕嬴州,但他畢竟只是一個人,無法照顧到整個嬴州,所以哪怕有他在,多線作戰的秦軍也依舊處于下風。
但隨著織田、德川、上杉、北條、四宮等本土聯軍的加入,秦軍極大的彌補了兵力上的劣勢,總算是以極低的代價,扛過了魏、宋、明、吳、豐臣五方勢力的聯合反撲。
看著眼前的地圖,王翦不由輕嘆道:“唉,接下來就看秦政刺史的了,九州之戰若勝,圍殲計劃依舊能夠執行,若敗,嬴州大戰就有的打了。”
請:wap.lvse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