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住戶的增多,現在的東二坊和南三坊已經變得擁擠不堪。雖說對外宣稱不再招募人手,但外圍的管理并不嚴格,總管不了親朋好友的投靠,更管不住全家主動搬遷。甚至還有各方打招呼的,陸陸續續有人過來。說實話,秦白現如今已經算不清自己有多少人,不過靠著勇勝吃飯的人起碼已經超過了五千。
而人氣人氣,有了人,自然而然的就有人氣。依附著這樣一個小團體,就催生出不少的工作機會。有了收入,必定會消費。吃穿住行都不能缺少,光是油鹽醬醋等日用品,就讓零賣火柴的勇勝商號多增加了二十名伙計。這讓掌柜唐青都變得野心勃勃,想要新建幾個酒坊、醬坊,在勇勝內部自產自銷。
然而匯報到秦白這里,他是不鼓勵、不反對。秦白并不想把所有的產業都由勇勝來控制,畢竟很快就會搬遷,井家莊這里早晚會放棄。
反而對那些“自主創業”,秦白就比較支持。陸陸續續,已經新開了七、八家小作坊,產品是五花八門,基本都是依托勇勝的消費。而且在東二坊和南三坊,又新開了十一間鋪子。這些作坊和鋪子都有著很優惠的租金,并且那些本錢不太夠的,還能拿到低息貸款。反正豐隆錢鋪那些“敲詐”到了無息的四千兩銀子,正好就用在這里,算是給那些“創業者”的某種福利。
關于這些作坊和鋪子,秦白個人以及勇勝全都不占股份,甚至嚴令手下的那些頭目不得伸手。僅僅收取一成的保護費。事實上,這一成的保護費除了上繳給井家莊商會以外,其他的也只夠看場子弟兄的工錢,秦白自己根本就落不得絲毫的好處。
然而就在這樣寬松的環境中,一批勤勞的人就脫穎而出。這些作坊和鋪子基本都發展良好,而且雇工也合計達到了上百人。事實上減輕了秦白的不少負擔,隨著雇工人數越來越多,使得秦白大大減少了在此方面的開支。
其實除了勇勝這里,井家莊的人氣同樣變得水漲船高。本來已經是幾千戶人家,一、兩萬人固定居民的小城,加上每月上千來經商的流動人口,規模已經算是不小。可現在固定居民增加了幾百戶,來經商的流動人口更是多了起碼上千,一下子就變得繁榮許多。
尤其是催生了一大批消費者。說實話,之前的井家莊雖然有著鐵爐和鐵匠工坊,還有著不少江湖上的灰色產業,但財富基本集中在那些首領手中,而占據絕大多數的底層百姓被壓榨的夠狠,除了溫飽,手里并沒有什么余錢消費。
直到火柴作坊出現,有火柴桿和火柴盒的分包,也有零賣火柴的福利,讓井家莊的每家每戶多多少少有了些富余。這就讓整個市場逐漸活躍了起來。而商人是最敏感的一群人。他們發現了商機,于是就出現了吸聚效應。
不得不說,無工不富,工業拉動地方經濟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尤其火柴作坊還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能夠吸納大量的勞動人口。更為主要的是,如果放在現代,火柴可能就是個不起眼的夕陽產業。但在這年代,卻是妥妥的高科技,并且有著極高的附加值。大量的銀子涌入,對井家莊的經濟刺激幾乎是立竿見影。甚至還出現了不少附屬產業。
然而在這個年代,卻幾乎沒什么懂經濟的人。而且井家莊是武夫當道,動腦子的人并不怎么吃香。就算有幾個有心的聰明人,無非隱約感覺井家莊似乎人多了些、生意好做了些。至于是什么原因?幾乎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甚至絕大多數的人依然是燈下黑,根本就沒感覺到每日的變化。
不過變得擁擠,這問題總需要解決。于是在商會一月一次的活動中,就有人提出——把莊子里的騾馬市,還有莊子外的人市,這兩塊空地利用起來。而騾馬市和人市就搬遷到遠處的新場地上。
井家莊的商會,實際上有些類似于官府的功能。因此這樣有利于井家莊發展的基礎建設,倒也沒什么人反對。隨后就開始討論,該如何利用這兩塊空地?而莊子里的那塊空地永遠是稀缺物品,各方爭奪的相當激烈,最后無非是利益分割,最終得到妥協。然而一到莊外原先人市的那塊空地,意見就變得有了分歧。
前文應該介紹過,井家莊內外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態環境。莊外完全實行著叢林法則,簡單點說,就是誰搶到就算誰的。
如果利益夠大,也許這塊空地確實可以有吸引力,畢竟占地面積足有近兩個坊那么大。然而這里就出現了幾個問題:首先誰拿地,誰就需要拿出一筆錢,作為買地的錢;其次就是還需要另外的銀子建設房屋;最后一點最為關鍵。由于根本不知道突然熱鬧起來的原因,因此都有很大的顧慮。萬一現在的興旺只是一陣風,僅僅就是偶然發生,等以后建設起來,卻一下子恢復到以前的狀態?那不要哭死嗎?還是等其他人先趟雷吧!
反正需要莊外用地,偏遠的荒地有的是。而且就算其他人趟雷成功,還有那叢林法則呢。說不定有機會就能搶來自己用!
對于這樣的爭論,秦白當然就在一旁打醬油。他有自知之明,好處反正輪不到自己,而且也沒什么興趣。
然而風向驟變,話題居然漸漸的牽扯到了秦白身上。有人就說出理由:人市那塊地方,就處在東二坊和東三坊的邊上,理所當然,最合適的接手人選就是秦白和鹽幫。
可是鹽幫就是個落腳點,對井家莊的地盤向來是沒什么興趣,因此只剩下了秦白,也最好由他來管理。
秦白感覺是莫名其妙,怎么這樣的破事居然會找到自己頭上?他當場斷然拒絕。真是笑話!自己都準備走了,又怎么會有心思拿下這塊地呢?